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市長王浩: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三次來陜考察并發表重要講話,作出“五個扎實”“五項要求”“譜寫陜西高質量發展新篇章”等重要指示。尤其是總書記親臨安康考察調研,寄予人民“平安順利幸福安康”的美好祝愿,激勵我們解放思想,改革創新,再接再厲,追趕超越,以有知無畏的膽魄勇立潮頭,以守正創新的實干破浪前行,走出了一條生態建設與經濟發展協同推進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一是牢記囑托感恩奮進。貫通落實總書記三次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政府工作滿意度保持全省前列。
二是綜合實力大幅提升。全市生產總值突破1200億元,年均增長7.8%,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支年均增長4.6%和8.8%。經濟結構持續優化,三次產業占比由2012年的19.4:42.7:37.9調整至2021年的13.6:42.4:44.0,實現由工業主導向服務業主導的轉變。科技創新實力持續增強,加快融入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簽訂各類技術合同和合同成交總額分別增長58.6倍和29.9倍,專利授權量增長12.8倍。市場主體總量突破26萬戶,非公經濟占GDP比重達60%,連續八年穩居全省第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從2012年的179.32億元增加到2021年的502.64億元,年均增長12.1%。
三是全面決勝脫貧攻堅。10個貧困縣區全部摘帽,992個貧困村全部出列,79.9萬建檔立卡貧困群眾與全市人民一道邁進全面小康。累計搬遷26.73萬戶93.78萬人、占全市總人口30%,建成搬遷安置社區1364個,移民搬遷后續扶持做法獲國務院督查激勵。農村水電路訊基礎條件根本改善,集體經濟“空殼村”全面消除。
四是厚植生態環境優勢。秦嶺區域小水電整治任務如期完成。治理水土流失6604平方公里,綠化造林552萬畝,森林覆蓋率提高到68%。環境空氣質量、城市水環境質量穩居全省前列,土壤環境質量保持國家二級標準限值,地表水水質優良率、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均為100%,漢江出陜斷面水質穩定保持國家類標準。
五是發展條件顯著改善。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17.8%,項目投資年均增長15.3%。交通瓶頸實現歷史性突破,市域骨干路網總里程達到2.6萬公里、高速公路里程710公里,安康富強機場建成投用,西康高鐵開工建設,“安西歐”班列、“無水港”多式聯運、西康鐵路“復興號”開通運行,全市城鎮化率達到51.6%,比2012年末提高13.62個百分點。
六是園區聚合特色產業。19個省級示范縣域工業集中區、1530個現代農業園區、5個“飛地經濟”園區為骨干的園區承載平臺,累計建成標準化廠房429萬平方米、入駐企業2563戶,培育發展新社區工廠逾千家“六大特色農業”“六大綠色工業”和包裝飲用水、毛絨玩具、人工智能、電子線束等新興產業快速增長,富硒產業、文旅康養、新型材料千億級產業集群加快形成。
七是開放發展成果豐碩。堅持以開放倒逼改革、推動創新、促進發展,招商引資合同項目3400個,實際到位資金5400億元,外貿進出口總額、合同外資、實際利用外資分別是2012年的7.7倍、5.3倍和14倍。海關及保稅物流中心獲得省政府批準,安康國家高新區、恒口示范區獲得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認定。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獲評“中國營商環境質量十佳城市”,營商環境滿意度調查位居全省第一。
八是民生事業協調發展。聚焦民生財政“兩個80%”目標,累計支出2101億元,年均增長10%以上。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0496元和12464元。公眾安全感持續位居全省前列,平安建設滿意度保持全省第一。
省第十四次黨代會提出了“推動陜南綠色循環發展”“建設安康漢江生態經濟帶重要節點城市”目標,市第五次黨代會擘畫了“加快建成西北生態經濟強市”“聚力建設幸福安康”藍圖。未來安康高質量發展,戰略層面要聚焦“五個堅持”思路目標,戰術層面要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主題,跟進全省布局、緊扣市情實際、立足資源優勢,圍繞“生態價值轉化、產業融合發展、城鄉一體統籌”三個重點,加快構建“以市帶縣”的統籌發展體系“以城帶鄉”的協調發展體系“以園帶鏈”的融合發展體系,精準發力、久久為功,以高質量發展的實績實效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