通訊員 葉佩
城關鎮在紫陽有著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近年來,該鎮黨委、政府立足資源優勢,貫徹新發展理念,著力構建“一城引領,四區聯動”新發展格局,努力走出一條因茶致富、因茶興業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該鎮扎實推進產業“鏈長制”,賦能茶產業發展,推動產業鏈協同聯動、做大做強。和平村、雙坪村、塘么子溝村、富家村屬于“四區”之一的茶旅融合示范區,近年來著力將茶產業融入旅游品牌,在茶源尋根、茶俗體驗、茶園度假、養生旅游等領域探索創新,打造茶旅融合景區,形成“以茶促旅、以旅帶茶、茶旅共融”的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格局。
立足資源稟賦,搶抓茶產業發展機遇
山清水秀,佳景如畫,以茶興旅,游人如織。這是茶旅融合示范區圍繞茶產業發展努力的一個方向。
據了解,城關鎮茶園面積達到2.8萬余畝,標準化茶葉加工企業73家,其中SC質量認證企業21家,年產茶1400噸,茶葉綜合產值達3.6億元。為提高茶葉的產業效益,近年來,城關鎮立足資源稟賦,搶抓茶產業發展機遇,通過政府推動、企業帶動、茶農主動、效益驅動等方式,多層次、全方位發力,從完善茶園管護機制、精進制茶工藝、拓寬銷售渠道等方面入手,加大指導扶持力度,提升產品附加值,堅定茶農發展信心,實現茶農茶企雙豐收,不斷夯實鄉村振興基礎。同時,做好茶文化挖掘與保護、技藝傳承與創新,全面梳理富硒茶起源、品質、民俗,形成體系完整、特色鮮明的茶文化體系。大力培育核心區域茶品牌,圍繞夏秋茶鮮葉綜合利用,開發白茶、黑茶、黃茶、花茶、陳皮茶等系列新產品,豐富產品種類,優化產品結構,延伸產業鏈,提高產業綜合效益,展現“綠水青山”的顏值和“金山銀山”的價值。
聚焦品牌項目,助推因茶致富興業
茶產業是現代農業的一部分。近年來,城關鎮圍繞茶葉產業持續創建省級農業園區1家、市級園區5家、縣級農業園區8家,有效帶動群眾增收致富,助推鄉村振興發展。整合和平村、雙坪村、塘么子溝村、富家村的茶資源、茶品牌,強力打造“坪水香峰”富硒農產品電商品牌,推動茶葉產業提質增效,力爭走“區域公共品牌+企業品牌+產品品牌”的發展道路。其中,“和平翠峰”綠茶入選陜西省第三批“工業精品”名單,紫陽縣和平茶廠有限公司被認定為陜西省重點產業鏈第一批“鏈主”企業。
在產業發展中,采取政府主導、媒體支持、企業參與的方式,用活線上營銷陣地,大力宣傳金錢橘茶、紅茶。同時,鼓勵企業精研高檔有機茶加工技術,以發展生態綠色有機茶為產業核心,在種茶、采茶、制茶等環節,大力推進科技創新,開發符合市場需求的新產品,促進茶產業綠色發展、創新發展、高質量發展。
今年,城關鎮將持續鞏固和發展茶產業園區項目建設,以園區建設引領茶葉產業升級,并圍繞園區建設、茶產業加工、物流等重點領域,聯合開展技術研究應用和專業人才培養,建立現代茶園區與專家對接服務機制,加強基層農技服務人員知識更新培訓,壯大農村“土專家”技術隊伍,讓茶葉產業在經濟發展中作出更大貢獻。
“在園區建設過程中,產業道路、觀景平臺、現代化生產線等都是從業者‘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而其中衍生出的電子商務、茶旅融合等新興業態,也勢必為紫陽縣農業產業發展添磚加瓦。”城關鎮黨委書記甘貽松說。
做好“茶+”,豐富群眾生產生活方式
為做活做好茶旅融合發展文章,帶動村民吃上生態飯、旅游飯,共享鄉村振興發展成果,城關鎮抓實茶旅融合發展工程,打造茶旅休閑勝地,拓展茶產業衍生功能,培育經濟新增長點,將茶產品開發成旅游產品、茶文化打造成旅游品牌。
悠悠碧水清,巍巍茶園綠。城關鎮深入挖掘茶道、茶藝、茶詩、茶歌、茶事、茶俗等茶文化,推動茶產業與旅游產業、健康養生產業、文化創意產業等跨界融合發展,努力挖掘旅游產品的文化價值,以深層次的文化吸引力抓住游客。投資650萬元完成益品源茶業富硒茶旅技改擴能項目已經投產達效、投資500萬元的和平茶業非遺手工作坊即將全面開啟、投資5000萬元的塘么子溝茶旅融合觀光和民宿項目正在火熱開工建設……這些茶旅融合產業項目的引入,促成茶文化與旅游業有機結合,以茶文化展示和體驗為主,多種靜態和動態的方式,將茶文化旅游的特色和文化內涵較完美地展現給游客。
城關鎮將扎實開展“三個年”活動,持續推進項目落地,圍繞看茶樹、摘茶葉、游茶園、入茶山、制茶葉、品賞茶、吃茶餐、住茶宿、消費茶,打造精品茶旅線路、周末公園等,建設一批觀光、研學、體驗、休閑、度假、康養等茶旅一體示范區,全面提升吃住行游等旅游要素品質,拓展茶旅融合新業態,延伸發展全產業鏈。
一年春作首,萬事行為先。城關鎮將持續開發以茶為載體的旅游產業,借勢漢江生態經濟帶,形成一批茶旅融合、茶文結合的產業新業態,讓茶園變公園、園區變景區,努力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雙豐收,助推茶旅一體化融合發展,加快實現茶產業發展“接二連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