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吳學康 劉松
推進經濟穩增長23項措施、工業穩增長10條措施……一系列縣級配套政策密集出臺、落地見效,在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這場“大考”中,漢陰拿出“硬核”措施,攻堅克難育新機,精準發力穩增長,千方百計把時間搶回來、把進度趕回來,有力有序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持續向好。
工業增效健“體魄”
工業強,則縣域實力強。行走在月河省級經開區,機器轟鳴的車間,加速建設的工業項目,交織成了一曲催人奮進、追趕超越的歡歌,處處涌動著轉型升級、加快發展的熱潮。
“我們為華為代加工生產的筋膜槍,目前產銷兩旺。” 鵬啟公司負責人掩飾不住心中的喜悅。
漢陰正依托月河省級經開區,大力培育富硒食品、智能制造、新型材料三大百億產業集群。目前,該縣以電子智能產品制造為代表的新融瑞、鵬啟、億華米等企業擴產增效,有力推動了產業轉型升級向中高端邁進。
上半年,該縣發放“還貸周轉金”2筆、650萬元,享受留抵退稅企業73戶,退稅金額5700余萬元……一項項真金白銀的助企紓困政策落地,有力支持了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1至4月,全縣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4.7%,位居循環縣區前列。
項目帶動強“筋骨”
項目建設是縣域經濟發展的“穩定器”和“推進器”。2022年,漢陰縣計劃實施縣級重點項目35個,已開工15個。其中新建年產3000條皮劃艇生產線、智能終端產品及電子醫療產品配套生產等4個產業項目已建成投產;“三沈”文化產業園核心園區建設項目、盤龍桃花谷農旅融合示范區建設、迪士尼毛絨玩具生產加工總部等重點產業項目有序推進。
“今年以來,我們謀多謀好,推好推快項目。加大幫扶力度,力促60萬頭生豬屠宰及肉制品加工廠、10萬噸電極糊和5000噸特種石墨等事關全縣產業長遠發展的項目建成投產。”漢陰縣重點項目統建中心主任李華介紹。
該縣組建12個工作專班,謀深謀準謀實一批打基礎利長遠增后勁項目。鳳凰山隧道前期征地拆遷工作完成,預計10月份可開工,引漢濟月(月河補水)前期工作加快推進。
用活用好中省資金扶持政策,積極“包裝”項目,做足項目前期工作。上半年,爭取中省預算內項目資金7130萬元。發行債券項目3個,總投資7.14億元,爭取專項債券資金2.38億元,專項債發行工作被市政府辦公室通報表彰。
激活三產補“元氣”
5月26日,蒲溪盤龍紅桃采摘園正式開園。千畝桃園漫山碧綠。綠葉之下,拳頭大小的桃子掛滿枝頭,吸引眾多省內外游客前來采摘品嘗。這是繼今年4月,盤龍桃花谷被正式命名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后的又一重大活動。
“我們要將桃園變公園、桃園變景區,讓游客來了不想走,走了還想來。”盤龍村黨支部書記顏顯琴說。
第三產業是吸納就業和拉動消費的主渠道。今年以來,漢陰主打“三沈文化、美食之鄉、紅色三將軍故里、鳳堰古梯田、家訓文化”五張文化牌,圍繞“一城三線五灣”旅游布局,月河川道打造生態農業觀光游,北部打造雙河口古鎮康養游,南部打造鳳堰梯田漢水風情游,吸引更多的外地游客,來漢陰旅游觀光,來漢陰投資消費。
漢陰是聞名遐邇的陜菜之鄉,共有陜西名小吃13種。該縣巧打“美食牌”,大力發展夜間經濟,留住游客和人氣。
已是午夜時分,試營業的漢陰美食體驗中心依舊很熱鬧。在這里,無需東奔西走,即可享受到漢陰豐富的地方特色美食,成為外來游客的又一打卡地。
漢陰農副產品質優價廉,依托中國建設銀行、陜煤集團公司以及蘇陜幫扶公司等,幫助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業經營主體、庭院經濟組織農產品消費幫扶銷售額1.65億元,擴寬了農產品銷售渠道,有效激活消費潛能。
產業助農鼓“腰包”
14.1萬畝油菜進入成熟收割期,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2.25萬畝,擴豆種植2萬畝的田間地頭機器轟鳴,一派繁忙景象。
雙河口金銀花香氣四溢,成為遠近聞名的致富花。蒲溪盤龍紅桃嬌翠欲滴,搭乘電商快車遠銷全國。雙乳小龍蝦個個生龍活虎,“荷蝦共養”實現立體農業雙贏。觀音河獼猴桃園人工授粉有序開展,全年豐收在望。漩渦萬畝富硒茶園給山區群眾帶來增收“硒”望。平梁蠶桑編織致富“新絲路”……
產業興,百姓富。各鎮一項項獨具特色產業體系正加速形成,日益成為群眾增收致富的新引擎。預計上半年城鄉居民收入分別增長7%、8.5%,增速穩居全市前列。
在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的形勢下,漢陰縣堅決扛起穩住經濟大盤的政治責任,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確保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為全市發展大局多挑擔子、多作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