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建 來慶琳 朱潔
每到中午12點左右,漢濱區五里工業集中區西區餐廳就熱鬧起來。園區內的企業員工們有序來到窗口排隊打飯。結束了一個上午的忙碌工作,能在如此整潔敞亮的餐廳里就餐,是在這里上班的800多名員工的“小確幸”。
成立以來,漢濱區五里工業集中區黨工委、管委會牢牢把住“人”這一核心要素,按照“三新”“三高”要求和區委、區政府“追趕超越、龍頭引領”目標定位,一任接著一任干,始終把黨員、干部、職工、員工的干事創業激情凝聚在一個個車間、一條條生產線上,一切工作圍著產業轉、盯著產業干,通過10多年努力,集中區也從“星星之火”發展到現在“烈火燎原”,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蝶變,一個綠色新區正在崛起。
黨建領航綠色接力
2009年,省政府批準漢濱區在月河川道建設工業發展集中區。2010年5月,漢濱區恒五工業園區應運而生,這也是五里工業集中區發展的雛形。而后隨著機構改革,在月河川道這個6.14平方公里區域,五里工業集中區由此起航。
五里工業集中區高起點、高標準、嚴要求、規范化的工業園區設計規劃工作于2011年展開以來,集中區黨工委、管委會帶著使命探前路,圍繞黨建引領一切,把黨建工作作為重中之重,按照“黨建就是生產力”的理念和“再造一座新區”的發展目標,不斷建強黨組織的凝聚力、號召力、組織力、戰斗力,形成黨工委統一領導,黨支部各負其責,黨員隊伍奮力爭先的發展格局,以紅色黨旗引領集中區綠色發展。
集中區管委會堅持以黨建為引領,通過領導掛帥、干部全員“出征”,分工包抓重點項目、規模企業,定期研究破解企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并不斷強化自身建設,探索“一人多崗”機制,著力打造忠誠、干凈、擔當的黨員干部隊伍,為集中區高質量發展提供組織保障。
尤其近年來,他們優化整合,按區域組建了物流園、創業園2個聯合黨支部,僅2021年指導成立非公企業黨支部1個,轉接黨員組織關系9人,吸收積極分子7人,建設活動陣地2處……同時從機關選派3名科級干部、3名年輕骨干黨員到非公企業擔任支部書記和黨建指導員,全程指導參與基層黨組織開展活動,實現了黨建工作與經濟發展的“同頻共振”。
他們以聚力“三大工程”為抓手,實施“鑄魂工程”,從“書記抓黨建”破題,通過黨員先鋒服務隊等相繼開展工作,在實踐中錘煉、在錘煉中提升;實施“育人工程”,從投資公司的公開競聘,到優秀人才的提拔重用,“重實干、比實績”蔚然成風;實施“提神工程”,認真落實鼓勵激勵、容錯糾錯、能上能下“三項機制”,選樹典型、弘揚正氣,讓全員爭先進、比拼干事業成為園區最美的傳承與風景。
10多年來,在每一個關鍵時刻,每一次轉型提升階段,“黨建”都以絕對的引領作用讓五里工業集中區的發展在穩步前行中實現創新突破。
利好政策招進人留住人
2021年10月19日,安康新樂祥紡織工貿有限公司董事長顧芝紅接到了一個來自西班牙客戶40萬雙襪子的訂單,要求在兩天內出口。眼看著訂單到手,卻因為缺人手,包裝、貼牌都成了問題,這下該咋辦?
情急中,顧芝紅撥通了時任五里工業集中區管委會副主任馬明利的電話。沒過多久,來自漢濱區政府辦、市場監督管理局、園區管委會的很多干部第一時間趕到工廠,經過簡單培訓,幫助企業順利完成了40萬雙襪子包裝、貼牌,10月21日,該批外貿產品順利漂洋過海。
其實,在企業不斷發展壯大的過程中,園區存在的問題也不斷凸顯,其中之一就是產業工人緊缺。特別是毛絨文創、制襪等勞動密集型企業的入駐,使這一問題更為明顯,無奈之下部分企業只能開動一半甚至更少的產能,嚴重影響了企業生產效能發揮。
為此,集中區在發展中不斷破題。集中區管委會主任唐志玖介紹,從2021年4月起,集中區管委會成立了人力資源服務中心,與移動公司合作發送觸發式招聘信息,對新入職人員實行10天免費就餐和培訓,讓工人走進來還能留下來,僅此政策就招引產業工人1500余人。籌資15億元,完善了五里工業集中區基礎設施功能配套,建成“三縱四橫三橋一環”路網及供水、供電、供氣、通訊、綠化等基礎設施,建設公租房474套、移民搬遷房8幢296套、2.6萬平方米的中小企業綜合服務中心、80萬平方米的標準化廠房,建成餐飲服務中心2處,解決50余戶企業員工就餐問題。同時學校、醫院、商貿、文體休閑等生活設施加快完善,創新創業物流、信息交流、產品研發、檢驗檢測等平臺功能也日臻健全。
“除了經營不干涉,吃喝拉撒、質量研發、培訓、安全生產,管委會全部都參與進來。”集中區管理服務部副部長唐雷告訴記者,他們還與高校和市場監管等部門合作,在企業安全生產技術、員工培訓等方面給予幫助與支持。建立外部環境保障機制,在項目建設現場設立公安執勤室和監察執法室,做好項目建設外部環境保障,全力營造優良投資創業環境,讓很多中小微企業在這里輕裝上陣,為實現企業產能最大化打下堅實基礎。
政企協力打造“和諧幸福園區”
“上半年,我們已經交付訂單近500萬件,現在我們車間正在滿負荷地生產,爭取完成今年全部訂單。”安康利昌源工貿有限公司生產負責人李永順對今年銷售情況信心滿滿。
當下,集中區內各企業正加足馬力生產。安康利昌源工貿有限公司生產車間的工人在流水線上奮力趕制訂單。該公司于去年底引進,為讓企業盡早入園生產,減少疫情影響,集中區從廠房、宿舍、餐飲、員工培訓和設備補貼都給予相應政策扶持,讓千里迢迢到安康來投資的企業感到很安心。
年初,五里工業集中區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堅持“兩手抓雙促進”,通過靠前服務、主動出擊,積極協調解決企業生產中的難題,全力打造“和諧幸福園區”。今夏,在顧芝紅的企業車間看到的一幕,讓我們對幸福園區的理解更為明晰。
在安康新樂祥紡織工貿有限公司一樓車間內,20余名年輕學生三五成群有序在生產線上忙碌著。與學生們交談了解到,他們作為暑假工在流水線上作業,主要負責襪子貼牌和包裝,每天能掙50至80元不等。
“他們的父母大多也在工廠上班,他們利用暑假在工廠務工,一方面緩解了用工難題。另一方面,讓學生也能勤工儉學,感受父母的不易,懂得感恩。”在顧芝紅看來,父母在園區長期務工、子女假期在園區“體驗”務工,讓工廠多了一份家的溫馨,也讓人感受到家人們拼搏向上,共同創造幸福生活的不懈動力。
對顧芝紅來說如此,對于唐志玖則考慮得更深更遠。“像我們園區各企業,老實說用工荒一直存在,尤其是技術人才欠缺,要解決這個問題,大力發展工業尤其小微制造業,確實需引起各方面重視。”唐志玖說,企業所需專業人才自己培養速度慢、成本高,像顧芝紅這樣的企業,通過引進暑假工的方式,逐漸滲透給學生們制造業發展的新思想、新技術,對未來技術人才的培養大有裨益。
“下一步,我們也將以工業旅游為切入口,引導更多人前往參觀學習體驗,為工業經濟跨越發展凝神聚力,為集中區產業項目高質量發展打牢基礎。”唐志玖告訴記者,他們將來也打算與相關職業技術學校、培訓機構開展合作,把實踐操作搬進廠房車間,既能解決大中專院校學生就業率,也能為制造業輸送源源不斷且相對成熟的技術人才。
另據了解,今年1至6月,漢濱區五里工業集中區規上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46.15億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0億元,新增入園企業10戶,新建標準化廠房7萬平方米。當下,他們正全力以赴為“全年精彩”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