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吳蘇 通訊員 何剛
近年來,漢濱區牛蹄鎮依托綠水青山、田園風光、鄉土文化等資源,通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在發展傳統茶葉的基礎上,引進特色產業,實行村企聯動帶動,牛蹄鎮正在朝著“鄉村田園化、產業融合化、環境生態化”的方向,聚力打造農旅融合特色小鎮。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和發展目標,記者于近日對牛蹄鎮黨委書記王開基進行了專訪。
王開基說,牛蹄鎮位于漢濱區西南邊陲,距安康城區87公里,全鎮轄三村一社區,23個村民小組,共有人口2091戶7472人,是名副其實的山區小鎮。牛蹄鎮有著獨特的移民文化,傳統農耕文化、傳承久遠的歷史文化與現代生態文化交相輝映。
王開基說,按照“山上建園區、山下建社區”的總體格局,牛蹄鎮不斷壯大產業發展,優化田園風貌,完善基礎設施、公共服務,保護生態肌理和鄉土氣息。以“強茶葉、擴花椒、引魔芋、增養殖、推特產、強旅游”的發展思路,引導土地向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和種糧大戶集中。全力發展現代種植業,聚力提升改造萬畝高標準現代化觀光茶園,支持千畝花椒園區提質增效,做好林本村百畝魔芋基地管護,建設朝天河百畝蔬菜基地,打造出特色農業產業,田園風光一片欣欣向榮;統籌發展現代養殖業,充分發揮陽晨龍頭引領作用,帶動養殖大戶創業。目前,全鎮有2家千頭規模養殖場,5家500頭規模養殖場,全鎮養殖年出欄數達萬頭以上;依托牛蹄獨特生態環境、產業優勢、基礎設施,大力發展庭院經濟,聚力打造陜南最美小鎮,吸引外地游客來牛蹄旅游度假,目前已有古村落式農家樂2家。
王開基說,圍繞“茶旅融合,特色小鎮”的打造,結合牛蹄鎮三村一社區總體布局的鎮情實際,牛蹄鎮黨委、政府著力構建“全域四區”和一村一品工程,即:鳳凰村花椒茶葉山林經濟集中區、中心社區茶旅融合示范區、朝天河設施蔬菜生態寫生風光區、林本村魔芋種植基地示范區發展格局。除了將現有的支柱茶產業和生豬畜牧養殖產業做大做強外,在牛蹄河聚力打造京康現代農業旅游度假區,持續扶持發展優良花椒1100畝,栽植紅豆杉400畝;持續壯大朝天河社區工廠有機農副產品生產規模和品牌,在朝天河村新建設50畝設施蔬菜保供基地,帶動朝天河流域露天蔬菜發展;發揮林本村高山土地優質資源優勢,借助招商引進的悠源公司在魔芋行業的示范引領作用,建好100畝魔芋種芋繁育基地,逐步帶動全鎮500戶農戶發展庭院魔芋種植。通過最大限度的支持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最大限度盤活閑置土地和村集體資金,把群眾鑲嵌在產業鏈上,形成了鎮有主導,村有特色的京康茶產業龍頭引領,多產融合的產業發展“一村一品”工程,逐步實現了“產業興、群眾富、鄉村美”。
王開基認為,建設美麗家園,就必須抓好環境整治工作。鎮黨委深研深思,深挖村莊資源稟賦,積極融入新發展理念,將“生態美”和“百姓富”有機結合,努力把鄉村變公園、田園變樂園、庭院變花園,建設生態牛蹄。抓基礎,堅決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扎實開展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垃圾設施配套全覆蓋;重提升,統籌抓好污水治理、農村改廁、垃圾處理、美麗庭院、村容村貌整治提升,通過美麗鄉村中心村建設輻射帶動周邊村莊人居環境改善提升,結合各村實際打造亮點片區,積極打造鳳凰村美麗鄉村示范村,著力建設美麗鄉村;促發展,以5000畝標準化生態梯田茶園為基礎,輻射帶動生態旅游、名貴花果種植、特色養殖等綠色、綜合循環產業的發展。目前已建成生態花椒園500畝,生態魔芋種育基地100余畝,生態觀賞紅豆杉園200余畝,帶動周邊群眾年均增收千余元。
王開基表示,敢干實干才能出成效。說要擲地有聲,做要落地見效,說了算定了干,善始善終,善作善成。目前全鎮按照“狠、準、實、快”的要求,把“親自、立刻、馬上”落實到日常工作、具體行動中,以落實決策立即上、推動落實帶頭上、團結共事一起上、服務群眾親自上、擔當負責主動上的態度,確保每一項工作都有安排、有時限、有落實、有結果、有反饋。
現如今,牛蹄鎮一大批美麗鄉村民生項目,在綠色發展中實現了產業發展與生態文明的深度融合,逐漸形成了一張“鳳凰山麓、茶旅牛蹄”的響亮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