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周曉萍)今年以來,面對經濟下行、新冠疫情等影響,我市早謀劃、早部署、早落實,將“三保”(保基本民生、保工資、保運轉)作為財政工作的重中之重。上半年,全市“三保”支出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達56%。
近期,為筑牢基層“三保”底線,保障財政平穩運行,我市采取四大舉措切實兜牢兜實“三保”底線。
著力抓好“三保”預算編制審核。印發《安康市縣區“三保”保障清單(試行)的通知》,在年初預算編制時,將縣級“三保”可用財力和保基本民生、保工資、保運轉需求作為預算審核的重點,建立健全縣級預算自查、市級全面審核的工作機制,指導督促縣級足額安排“三保”預算,確保不留硬缺口,從源頭夯實“三保”基礎。
強化庫款保障優化支出結構。市財政結合縣區收支進度、庫款保障水平等,加強資金調度管理,優先確保工資性支出在每月15日前發放到位,優先保障基本民生和運轉的支出需要。當月工資暫未發放且庫款低于當月應發工資額時,暫停其他各類資金撥付。
嚴格規范對外借款審批。自2022年7月1日起,縣區新發生的對外借款,經同級人民政府常務會議審批后,報送市級財政部門核實確認,全市匯總后報省財政廳備案核批。未經省財政廳備案核批的,不得擅自出借資金。
嚴格落實責任追究機制。對縣區“三保”工作不力、出現風險事件和嚴重事件的,啟動通報、約談、對市縣政府和財政部門責任人的責任追究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