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于延琴 通訊員 馮寧
2月13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通報表揚了民生領域案件查辦“鐵拳”行動中的先進集體和個人。在全國150名“突出貢獻個人”中,安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1人上榜。
更早一點。1月19日,司法部公開表彰2022年全國行政執法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全省8家單位獲此殊榮,安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榜上有名;1月12日,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通報了2022民生領域案件查辦“鐵拳”行動貢獻突出集體和個人,全市市場監督管理系統3個集體、5名個人受表彰。
與之對應的,是我市在2022年“鐵拳”行動中交出的一份亮眼成績單:查辦案件1969件,案值301.8萬元,罰沒款589.1萬元。限制從業人員2人,吊銷食品生產許可證1件、藥品經營許可證1件,涉嫌犯罪移交公安機關受案10件。被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列為掛牌督辦案件1件,被省市場監管局、省藥監局列為典型案件8件。數量和質量,均居全省前列。
優異成績的背后,是多方合力的結果。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得益于省市場監管局的大力支持和指導,得益于全系統上下凝心聚力、擔當作為。同時也是我市持續為民辦實事、解難題,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在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上聚力建設幸福安康的真實寫照。
“機制創新”保證“工作創優”
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局長羅云忠在回顧去年“鐵拳”行動時表示,全系統始終以黨建統攬全局,以“四個最嚴”為根本,堅持問題、目標、結果導向,把踐行“執法為民”使命貫穿全過程。在原有經驗基礎上,探索出“三五三四”機制全鏈條打擊治理格局,“機制創新”保證了“工作創優”。
“三五三四”機制是指:在鍛煉隊伍方面,構建全員、實戰、常態化“三化”練兵機制,全面提升監管一線執法辦案水平;在行刑銜接方面,實施聯合部署、聯合培訓、聯合執法、聯合督導、聯合激勵工作機制,促進協同發力;在提質增效方面,用“案源登記臺賬、工作進展臺賬、目標任務臺賬”打造以上率下的市級稽查標桿,引領全市執法辦案工作;在廉潔執法方面,推行“信念上防動搖、作風上防漂浮、執法上防違法、紀律上防松弛”教育機制,全力打造“執法鐵軍”。
工作機制決定工作成效。“三五三四”,正是我市推動“鐵拳”行動不斷向縱深發展,質效雙提升的制勝法寶。
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副局長胡高黎介紹,2021年,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深入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等突出問題,啟動了民生領域案件查辦“鐵拳”行動,以此營造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不斷提升群眾的滿意度和獲得感。
“中省方案是大方向,具體怎么搞,還得根據實情來。”胡高黎說,在確定中、省要求基礎上,結合實際,最終形成了“自己的一套”。
比如“五聯”協同工作機制。
針對近年來查辦的市場監管領域違法案件鏈條更長、隱蔽性強等特點,該局將部門專業優勢與司法機關偵查優勢有效銜接,與公安、檢察聯合部署、聯合培訓、聯合執法、聯合督導、聯合激勵。
每年年初,三方聯合印發《全市打擊食品藥品和假冒偽劣商品“鐵拳”行動工作方案》,共同部署相關工作。配套出臺《聯席會議制度》等制度,定期召開聯席會,共同研判涉刑案件偵查方向。設立了市公安局駐市場監管局警務室,市檢察院、公安局專人駐守,對發現的重大案件線索等提前介入、聯合查辦。針對日常問題,邀請法、檢、警官圍繞涉刑立案標準等,對市縣鎮三級一線執法辦案骨干線上線下“同堂培訓”。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下發《“鐵拳”行動考核辦法》等,形成了全市上下“一張路線圖”部署、“一個時間表”統籌、“一份任務書”作戰的良好工作格局。
僅此一項,就極大提升了辦案質效。2022年全市查辦案件1969件,開展聯合執法108次,無一起行政復議和行政復議敗訴發生。
揮“鐵拳”辦“鐵案”
“鐵拳”行動的核心工作是辦案。查辦一個標志性大案,其產生的作用和影響無疑是深遠的。
在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人民檢察院、市公安局聯合印發的《2022年全市打擊食品藥品和假冒偽劣商品等民生領域違法犯罪“鐵拳”行動實施方案》中明確提出,聚焦“民意最盼、風險最高、危害最大”的食品藥品安全和假冒偽劣商品等民生領域突出問題,查辦一批大案要案,以強大執法震懾力防范和化解市場風險,提升全市群眾的幸福感、安全感和獲得感。
“啃硬骨頭、拔硬釘子,讓市場監管真正長出了牙齒。”市市場監管綜合執法支隊副支隊長張恩省說,通過“鐵拳”行動,解決了一批民怨最深、危害最大的民生問題,做到了查辦一個案件、警示一個企業、規范一個行業。
2020年4月7日至6月22日,劉某在經營早餐店期間,違規使用含鋁泡打粉加工制作油條對外銷售。經市市場監管局抽樣送檢為不合格,并認定“足以造成嚴重食物中毒事故”,2022年7月20日,市中級人民法院依法判令被告劉某,于判決生效后一個月內在市級新聞媒體上賠禮道歉,并支付懲罰性賠償金26400元。
這也是我市辦理的涉食品安全領域民事公益訴訟的首個案例。通過公正審判,守護好“舌尖上的安全”,實現了政治、法律、社會效果相統一。據統計,2022年共查處涉及食藥品案件1315件,罰沒金額320.85萬元。
在打擊民生領域不法行為的同時,市場監管部門始終推行包容審慎執法理念,通過有溫度的執法,推動行業治理。這一年,市局對有主觀過錯的42家違法主體給予過罰相適的行政處罰;對輕微違法的27家主體從輕處罰;對無主觀過錯的23家違法主體不予處罰。
“打”“宣”并重,是我市“鐵拳”行動的鮮明標識。通過《安康日報》、網站等各類媒體,定期曝光典型案件。召開不同層級新聞發布會,展示案件查辦成效,持續釋放警示震懾效果。2022年,公開曝光典型案例48批,累計121件。
在嚴格監管執法同時,把服務發展放在首位。這是我市“鐵拳”行動的又一顯著特征。
2021年6月,安康高新區市場監管部門發現安康市某天然氣有限公司在用的壓力管道,未經檢驗便投入使用。經查,該企業累計使用未經檢驗的公用管道達119.898公里。最終,考慮該企業為本地重要能源供應企業,保障其健康運行事關城區群眾正常生活,在其迅速整改基礎上,罰款26萬元。
“三化”鍛造執法“鐵軍”
在安康,正是因為有一支“個個都是執法辦案能手”的干部隊伍,“鐵拳”行動成效才如此豐碩。“不是在執法辦案現場,就是在學習研討會上”,也成為過去一年全市市場監管系統干部最具概括力的生動畫面。
“不到一年,就能熟練辦理各種案件了!”1986年出生的劉貴蘭,是漢陰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特種設備監管股干部,2022年4月20日被派到市市場監管綜合執法支隊跟班學習。之所以成長快,她直言得益于干部執法能力建設全員化、實戰化、常態化的“練兵”制度。
事實上,這是2020年8月,市場監管綜合執法支隊正式成立后,為提升干部執法能力建設而推行的一項制度。
成立伊始,該隊是綜合原市食藥、工商、質監等執法力量組建而成的“雜牌軍”。如何在短期內破解“人雜心散合力弱”?該隊通過培訓學習,一方面促進快速融合,實現事合、人合、心合和力合;一方面,快速打造一支過硬干部隊伍。很快,成效顯現。該支隊不僅被省市場監管局評為“民生領域‘鐵拳’行動案件辦理突出集體”,還被省藥監局連續兩年評為先進辦案單位。
“在支隊,不分科室,不分年齡,不分領導干部,個個都在爭做執法辦案‘行家’。”劉貴蘭至今對自己學習辦理的第一個案件記憶猶新。
2022年6月,劉貴蘭跟班學習的第二個月。在一次例行檢查中,發現了安康高新區一塑料加工廠生產銷售不合格產品。師傅是辦案經驗豐富的執法二大隊長李郁,要求她來做詢問筆錄。做提綱時,因缺乏經驗,她只對當事人詢問了生產銷售數量,沒有詢問不合格產品數量及銷售去向,也沒有索要生產銷售相關票據憑證。
李郁耐心指導,逐一修改。最終,劉貴蘭從生產流程上找原因,追溯銷售去向,并將線索移交當地市場監管部門處理,讓不合格產品得到了妥善處置。
這種師徒化執法練兵模式使干部得以快速成長。近一年里,該支隊始終聚焦辦案“實戰”,圍繞線索如何梳理、如何申請強制執行和如何應訴等,對劉貴蘭進行全面培訓,使她快速成長為合格辦案人員。至今由她作為主辦案人員的案件達10件。
這正是該系統提升干部能力的一個縮影。在該系統,星期五集中學習“雷打不動”。并把學習練兵與廉政警示緊密結合,做到學思踐悟一體化,學業務促進干部強能力、增本領,觀影片警示干部正作風、守底線。
就算去年疫情期間,這個慣例也未打破。通過“把執法課堂建在網上、把稽查干部連在線上”,邀請相關單位專家及全市執法稽查骨干線上授課,全面提升執法稽查人員的綜合素養和專業能力。至目前,全系統已舉辦“執法辦案大講堂”“黨員干部說辦案”等10期11個專題,參訓人員近2000人次。開展基層一線干部“上掛”學習4期14人,選派38名科級干部“下派包聯”18個市場監管所,全市基層所執法辦案實現“零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