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俊 張世虎 鄭運祥 朱潔
十月,漫步在紫陽,除了初秋的寒意,還能深刻感受到該縣上下聚力一心、大力發展產業的火熱。從城鎮到農村,從園區到社區,提起產業建設,這里的干部和群眾有著十足的心氣和底氣。
近年來,紫陽縣圍繞“富硒食品、秦巴醫藥、文旅康養、修腳足浴”四條主鏈和“富硒茶業、包裝飲用水、紫陽美食”三條子鏈,突出重點產業建鏈、補鏈、延鏈、融鏈、強鏈,夯實產業發展基礎,培育壯大產業鏈條,助力經濟高歌猛進、鄉村全面振興。
正因此,盡管面臨疫情、災情等多重不利因素的疊加影響,該縣經濟社會發展仍然走出了一條昂揚向上的發展曲線。
立足新起點,放眼新時代,如何尋得新機遇、勃發新生機?該縣更是緊盯“產業鏈”這一熱詞,結合自身資源稟賦和特色優勢,聚力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融通供應鏈、培育創新鏈,積極構建企業集聚、項目集合、產業集群、要素集約、創新集成的現代產業體系,推動全縣產業發展邁上更高水平、更高層次。
從茶葉到茶業,一條產業鏈,不僅帶活一方經濟,更促進產業轉型升級,釋放出無限的潛力和后勁
對紫陽而言,茶葉就是招牌,是興縣富民的“當家產業”。
一組數據得以印證:紫陽175個行政村發展茶產業達140個村,茶葉種植面積達25萬畝,茶葉企業達400余家,年產茶葉8800噸,共開發出綠茶、紅茶、白茶、黑茶、調味茶等茶類品種40多個,實現綜合產值50億元以上,全縣茶葉從業人員超過12萬人。
縱觀紫陽茶產業的發展歷程,一條清晰的發展脈絡得以顯現:即由傳統單一發展方式向多業態融合發展方式轉變。這種轉變,與該縣茶業產業鏈的形成、拓展與完善一脈相承。
10月12日,記者走進紫陽縣蒿坪鎮蒿坪村。從該村千畝生態富硒茶園里放眼望去,處處升騰著綠色的希望。
據蒿坪村駐村工作隊員賀云波介紹,近年來,該村深化“支部+公司+農戶”發展模式,通過土地流轉、園區務工、入股分紅、訂單生產等多種方式,為村民創造“股份分紅+務工收入+經營性收入”的多元增收渠道,將廣大村民牢牢鑲嵌在產業鏈上。
同時,該村發揮蒿坪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的帶動作用,組建多種形式的產業聯盟,把蒿坪村茶旅產業農民專業合作社、閩秦茶葉合作社、道通天下、和瑞福茶廠、豐和茶業產業并連,串連后形成產、供、銷全鏈條式發展,打造優勢產業集群,達到抱團發展的良好格局。
該村還立足“茶葉+旅游”,依托茶園自然條件,整合生態旅游資源,打造生態旅游品牌。在蒿坪村富硒觀光茶園里,打造出古井、浣洗池、水車、大茶壺、棧道、騎行道、景觀橋等12個景觀點,發展日接待游客200人以上的農家樂5家,讓游客既能夠品茶、評茶、欣賞茶藝、參加茶俗活動等,還能體會到蒿坪的好山好水。
蒿坪村茶產業的創新與發展,濃縮成了全縣茶業產業鏈建設的一個縮影。近年來,紫陽發揮生態、資源兩大優勢,注重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在抓好基地、加工、市場的同時,圍繞產業、企業、品牌持續發力,全面提升茶業產業化發展水平。通過穩規模、強管理、提質效,扎實推進“八大創新”工程,大力構建“三品一標”產品體系和全域綠色生產體系,茶業產業規模不斷壯大、產業鏈條不斷完善。
圍繞富硒茶葉百億級產業集群建設目標,紫陽緊扣“世界硒源·中國硒谷”戰略定位,堅持“因茶致富、因茶興業”理念,加快煥古、城關、紅椿、向陽等重點茶業基地鎮建設,發揮和平茶廠、紫陽春、向陽茶廠、煥古莊園等重點茶企的引領示范效應,以龍頭帶動、園區承載、加工升級、三產融合為重點,穩定茶園面積,培育優良品種,加強產品研發,提高茶葉品質,做強茶葉品牌,做精茶旅融合,增加產業附加值,加快推進產業數字化、標準化、品牌化、市場化、綠色化,不斷提升現代化生產水平和品牌價值。
揮動“鏈”條,舞出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力。如今,紫陽富硒茶產業鏈不斷完善,產業集群效益凸顯,發展質量不斷提升。小小的一片葉子,發展成一條扎實、完備的產業鏈條,不僅帶活一方經濟,更促進產業轉型升級,釋放出無限的潛力和后勁。
圍繞“4+3”重點產業布局,突出重點產業建鏈、補鏈、延鏈、融鏈、強鏈,推動產業鏈協同聯動、做大做強
與發展40余年的富硒茶產業一樣,紫陽縣依托“富硒”這一核心競爭力,圍繞“4+3”重點產業布局,緊盯“富硒食品、秦巴醫藥、文旅康養、修腳足浴”4條主鏈和“富硒茶業、包裝飲用水、紫陽美食”3條子鏈,突出重點產業建鏈、補鏈、延鏈、融鏈、強鏈,夯實產業發展基礎,推動產業鏈協同聯動、做大做強。
采訪中,紫陽縣發改局干部王倫順向記者展示了一份該縣關于建立重點產業鏈鏈長制的實施意見,上面清晰展示了該縣四大重點產業鏈建設的發展重點和目標任務——
富硒食品產業鏈方面,該縣突出富硒茶、包裝飲用水、紫陽美食,實施50個富硒食品全產業鏈精深加工項目,以龍頭企業為核心,構建“規范化種植——標準化生產——精深加工——科技研發——品牌創建——市場營銷——休閑文化——倉儲物流”全產業鏈。
秦巴醫藥產業鏈方面,立足中藥材資源,加強規劃引導,深化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培育壯大“鏈主”企業,做強“秦巴醫藥”品牌。以工業園區、農業園區為承載,建設中藥種植加工生產基地。支持“鏈主”企業加快產品研發,打造現代中藥“優良品種培育+GAP種植基地+原料加工+藥品生產+市場營銷”于一體的全產業鏈,培育、孵化高科技企業,創建全省中藥材規范化種植示范縣。
文旅康養產業鏈方面,大力實施“旅游+”“康養+”戰略, 打造“漢江畫廊·茶歌紫陽”品牌。優化文旅康養產業布局,加快新業態培育和產業融合發展,打造一批休閑旅居、田園觀光、親水體驗等康養產品多元化、經營特色化、服務定制化、業態復合化康養基地,構建全生命周期文旅康養產業體系,促進健康養老養生產業形成規模、增加供給、創新模式、培育龍頭、打造品牌。
修腳足浴產業鏈方面,圍繞大健康產業發展目標,大力實施“康養+”戰略,依托遠元集團等“鏈主”企業,打造“創業就業培訓——人才輸出與引進——藥材種植加工——保健品與醫療器械研發生產——修腳足浴服務”全產業鏈。鼓勵、吸引在外創業成功企業或人士返紫建立區域總部企業,鞏固提升“紫陽修腳師”品牌,持續推進實施“千城萬店”計劃,帶動城鄉居民就業增收。
“到2025年,全縣產業鏈條基本完善,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產業耦合度逐步提高,企業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顯著增強。按照‘4+3’重點產業布局,建成1條百億級優勢特色產業鏈、2條五十億級生態產業鏈、3條二十億級綠色產業鏈,培育10家產值十億元企業、100家產值億元企業和10家高新技術企業、3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建成鏈條完整、生態完備、特色明顯、質量效益好的現代特色產業體系和省級創新驅動示范縣。”王倫順表示。
以建立重點產業鏈鏈長制為抓手,鍛長板、補短板、固底板,確保產業鏈建設順利推進
就在今年7月26日,紫陽縣秦巴醫藥產業鏈鏈長制工作會議召開。會上討論了《紫陽縣秦巴醫藥產業鏈工作方案(草案)》,安排部署了秦巴醫藥產業鏈發展工作。該縣秦巴醫藥產業鏈責任鏈長,縣委常委、統戰部部長劉康明對秦巴醫藥產業鏈發展作了詳細部署。
鏈長制,就是指通過領導干部擔任產業鏈鏈長、集聚內外部資源,提升一個區域的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推動產業鏈高質量發展。正是基于這一目的,紫陽縣按照“育龍頭、強鏈主、補鏈條、搭平臺、保要素、建集群”的工作思路,圍繞重點產業建立產業鏈鏈長制。
該縣成立由縣委書記任組長,縣人大常委會主任、縣政府縣長、縣政協主席任副組長,各相關單位為成員的重點產業鏈鏈長制工作領導小組,統籌規劃建設、政策落實、促進服務工作。建立重點產業鏈發展聯席會議制度,通過領導小組會議、現場辦公等形式,及時協調解決困難問題。依托智庫力量建立產業鏈專家咨詢委員會,健全常態化監測評估機制。加強宣傳引導,凝聚社會共識,弘揚先進典型,優化營商環境,形成推進產業鏈發展的強大合力。
同時,加強重點產業鏈發展規劃引導,實施“一鏈一策”,牽頭部門研究制定支持產業鏈發展的一攬子政策措施。堅持“畝均論英雄”導向,集約節約利用土地資源,保證產業鏈發展空間。積極爭取國家、省市資金支持,強化財政資金引導作用,統籌整合各類資金支持重點產業鏈發展,優先支持“鏈主”企業、重點項目、創新平臺、科技研發、技術改造和基礎設施建設。積極引導社會資本參與重點產業鏈發展,完善金融支持服務措施,打好投融資政策“組合拳”。
為落實落細鏈長制,該縣聚焦統籌謀劃,加快編制產業鏈全景圖譜、政策清單、問題清單、企業清單、項目清單、招商清單在內的“一圖五清單”;大力實施項目帶動戰略,精心策劃一批強基礎、利長遠、惠民生的好產業項目、新產業項目、大產業項目,加快項目謀劃儲備和建設進度;強化開放招商,瞄準產業鏈薄弱環節、供應鏈缺失環節、價值鏈高端環節,引進一批龍頭企業和重大項目,不斷延伸產業鏈條;強化科技賦能,激發創新活力,鼓勵鏈上企業加大自主研發投入力度,積極融入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支持“鏈主”企業聯合組建創新聯合體,推動“人才鏈”與“產業鏈”高效融合;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發揮龍頭帶動作用,促進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合作;加強組織領導和督查考核,推進鏈長制工作不斷走深走實。
時序更替、四季輪回。站在新發展階段的紫陽,產業建設呈現出梯次推進、集聚集群、鏈式發展的蓬勃態勢。“鏈”式思維,讓紫陽產業發展既跑出了“快”的態勢,更彰顯了“優”的特色。跨上新臺階,邁向新生活,紫陽的未來更加美好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