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許兵)8月6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大型文化節目《風物》第一季《蠶絲》篇在央視綜合頻道CCTV-1晚間播出,節目開篇就以石泉縣為例,生動講述該縣傳承發展蠶桑絲綢文化產業的故事,再一次向全國觀眾推介了“鎏金銅蠶、絲路之源”文化品牌。
石泉縣興桑養蠶歷史悠久,國家一級文物鎏金銅蠶就出土于該縣池河流域。如今,古老的蠶桑絲綢產業在新發展理念、新技術手段、新融合思路的助力下,正煥發出勃勃生機,儼然成為當地保護生態環境的“綠銀行”和群眾增收致富的“金飯碗”。目前,全縣現有高標準優質桑園7.3萬畝,近萬農戶養蠶,還有15家跟蠶桑直接相關的工業企業。2021年,全縣養蠶發種7.2萬張,蠶繭產量3300噸,蠶桑產業總產值達20億元,其中農民蠶桑產業綜合收入4億元,規模以上絲綢工業產值16億元。
如今,石泉縣已培育形成了育苗植桑、制種養蠶、烘繭繅絲、捻絲織綢、蠶桑副產品開發以及文旅融合的蠶桑產業鏈,開發蠶桑系列產品30余種,其中“石泉蠶絲”成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還入選中歐地理標志協定保護名錄;“桑葉全粉”通過中國綠色食品A級認證,石泉蠶桑宴獲評“中國名宴”,石泉縣也被授予“中國蠶桑之鄉”稱號。
據了解,《風物》作為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全新創作的一檔反映我國風物文化的特別節目,通過生動紀錄講述中華大地上最具代表性的風物故事,描摹出一幅獨特鮮活的“中國風物版圖”。在這部徐徐展開的影像版大型國家風物畫卷里,人們將從四時風物跨越古今、縱橫交織的發展脈絡下,感受新時代下中華文化底蘊與生態文明之美的交相輝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