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張兆群
全國第二屆公共就業服務專項業務競賽日前在線上進行,旬陽市三級就業社保服務體系代表陜西參賽,獲得“全國優秀就業服務項目三等獎”,享譽全國。
獲獎并不是偶然。旬陽市有富余勞動力11.2萬余人,近年來,受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和全球經濟下行疊加影響,就業不穩定,群眾“就業難”和企業“招工難”并存的結構性矛盾日益突出。旬陽市立足實際,不斷探索,通過建強、管好、用好三級就業社保服務體系,打通就業底數不清、信息不對稱、服務不精準、就業不穩定,“就業難”“招工難”等就業瓶頸,確立了“一庫一鏈四平臺”數字化就業服務模式為三級就業社保服務體系發展方向,并在旬陽市推行試點工作,打造三級就業社保服務體系升級版。
“一庫一鏈四平臺”中的“一庫”是依托“秦云就業”“安康智慧人社”大數據載體,全口徑采集勞動力信息,及時入庫,動態更新,序化管理,形成支撐融合公共就業服務的基礎性常備“人力資源信息庫”;“一鏈”是引用大數據科技技術鏈接人力資源信息庫和公共就業服務“四平臺”的網絡;而“四平臺”是聚焦不同服務群體逐步建成的求職招聘、創業服務、技能培訓和公共就業社保四大融合的平臺體系,不斷提高人力資源要素配置效率,培育壯大人力資源服務力量,提升公共就業服務質量和精準度。
旬陽市量身打造市鎮村三級上下貫通、城鄉一體的就業社保服務載體500余家,350余名(鄉村振興)信息員培訓上崗,全口徑信息采集與“秦云就業”“安康智慧人社”進行了后臺數據共享,取得了“數據集中、服務下延、全市聯網、信息共享”和“一點登錄、全市查詢、精準對接”的效果,使廣大城鄉居民和各類企業主體享受到更加方便、高效的基本公共就業服務。今年以來,通過“一庫一鏈四平臺”作用引領,該市實現轉移就業8.5萬人,超過上年度同期水平7.89%,實現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一庫”統籌資源整合,就業服務更精準
“我能帶著夢想、資源、資金、團隊回到家鄉創業,要感謝旬陽的‘歸雁’行動!”6月18日,投資1.5億元的旬陽市馬家坡村富硒太極谷旅游度假區項目正式開工,項目發起人陳波如此感慨。
乍聽之下,“歸雁”行動似乎很難與創業就業管理及服務聯系起來。殊不知,在外創業多年的旬陽籍大學生陳波與10多名創業能人回家鄉創業,就是源于旬陽市推動“一庫一鏈四平臺”建設中,全口徑采集在外創業能人信息時得知陳波有回鄉創業的意愿,政府部門便對陳波進行了精準招商。
“旬陽市以‘一庫’為基礎、‘一鏈’為工具、‘四平臺’為舉措,充分發揮政府推動和市場主動作用,統籌公共就業服務政策、制度、資源等,建立起集‘大數據、大網絡、大平臺’為一體的數字化就業服務模式,不斷延伸服務觸角,實現就業服務信息化、智能化發展。”旬陽市人社局局長陳子勇介紹。
在推進“一庫一鏈四平臺”就業服務模式試點工作中,旬陽市堅持以需求為導向,以市人力資源市場、標準化創業中心、職業培訓中心等為主體,融合職業培訓機構、人力資源勞務派遣公司、創業孵化基地等30多家就業創業服務載體構成就業服務一級平臺,開展求職招聘、創業就業、技能培訓、社保登記等就業管理服務;各鎮分別建有標準化創業中心或勞務服務站,具備與市級平臺一致的服務功能,構成就業服務二級平臺;309個村(社區)均按照機構、人員、經費、場地、制度、工作“六到位”的要求,全面建成勞務服務公司、鄉村振興(就業)信息服務站,建立了1支1058人的專業化服務隊伍,構成就業服務三級服務平臺,圍繞勞動力就業、技能培訓、就業需求等4大類54項指標組織開展全口徑的信息采集,與公安、衛健、教育等部門數據融合,建成25萬人包括就業需求、技能培訓、創業就業“三庫互動”的勞動力資源信息庫。
引入“一鏈”大網絡鏈通人力資源數據庫和四個平臺,自動生成求職招聘、創業扶持、技能培訓等方面的信息,推送至各個服務主體和服務對象進行精準匹配,實現“崗位找人”“技能找人”“政策找人”“項目找人”的精準服務。
“一鏈”消除“信息孤島”,就業服務更高效
“我抱著試試的態度在求職招聘平臺里錄入了我們的招工需求,沒想到人社局和當地政府真能快速幫我解決200多人的用工難題!”一提起招工,今年5月份落戶旬陽的迪士尼玩具生產總部負責人廖貫杰感激地說。
“為發揮‘一庫一鏈四平臺’資源聚合作用,目前,我們已建立勞動力信息25萬人、轉移就業勞動力信息18.3萬人,創業人員信息5000余人。建立企業用工需求信息100余家2500余條、職業技能培訓服務項目23個、創業服務項目128個。”旬陽市人社局黨組成員、創業就業服務中心主任龔澤忠介紹,當時在企業用工平臺發現迪士尼玩具生產總部需要招工200多人,而區域內人力資源庫里有大量的就業需求,便將信息反饋給鎮級就業服務機構,最終達成了供需有效對接。
過去,由于缺乏大數據分析技術支撐,旬陽市有50%的就業創業數據處于“沉睡狀態”。如今,將勞動力數據統一納入安康市級主數據庫管理,運用大數據等技術從人力資源信息庫抓取人力資源信息數據分析研判且生成需求信息,與“四平臺”服務無縫對接,實現服務對象“按需點單”、職能匹配“精準派單”、線下專業化服務隊伍“主動接單”,建立起一個“需求+措施+落實+監督”的“閉環式”服務運行模式。
自推廣“一庫一鏈四平臺”試點以來,線上智能推送崗位、培訓信息20萬條,受理就業創業、技能培訓、交通補貼等政策經辦1.3萬人次。線下對346名有就業意愿的有針對性地推薦就業崗位并開展職業指導、培訓課程;對256名有創業需求的提供創業培訓、開業指導、跟蹤扶持等“一條龍”服務;對4405名確實難以實現就業的予以公益性崗位托底安置,實現了送崗精準、培訓精準、轉移精準、幫扶精準、創業精準。同時,數據用地理位置、性別、年齡、工種、需求等要素進行統籌,督促各級公共就業創業組織以及專業化服務隊伍主動作為,幫助政府實現善政、興業、增效、惠民的治理目標。
“四平臺”線上線下發力,就業服務多元化
“學校采取定向訂單式培訓,對培訓學員刻制的作品全部進行付費回購,由合作社對接市場,這樣一來就增加了收入。”6月20日,在旬陽市農民版畫職業培訓學校開班第一課上,負責人蔚世生對30名學員作了職業規劃。這是旬陽市農民版畫職業培訓學校發揮“四平臺”技能培訓服務作用之一。
“引擎生力,滿盤皆活。”旬陽市創業就業服務中心副主任吳禮龍在開展創業就業具體工作中深切地感受到新變化。旬陽市積極引導社會廣泛參與搭建用工、創業、培訓等服務平臺,用科技手段鏈接多方資源、凝聚多方力量、賦能全業態發展的多元化服務供給體系,有效促就業,助力鄉村振興,實現共同富裕。
在創業服務平臺方面,整合20項政策以及人才、資金、項目等創業資源推動創業和“歸雁經濟”發展。據統計,今年以來,辦理網上申請發放創業貸款94筆2210萬元,并提供全程化、精細化創業服務,提升創業服務質量和創業成功率。
在用工服務平臺方面,則聚焦主導產業、新興業態、專精特新等不同類型,整合公共人力資源市場、經營性人力資源機構等20家,組建重點企業服務專班隊伍,建立缺工企業清單,已為區域內135家重點企業招聘2461人,實現用工需求精確掌握、人員招募高效對接、企業用工余缺調劑。
在培訓服務平臺方面,建立以旬陽市職教中心為龍頭,整合6家職業培訓機構、5家人力資源機構及行業和企業參與的技能培訓體系。以重點產業用工、重點群體就業需求為導向,開發旬陽建工、美豪服務、旬陽版畫等14個培訓工種。目前已幫助1609名勞動力技能提升和產業發展。
在求職招聘服務平臺方面,旬陽市圍繞主導產業和10條產業鏈建設摸清崗位信息,緊盯高校畢業生、農民工、脫貧人口等重點群體,線下充分發揮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經營性人力資源公司、行業協會等社會力量作用建立企業用工崗位信息庫。線上依托“秦云就業”“安康智慧人社”小程序,開展網上招聘、崗位推送、勞務協作,搭建用工余缺調劑平臺、鼓勵實習實踐等,提供多元化就業幫扶,拓展對接渠道,促進人崗精準匹配,推動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
“在安康市人社局的精心謀劃和指導下,旬陽市立足市場化就業工作新定位,深入推進‘一庫一鏈四平臺’穩就業服務模式試點工作,如今,實現了可適時查詢就業服務的各類情況、精準提取供需和精準匹配。”旬陽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劉仁衛說,下一步,旬陽市將不斷優化“一庫一鏈四平臺”數字化就業服務模式,逐步發揮促就業、穩就業、保就業、穩增收的“蝴蝶效應”,把人力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經濟優勢,有效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全面銜接鄉村振興,推動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為全省乃至全國既保就業又促振興貢獻“旬陽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