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馮鵬
“市政協的持續幫扶就是我們村實現鄉村振興的底氣。”大漲河村副主任何遠秀說。漢陰縣漩渦鎮大漲河村自2020年實現全部人口脫貧退出以來,市政協機關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狠抓工作落實、責任落實,積極協調幫扶政策落實,推動大漲河村鞏固銜接工作取得新成效、鄉村振興事業邁上新臺階。
支部聯建聚合力
“聯建黨支部到我們村后,帶著我們開展學習、外出培訓,為我們協調資源、出謀劃策、解決難題,我們的眼界寬了、信心足了,工作越來越順。”大漲河村黨支部書記蔣克明說。
開展支部聯建工作以來,市政協機關黨支部與大漲河村黨支部共同研究標準化黨支部建設,開展援校支教、捐資助學、環境整治、黨的二十大精神宣講等主題黨日活動;指導大漲河村以“321”基層治理為抓手,組織黨員干部進組入戶開“院落會”“小組會”,傾聽群眾心聲、宣講政策法規,調處糾紛、化解矛盾,使群眾對村“兩委”班子更加了解、信任和支持,村黨支部的凝聚力顯著增強。在醫保宣講會上,老黨員柯曾鈺說:“這幾年幫扶單位的付出我們看得見,村上的變化大家有目共睹。黨的政策要支持,我是黨員我帶頭。”
嚴守底線防返貧
“我們本來不想給村上添麻煩,感謝領導的關心,主動給我們送來好政策。”回村照顧患病妻子的楊立財激動地對前來慰問的駐村工作隊說。在日常走訪中,結對干部了解到該戶因病開支較大,立即幫助其申請納入“三類戶”重點幫扶,同時申報落實臨時救助和兜底保障政策。
市政協機關駐村工作隊嚴格落實“2531”工作思路和“周碰頭、月研判、季小結”工作方法,指導大漲河村全面做好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定期對村內所有群眾全面摸排、逐戶篩查,聚焦“兩不愁三保障”和收支情況科學研判分析,做到早發現、早干預、早幫扶,確保不返貧。
教育資助促發展
“2018年以來,市政協和市各界愛心濟困協會累計向杜家埡小學捐贈現金及物資價值20余萬元,幫助我們改善教學環境,為學校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杜家埡小學校長粟浩成說。
市政協機關發揮聯系廣泛優勢,動員市政協委員和各界愛心人士支持大漲河村教育事業發展。2021屆畢業生盧小倩在中鐵大橋局就業,特意對幫扶人表示了感謝,她說:“資助的意義遠不止是物質和金錢上的幫助,更重要的是對我們精神上的鼓舞。是市政協的幫助讓我樹立信心,順利完成學業,找到了稱心工作。”在市政協機關的幫扶和鼓舞下,大漲河村在校大學生人數逐年增加,年輕一代更加好學、自信。5年來,110名青年圓夢大學,30名畢業生實現了高質量就業。
培育產業穩增收
“今年我的苞稈能賣好幾千塊錢。”大漲河村五組村民馬錄軍高興地說。過去大漲河村玉米收獲后,秸稈需要專門組織群眾進行處理,私下焚燒秸稈的現象也屢禁不止。市政協駐村工作隊經過調研,了解到漢陰縣制定了青儲飼料加工獎補政策,指導大漲河村股份經濟合作社采購了青儲飼料加工設備。“今年我們合作社加工玉米秸稈,預計可以實現套種糧食及獎補收益10萬元,帶動群眾增收6萬元,生產秸稈飼料價值10萬元。”大漲河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理事長楊昌富說。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脫貧攻堅期間,大漲河村立足本地資源優勢,制定了“四個一千”產業規劃,以大漲河茶葉專業合作社和大漲河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為依托,重點發展茶葉、拐棗、甜玉米和花椒養蜂等特色種養殖產業。2022年,各經營主體通過土地流轉、管護用工、鮮葉采收等方式帶動200余名群眾增收70余萬元。
市政協領導多次到村調研產業發展,協調相關部門解決水毀河道護岸問題,幫助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申報產業路建設項目。此外,市政協機關落實了幫扶資金10萬元幫助茶葉專業合作社發展茶葉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