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田丕
8月11日,周四,早晨的太陽已經曬得地面火熱,刺眼的陽光穿過玻璃門窗,讓室內的溫度迅速升了起來,汗水一下濕透了前張嶺社區主任艾禮存和市、區自然資源局幫扶干部的后背,他們正準備出門去轄區各樓棟檢查。
這時,門被推開了,一位60多歲的老人顧不上擦頭上的汗,連聲說道,“感謝你們做的工作,現在環境變好了,孩子們也住得舒心。”說著,就把手上卷著的紅色卷軸打開,原來是一幅錦旗,上面寫著:“熱心服務,暖至人心;盡職盡責,情系群眾。”
坐下后,老人這才說明原由,“我是受托來送錦旗的,女兒和女婿黃家柱住在6區3號樓,以前窗戶下面垃圾熏得家里人都不敢開窗,兩個小娃也憋得慌,自從你們開始創文清理垃圾、整治周邊環境,現在好了,女兒和孩子都高興,在外地工作的女婿叮囑我一定要給你們送一面錦旗,感謝你們的工作。”
在0.5平方公里的范圍內,前張嶺社區一共有89棟樓,居民3786戶、人口8749人,有41棟樓屬于無物業小區,委托送錦旗的黃家柱一家就是該轄區居民。
8月6日開始,前張嶺社區著重對41棟無物業樓房進行“三堆六亂”環境大整治。作為幫扶單位,市、區自然資源局出動干部職工1000余人次、大小車輛11輛以及4臺挖掘機,在短短幾天時間里清運垃圾248車。
“剛開始,樓里住的老人們都不愿意我們清理周圍堆積的東西,那些都是他們長期舍不得扔掉的,有破損的舊箱子、舊木柜和上面落滿灰塵的各種生活物品。”市自然資源局的一位干部說,當他們剛把東西搬出去轉身再進去搬時,老人們就把東西又拿回家里,反復幾次后,他們只能等車來了一起把東西清理干凈。“現在好了,昨天我去樓里檢查,住在6區3號樓的劉得文奶奶還直夸家里亮堂多了。”
自從我市開展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以來,前張嶺社區面對人口多、小區陳舊等實際,將社區劃分為1個總網格,由社區黨支部書記任總網格長,分片區設置一級網格長2名,由社區“兩委”成員和監委會班子成員擔任,以樓棟網格區域為單位選配二級網格長26名,根據各樓棟住戶實際情況選配三級網格長94名,由社區黨員、居民群眾、中心戶長擔任。同時,依據群眾經濟收入、家庭結構、利益訴求等情況分為放心戶、關心戶、連心戶,其中放心戶3711戶,在網格中用綠色標識;關心戶49戶,用黃色標識;連心戶26戶,用紅色標識。針對性地開展“在線、一線、熱線”服務,做到“人到格中去,事在格中辦”,實現聯系服務群眾的全覆蓋。
8月10日,周三,下午2點15分,前張嶺社區創文工作聯系群里收到了一條信息,發信息的是水電三局第六工程局的職工王玉柱,他說:“張嶺,在此生活43年了,今年是徹徹底底地‘洗了個澡’,你們最棒!”他所說的,是前張嶺社區所有居民的心聲,更是對創文工作開展后家園變化看在眼里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