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于延琴 唐波 趙漪湉
有能力就可以競聘當校長!
從今年8月份開始,鎮坪縣打破傳統用人機制,在中小學及幼兒園推行“校長競聘制”,嘗試探索校長“能上能下”新機制。
好校長是辦好教育的關鍵。那么,在嚴把校長“入口關”的同時,如何不憑簡單印象,科學選拔?這項改革又有哪些值得借鑒的地方?
近日,記者就此前往該縣一探究竟。
打破校長終身制
位于陜西最南端的邊陲縣鎮坪,常住人口不足5萬。歷來遵循“小縣也能辦大教育、窮縣也能辦好教育”的理念,使得該縣教育事業每年都有新變化。這些變化背后,無不跟一場場刀刃向內的變革有關。
這次也不例外。
8月16日,鎮坪縣教育體育和科技局印發《關于開展校長公開選聘工作的通知》,首次在全縣拿出4個校長、5個副校長崗位,實施公開競聘。
為確保成效,該縣制定《2022年校長公開選聘工作方案》,成立了以分管副縣長為組長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具體辦公。按照“黨管干部、德才兼備、公平公開、競爭擇優”原則,廣泛宣傳,推薦動員符合條件的人員參與。建立由骨干教師、優秀校園長、教育部門領導等組成的評委庫27人,現場隨機抽取評委。紀委監委派出紀檢組全過程監督,確保了公平、公正、公開。
該縣“校長公開競聘”,打破了傳統的“官本位”任用機制,以及長期論資排輩、“能上不能下”的怪圈,開辟了選賢納才的新路子,一出臺便引發關注。
“不唯資歷,不唯名氣,更重實績。我們希望通過此次競爭性選拔,真正實現‘能者上、庸者下’,為教育隊伍‘舒筋活血’,同時為鎮坪教育儲備人才。”鎮坪縣教育體育和科技局局長陸翔介紹,推行校長競聘,一方面是落實中、省、市相關精神,建設一支高素質、專業化中小學校長隊伍的重大舉措,是鎮坪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另一方面,也是為不斷滿足群眾對優質教育新期待的新舉措。
該縣規定,“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以后凡是出現校長職位空缺或校長任期屆滿而需新確定校長人選時,將采取公開招聘的形式尋找合適的校長。干部隊伍實行動態管理,結合考核考察情況,每3年進行一次調整,“不合格者將自行下崗”。最終目的,是通過定期公開選拔等方式,建設一支德才兼備、業績突出、群眾公認的高素質校長隊伍,促進全縣教育事業健康快速發展。
一位好校長可以造就一所好學校。隨著全面進入小康社會,人民群眾對教育的關注,從有學上到上好學。如何辦優質均衡教育,成為各級政府急需解決的課題。
鎮坪縣推行“校長競聘制”,試圖解決以上難題。官方和民間都對此寄予更多期待。
8名新校長到崗
鎮坪縣初級中學是該縣城區唯一一所初級中學,在校學生達900余人。隨著全國中考改革持續推進,當地群眾對其有了更多要求。此次該校1名校長、2名副校長崗位都通過公開競聘的方式選拔,以期進一步提升學校教學質量。
生于1972年的程小純,多年來一直奮戰在教學一線。2009年起擔任鎮坪縣初級中學副校長。熱愛教育事業、資歷又老的她,對待“公開競聘”,仍不敢有一絲僥幸,甚至有所顧慮。
顧慮不是沒道理。鎮坪縣小,是一個熟人社會。競爭不上,便丟了面子。根據要求3年為一任期。期滿后考核,“不過關”“下崗”也會丟面子。
“有壓力就有動力!”程小純有教育抱負。她說,從教幾十年,深深地感受到教育對一個家庭一個地區意味著什么。作為本地人,為鎮坪教育貢獻力量義不容辭。在這份責任面前,“面子”顯得微不足道。
8月16日,程小純報名參與競聘。隨后面試。8月22日下午2:30,在鎮坪縣初級中學三樓黨員活動室舉行的公開選聘答辯會上,她圍繞校長如何創造條件促進教師實現全面發展等內容,進行了5分鐘的脫稿答辯。并表示將一如既往樹立“為國育才、為民育子”情懷,履行使命,發揮所有光和熱,為鎮坪教育事業的振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這場答辯,充分展示出程小純良好綜合實力和深厚的教育情懷。最終以98分的成績進入民主測評。
隨后,在民主測評、組織考察、領導小組打分等環節,程小純仍以高分勝出。8月27日,鎮坪縣《關于2022年校長公開選聘擬聘任人選進行公示的公告》,程小純擬聘為鎮坪縣初級中學負責人。
與她一同公示的,還有陳記寶、官鈺兩名副校長。
相較于“老資歷”們的顧慮,年輕人則以極大熱情參與其中。1980年出生的陳記寶,已從教10多年。他坦言此次競聘,除了為自己的職業規劃提供了良好契機,也為自己更好地服務鎮坪教育、實現人生價值提供了新平臺。
“參與選競聘工作,本身就是接受挑戰,接受黨組織挑選,展現個人才華的一次好機會。”有著碩士學位,在鎮坪縣高中從教7年今年33歲的官鈺,以第一名的成績當選副校長。他說,通過公開競聘,充分激發出大家的政治榮譽感和責任感,營造出良好的干事創業氛圍。
9月1日,3人同時到崗。在欣喜的同時,他們感到更多的是責任和壓力,“不能辜負組織和群眾給予的厚望和信任”。
與此同時,姜田森等其他5人也走上了校長新崗位。
“能上能下”將成新常態
公開競聘的好處就在于,從讓你做,變成了我要做。也給有能力有理想的教育者,提供了一條公平公正的上升路徑。
在鎮坪縣教體局副局長、選聘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杜文看來,競爭上崗為鎮坪教育事業健康發展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校長隊伍逐漸呈現出年輕化、知識化趨勢。競爭上崗也“競”出了責任感,“比”出了危機感。“過去是上級任命,現在是公開競聘。工作好不好,群眾當裁判;位子有沒有,能力說了算。”
“上任后,開始系統思考自己的教育理念和辦校方針,思考如何帶領整個學校適應教學改革的新形勢。”程小純說,通過調研,她帶領班子成員,已制定出切實可行的三年發展規劃。之后,按照規劃,一年一個臺階,力爭教學質量達新高。
陳記寶和官鈺則圍繞各自職能,積極開展工作。“成立新一屆學生會,進一步完善班級衛生考評制度,抓好學生的養成教育,等等。雖只有短短幾個月,校風校貌已有了明顯改變。”
“衛生方面最明顯,比之前干凈不少。”今年40歲的周憶琴,既是鎮坪縣初級中學的一名教師,同時也是一名家長。14歲的兒子萬鴻毅正在該校讀初二。她不僅印證了以上說法,對于校長競聘制,也給予極高評價,“任人唯賢,不看資歷看能力,給了許多有能力的年輕人機會,整個過程公平公正,很振奮。”
振奮者不止于教育行業。雖實施不久,成效如何還有待時間考證。但不少人認為,此次教育系統變“伯樂相馬”為“賽場選馬”,正是對建立科學選人用人機制的一次大膽嘗試,是對鎮坪縣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種有益嘗試。
當然,也有另外的聲音。
有人認為,該縣在嚴把“入口關”的同時,還需進一步完善退出機制。還需建立一整套科學可量化的校長競聘制度,真正實現“能者上、適者調、庸者下”。
還有人認為,此次打破終身制、實施校長競聘制,實質是強化校長專業標準意識,激發校長辦學智慧,為學校自主辦學創造了良好的生態環境。但目前制約校長主動性發揮方面,還有教學指導權等。還須進一步簡政放權,方能激發更大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