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任堯
茶鄉大地,處處都是“行動派”。
紫陽縣圍繞重返綜合考核優秀行列目標,將“狠抓落實”作為檢驗干部作風、破解工作難題的利刃,引領全縣黨員干部永葆“闖”的精神,“干”的勁頭,“實”的作風,“比”的斗志,推動全縣上下在“高質量項目推進、營商環境突破、作風能力提升”上展現新擔當,實現新作為。
落實在項目上 起步就是沖刺
人勤春早,戰鼓催征。行走在紫陽的山鄉村落、田間地頭、園區廠房、項目建設現場,一派熱鬧場景。
在位于蒿坪鎮的紫陽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硒產業孵化服務)中心項目建設現場,塔吊林立、機械轟鳴。項目負責人高虎平說:“項目一期建設的宿舍樓已經封頂,標準化廠房已全部完工,正在進行室外附屬工程施工,預計6月中旬一期項目全面交付。”
紫陽縣園區發展投資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肖昌尉介紹,農業產業科技創新中心作為市級重點項目,總投資超4億元,總建筑面積超7萬平方米,建設內容包括科技館、富硒土特產超市、商業步行街、員工宿舍和標準化廠房。建成后,將對區域內富硒資源的研發、標準化、品牌化建設,地方硒產品的推廣宣傳、孵化服務、檢測檢驗、產品體驗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目前已同步推進富硒產業項目招引工作,已和3家投資企業達成投資合作意向。”肖昌尉躊躇滿志。
1月29日,兔年春節收假第二天,紫陽縣便舉行了2023年一季度重點項目集中開工活動。66個重點項目,總投資42.6億元,開局即決戰!全縣上下憋著一股子勁兒,期待決勝“全年紅”。
今年,紫陽縣還將圍繞富硒食品、秦巴醫藥、文旅康養和修腳足浴4條產業鏈,實施建鏈、延鏈、補鏈、強鏈行動,投資3.5億元的紫陽縣現代中藥產業鏈嶺行產業園項目、投資2億元的紫陽縣硒之源年產30萬噸有機硒肥項目等重大項目正陸續開工建設。
“項目重在落實。我們將進一步加強牽頭抓總作用,確保項目穩步快速推進,全縣計劃年度實施重點項目150個以上,完成投資100億元以上,其中農業項目有33個,將打通紫陽產業鏈發展過程中的堵點痛點斷點難點問題,為實現全年發展目標奠定堅實基礎。”紫陽縣發展改革局局長詹世勇說。
落實在環境上 全程搞好服務
“有什么困難需要我們幫著協調解決嗎?”2月23日上午,紫陽縣經貿局局長吳冰峰來到包聯企業紫陽縣湘貴錳業有限公司實地調研企業生產經營當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公司負責人表示:“目前最大的困難就是企業生產所需的原材料供應不足,所購原材料因道路封閉施工,公司每月生產所需的液氨和硫酸無法保證。”
“我們盡快協調相關部門,解決原材料運輸問題,保證公司的生產供應不受影響!”吳冰峰對企業負責人打了包票,迅速請示并聯系相關單位。僅僅一天半的時間后,湘貴錳業公司原材料運輸問題就得到了妥善處理,保證了企業正常生產。
“為企業提供‘全程’的優質服務”,這是紫陽縣對民營企業的承諾。既要“引”進來,還能“留”得住,每隔一段時間,相關部門會跟蹤服務,問詢意見,了解需求,解決困難問題,這在當地已經成為常態。
面對縣域經濟基礎弱、底子薄的實際,紫陽縣堅持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彎道超越的“助推器”,從頂層設計和制度建設等方面入手,讓好環境成為競爭力。
為了更好地“引進來”,紫陽在全國首創打造了“全程代理”和“五窗聯動”政務服務模式,為企業群眾提供“一站式”審批和“一條龍”服務。
作為集成53個部門政務服務的單位,縣行政審批局承擔了420項行政審批事項、1663項政務服務事項,在“營商環境突破”上將發揮重要職能作用。“我們將認真落實全省開展‘三個年’活動要求,進一步優化完善‘五窗聯動’政務服務品牌模式,深化縣鎮村三級政務服務體系建設,做實15個‘一件事一次辦’改革、3類高頻事項縣域‘一網通辦’改革,打造‘人民群眾滿意、來紫客商放心’的營商環境紫陽高地。”紫陽縣政務服務中心副主任陳明剛說。
落實在民生上 保障就業增收
農歷正月初九,2023年紫陽縣首屆修腳師提升培訓班在70余名學員的掌聲中開班。
從事修腳行業六七年的老員工唐長丹,早早地就選定了教室靠前排的位置坐下,時不時拿起手機,將課件拍下來。“都說活到老學到老,我們這個行業更是這樣。趁著春節在家,就報名參加了免費采耳技能提升培訓,現在政府也在不斷更新培訓課程,讓我們多掌握一門手藝,收入肯定就更高了。”唐長丹難掩喜悅。
這些年,紫陽縣在實踐探索中成功走出了一條“黨政主導+龍頭帶動+基地培訓+定向就業”的技能幫扶之路,共開展修腳師初級班、提升班共575期,培訓人數達到34761人,在全國修腳行業中,每3個修腳師就有一個來自紫陽縣,紫陽人在全國各地開辦修腳店面超1.5萬家,總營收超200億元。今年,紫陽縣還將承辦全國修腳師技能大賽。
就業增收,是民生保障的永恒課題。怎樣讓老百姓荷包鼓起來?紫陽縣行動得快,行動得早。
年初舉辦的就業援助月專場招聘活動上,吸引了縣內外60余家企業參會,涵蓋毛絨玩具、電子加工、鞋帽服飾、裝備制造、建筑勞務、三產服務等多個行業和工種,提供近1萬個就業崗位,達成就業意向300余人。為安全有序組織務工人員順利返崗復工,紫陽縣還加強市縣鐵路部門合作,組織開行前往上海、廣州等方向的“務工專列”,“點對點”輸送3000余名務工人員返崗復工。
今年,紫陽縣將城鎮新增就業2000人以上,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8.5萬人,公益性崗位開發總量不低于6800個,發展村級勞務組織175個,免費職業技能培訓3000人以上,新增開辦修腳服務門店4000家,新增修腳產業從業人員5000人。
紫陽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賈學平說:“圍繞‘穩就業、保民生’,紫陽縣將進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升就業服務水平,深化對口勞務協作,依托新社區工廠用工、主導產業吸納、創新創業帶動、公益性崗位安置、定向勞務輸出等途徑,常態化搭建線上線下就業‘橋梁’,引導更多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
定清單,建鏈條,抓落實。
今年以來,圍繞發展主題,紫陽縣創新建立清單化管理、鏈條化推進、制度化保障的“三單五鏈”閉環式工作落實機制,即:各鎮各部門根據實際擬定“重點項目、重點指標、重點工作”三個清單,構建“清單編報、公開承諾、跟蹤督辦、定期晾曬、限時辦結”的全過程抓落實閉環管理鏈條,并配套“工作報告、領導包抓、專班推進、觀摩評比、考核獎懲”五項工作保障制度,通過黨員干部時時處處抓落實的“作風轉變”,營造了干事創業好氛圍,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以閉環責任破解落實之困”。紫陽縣委書記向德剛說,“各項決策部署能否高效落實到位,‘清單化鏈條式’機制能夠有效檢驗黨員干部的‘成色’。我們將把工作重點貫穿‘三個年’活動,引導全縣黨員干部主動自覺投身到干事創業中來,把工作精力和工作時間用在推動工作落實上來,以全面爭先的姿態,全力實現躋身一流之列的目標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