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郭颯 通訊員 邵歡 趙銀銀
隆冬時節,在嵐皋縣南宮山鎮宏大村獼猴桃園區內,雖然火熱的采摘期已過,但工人忙碌的身影依然隨處可見,幾名游客在園區內走走停停,怡然自得。
“現在主要是修剪枝葉、施肥,做好管護,才能收獲更多碩果。”安康市宏大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張天文望著滿山坡的獼猴桃果樹說道:“2022年園區掛果面積700畝,產鮮果150余噸,預計2023年可實現全園掛果,產量將達到2000噸,實現銷售收入3000萬元。”
在藺河鎮和平村,別具特色的小院錯落有致,房前屋后紅花綠草點綴,村落間,平坦干凈的水泥路直達每一戶村民門前。“以前哪里敢想啊,現在這生活太好了!”村民李增寶說。
如今,走在嵐皋縣的鄉村田野,幸福質樸的笑容,正在每一個人臉上綻放。
村容村貌示范化
李增寶在這里居住了五十多年,眼見了村里的變化,“從前這條路都是泥路,一到下雨,滿腳都是泥巴,更別說騎摩托車,根本上不來。”李增寶一邊說著,一邊打開自家大門,“你們看看現在這房子啊,不光外面好看了,屋里面也變了樣。”
和平村六組是和平村人居環境整治示范點,去年5月初開始試點示范,共改造提升院房10戶,帶動24戶。政府出資配套建設公共基礎設施,實施院壩硬化400平方米,院落路硬化185米,連戶路硬化94米,道路改造150米,仿竹節籬笆護欄500米,修建花壇300米,配備垃圾桶60個,五小庭院建設24戶。按照“清、拆、建、管、規”的要求,拆除10個私搭亂建的棚子,為三戶農戶統規統建了廁所、豬圈、雜物間和烘烤房。截至目前,全鎮院房提升共計97戶,改造戶廁120座,拆除違建78處,遷建一個農貿市場,修建節點綠化15處500平方米,移栽樹苗1000株。新增垃圾房15處,人居環境整治取得階段性成果。
在李增寶家門口,一面流動紅旗格外顯眼。記者了解到,藺河鎮黨委、政府圍繞“四提升一革命”,推行“六個一”機制(即成立一套工作專班、實行每周一通報、開展每半月一督查、實施每月一評比、實行每季度一觀摩、制定一套考核獎勵機制)。制作了300面流動紅旗,按照“家風美、庭院美、居室美、廚廁美”的標準,對達到“四美”要求的戶,授予流動紅旗,對評比中環境衛生較差的戶進行黑榜通報,對年度評選中排名前十位的農戶進行年終表彰。通過開展環境文明小院評比活動,提升群眾參與度,營造人人支持、戶戶參與的良好氛圍,使藺河鎮村莊面貌及群眾的生活習慣發生質的變化,全鎮環境面貌煥然一新。
在南宮山鎮的巴人部落,除了干凈整潔的村容村貌,文化禮堂、文化廣場、鄉村戲臺、非遺傳習場所等極具文化特色的公共文化設施也讓人眼前一亮。巴人部落是本地巴文化傳承延續的重要見證,規劃面積2萬平方米,建成面積1萬平方米,是集休閑、旅游、餐飲、住宿、娛樂為一體的綜合性度假村。2022年以來,巴人部落以扎實推進鄉村建設行動為契機,繪制文化墻、清理坑塘、疏通溝渠、種植花草樹木、打造游園景觀,強化基礎設施建設,整體面貌煥然一新。
從曾經的其貌不揚到如今的顏值刷新,這些深山里的小村落,正在改變“臟亂差”的農村形象,迎來華麗轉身,這正是嵐皋縣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真實寫照。
產業發展多元化
嵐皋縣六口工業園區物流園內,大型掛車和小型貨車穿梭著,裝卸、配送,一派繁忙。
“2021年3月,我們與一家企業合作,將這里作為他們的倉儲中心,存儲糧油以及日用品等,每天由他們集中將貨品配送到鎮村。”六口工業園區管委會副主任董鵬說,“集中存儲、統一配送,不僅降低了企業成本,也給村上的百姓帶來了便利和福利。”
2019年,嵐皋縣將全縣快遞和商貿物流企業進行全面整合,實行統一管理、統一運營、統一結算。通過資源整合,有效擴寬了工農產品上下行渠道,降低了經營成本,提升了企業效益,有力帶動了群眾增收。為加強縣域商業流通體系建設,2021年投資550萬元建成了嵐皋縣倉儲物流中心,總面積2300平方米,目前貨物直接配送至全縣136個村(社區),帶動就業35人。
倉儲中心另一邊的相溫氣調庫內,新鮮的獼猴桃安靜地躺在果籃里,進入“休眠”狀態。
“相溫氣調庫總建筑面積2020平方米,采用了全程自動控制系統,其相溫氣調技術是國內最先進的保鮮技術,它是在冷藏的基礎上,增加氣體成分調節,延長果蔬貯藏期和保鮮期,效果是普通冷藏的3到4倍。”董鵬介紹說,“2021年,氣調庫建成適逢獼猴桃采摘,為支持產業發展,配建了獼猴桃分揀線一條,已分揀鮮果100余噸,庫內現存有鮮果約50噸。”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基石。據了解,目前嵐皋縣初步形成了以魔芋、茶葉、獼猴桃為主導,以畜牧、特色林果等項目為補充的“3+X”農村產業發展格局。截至2021年末,累計培育現代農業園區176個,魔芋、茶葉、獼猴桃種植面積分別達到11.6萬畝、10.49萬畝和2.3萬畝,柑桔、櫻桃、李子等特色林果超過1萬畝;魔芋、茶葉、水果產量分別達到113411噸、6260噸、6143噸。為確保群眾持續增收、進一步提升農產品的附加值,全縣建成冷藏能力1000噸以上的冷庫1處,500噸的2處,300噸的20處。
作為嵐皋縣智慧農業的典型代表,宏大村獼猴桃園區自2017年開始建設,現已建成標準化獼猴桃基地2650畝,民宿300平方米,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合作建立安康(嵐皋)獼猴桃技術推廣站、試驗站一處。園區獼猴桃通過“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由電商直播帶貨,從田間地頭直接走進北京、上海、廣州、常州等地,品質深受客戶認可。與此同時,企業充分發揮市場經營主體引領作用,依法流轉宏大村4032畝土地,帶動174戶548人脫貧人口持續增收。截至2022年8月,累計發放勞務工資700余萬元。
從主導產業到特色產業,從傳統產業到現代服務業,不斷延伸的產業鏈持續為嵐皋縣鄉村振興持續注入活力。
鄉村治理智慧化
在南宮山鎮宏大村活動室,大屏幕上實時顯示了村里氣象、水源地水位、疫情防控等重要信息。
數字化村務管理是解決鄉村治理痛點難點的創新之舉。作為中國建設銀行定點幫扶村,宏大村成為數字鄉村項目的試點村之一。數字鄉村系統是由中國建設銀行出資,由安康大數據運營有限公司建設并運營的鄉村振興幫扶項目。項目依托“中國建行援建·安康智慧治理”服務平臺,在確保信息數據安全的基礎上,充分運用大數據、物聯網、政務云、人工智能技術,將平臺服務觸角延伸至鄉村,圍繞建設數字宏大、平安宏大、美麗宏大、富裕宏大為主題,建設一系列服務農村人口、促進農業產業、改善農村環境的數字鄉村服務平臺。
“偏遠地區地廣人稀,很多管理上的問題人力跟不上,就需要數字化來幫助。”中國建設銀行派駐宏大村第一書記姚明亮說,“比如火災預警,我們護林員往往人力有限,有了數字化系統,就能實時監測火警火情,只要哪個山頭有情況,我的手機短信就能第一時間收到信息。”
姚明亮拿出手機,展示著預警信息:“宏大村觀景臺火災監測在2022-10-20 10:31:11有異常預警信息,請及時關注。”“宏大村水廠水位計在2022-10-19 17:37:19有異常預警信息,請及時關注……”
“以前村里停水了就要人現場去檢查,一來一回耽誤村民正常飲水。現在安裝水位探測儀,能夠實時監測,只要低于水位線就報警,及時派人解決問題,保證不斷水、不停水,很便利。”姚明亮說,除此之外,土壤監測、疫情防護監測等各類監測信息都能及時與村干部手機短信相通,讓村務管理越來越便捷、有針對性。
在宏大村,“垃圾銀行”幾個字顯得格外醒目。為落實鄉村建設行動“推動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減量與資源化處理利用,建設一批區域農村有機廢棄物綜合處置利用設施”工作要求,結合南宮山鎮全省鎮域生活垃圾治理試點鎮建設,宏大村通過“互聯網+再生資源回收”的模式,線上線下收集垃圾。村民可以線上掃二維碼在APP上提前預約上門回收,還可以自行把生活垃圾歸類整理好后,送到垃圾銀行變賣,由電腦系統登記積分,積分累計可兌換生活用品。據南宮山鎮副鎮長鄭強介紹,目前,宏大村有400余名群眾參與到垃圾銀行中,已回收再生資源垃圾30余噸,得到群眾一致好評。
“鄉村建設是振興‘外因’,更需通過鄉村治理激發群眾的內生動力。”中共嵐皋縣委副書記楊利說,“我們通過黨建促引領、德治樹新風、數治提效能等措施,推動全縣鄉村振興有更大突破。”
村村有景、人人樂業、家家安居,嵐皋縣通過大力推進鄉村振興,讓生活環境“靚”起來,發展路子“寬”起來,百姓日子“富”起來。就在不久前,全市鄉村建設和冬季農田水利建設現場推進會議在嵐皋縣召開,不僅是對該縣鄉村振興的肯定,也為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如今,一條圍繞鄉村振興加速上行的“幸福曲線”越發清晰,一幅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畫卷,在巴山畫廊加速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