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張承喜 閔小旭
仲夏,漫步在漢濱區漢江兩岸,清澈的江水在藍天映襯下顯得分外寧靜,綠柳垂蔭間,草木豐茂;波光粼粼的水面上,野鴨、白鷺閑適地游弋,呈現出一派江南水鄉的旖旎風光。
漢江更清了,漢江更美了,這是居住在漢江兩岸漢濱人民的共同感受。為了這一生態和諧之美,自2012年起,漢濱區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取締整治漢江漢濱段采砂行為,一場呵護漢江生態的攻堅戰役在此打響并最終完美告捷。
鐵腕整治 321條各類采砂船被拆解
5月12日,伴隨著切割聲,關廟鎮政府以下至旬陽界漢江河段最后一條采砂船只被拆解成為一堆廢鐵,所有殘骸全部清出河道管理范圍。至此,一場歷時多年的漢江漢濱段采砂專項取締整治攻堅戰圓滿畫上句號。
如今,每天早晚,很多市民都會來到漢江岸邊,或慢跑或鍛煉。“沒想到漢江會變得這么安靜、這么美。”一直居住在漢江岸邊的市民寇長富說,過去漢江曾經因為采砂,晝夜機器轟鳴,灘涂千瘡百孔,超載的拉砂車將道路碾壓得凹凸不平。
漢江砂石資源豐富,但開發整體粗放,采砂企業“多、小、散、亂”問題突出。高峰時期,漢江漢濱段大壩以下45公里的河道采砂點星羅棋布,各類采砂用船林立,給漢江生態、行洪安全、交通安全帶來了嚴重威脅。
隨著生態環保理念的深入人心,“整治河道采砂,保護漢江生態”日漸成為全區上下的共識。2012年年初,漢濱漢江河道采砂取締整治攻堅戰打響。漢濱區委書記范傳斌多次強調,“必須以最大決心、最鐵手腕、最嚴紀律推進漢江采砂取締整治工作,堅決守護好綠水青山,確保‘一泓清水永續北上’,這既是責任擔當和行動自覺,也是推進綠色發展,努力實現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迫切需要,更是人民群眾殷切期盼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
河砂有市場剛性需求,絕不能“一禁了之”。漢濱區堅持生態優先,疏堵結合、依法依規,采取漸進式收緊采砂范圍,分階段推進漢江采砂取締整治工作。第一階段2012年取締關廟鎮政府至馬坡嶺段采砂點18處、拆解船只72條;第二階段2018年取締馬坡嶺至大壩段采砂點15處、拆解船只75條;第三階段2022年取締關廟鎮政府以下河段采砂點32處、拆解船只174條。
開展取締整治行動以來,漢濱區水利局牽頭對河段全線所有砂場的臨時房屋、各種分篩設備等相關配套附屬設施予以全部拆除,對于非法采砂船只和依法取締船只采取自行切割和強制切割等方式強力推進,有效震懾了非法采砂行為。為確保整治效果,漢濱區對運砂通道采取工程措施及車輛機械進行封堵,街道、村兩級建立24小時值守制度,嚴格禁止運砂車輛、鏟車等機械進入灘區。同時,對于遺留的100余萬立方米砂石堆體進行清障覆平,有效治愈河道“創傷”。
疏堵結合 1100人轉產上岸
“當時思想一時轉不過彎,在政府的引導下,我認識到在生態環保的大利益面前,必須放下個人的小利益。”最早轉產上岸的安康巨峰商貿有限公司負責人田玉峰說,他個人從事采砂20多年,2009年投入全部家當購買2條采砂船,2011年面臨安康城區段河道全面禁采政策出臺。思慮再三,在政府引導下逐步實施減產、產業轉型計劃。如今他的公司已全部退出采砂行業,從事城東農貿市場經營和混凝土商砼生產,企業年實現產值3億元,還直接帶動240余人就業。
砂石礦開采牽涉復雜利益關系,一度遇到阻力。關鍵時刻,依法處置專班和追責問責專班發揮了保駕護航作用。為理順管理體制,形成攻堅合力,漢濱區首先建立健全河長、河道警長制度,形成區、鎮、村三級河長體系,明確責任和分工,通過河道警長制,暢通河道違法犯罪執法渠道。同時,還整合公安、環保、國土、城管等部門職能,形成信息共享、密切合作、聯合執法的工作機制。
整治期間,向每家采砂戶發放取締整治通告,對所有采砂企業開展全面“體檢”,查處制止違法違規行為。對積極配合,按期主動拆除的企業,采取以獎代補的形式,給予一定勞務補助;對拒不配合者,依法嚴格追究法律責任。整治期間,全區共查處違法采砂案件89起,行政處罰85起,罰沒159萬元;移送公安機關追究刑事責任4起9人,罰沒200余萬元,紀委監委立案查處1人。
“我們不給違法違規者‘留后路’,只為依法整改者‘謀出路’。在整治中不留情面、不開口子,一個標準量到底,并積極做好思想教育宣傳引導工作,最終促使企業主動拆除設備,轉產上岸。”漢濱區區長吳大林說。
治常治長 河暢岸綠景美
在老城街道大北街社區,護河員海燕一大早便出了門,在漢江流經安康城區的一段開始了例行巡邏。“我們平時早上8點開始巡河,除了撿垃圾外,還對在江中洗衣服、釣魚的群眾進行勸導,護好這一江清水。”海燕說。
在漢濱區,跟海燕一樣的護河員共有600名。漢濱區制定印發了《進一步強化河(湖)長履職盡責實施方案》《漢濱區護河員管理考核辦法》,通過公開河湖長、警長名單,設置河長制公示牌等措施,壓實監管責任。配強全區護河隊伍,設立三級河湖長561名、警長30名、督查長11名、督查專員27名。同時完善工作機制,建立河長會議、信息共享、信息報送、工作督查、考核激勵、整改驗收等六項制度,進一步壓實漢江保護責任。從去年開始,還將每年汛期過后的11月列為“綜合執法月”,并啟動實施河道綜合整治“春雷行動”。
身穿紅馬甲,手拿鉗子、袋子、垃圾桶,沿江仔細清理河道垃圾,打撈水里的漂浮物。在漢江沿線的心石村、屈家河村、張溝橋社區、臨江社區等一批村(社區)中,護河志愿服務隊志愿者的身影常年活躍在漢江水資源環境保護工作中。在他們的影響下,周圍的群眾越來越認識到保護水資源的重要性,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護河行動中。
推動“當下改”向“長久治”轉變。開展專項整治以來,漢濱區對轄區漢江河段排污情況進行拉網式排查,建立監管機制。不僅如此,漢濱區還在市政建設上加大投入,修建起完善的排污管網和污水處理廠,共建設污水處理廠33座,日處理污水能力達94000余噸,建設污水管網50余公里,垃圾處理設施8處,筑牢了排污“屏障”。
實施河灘地退耕還河還濕地工程,建設東西長約8公里濕地公園和景觀種植區,形成由野花組合、垂柳、親水平臺等形成的色彩多樣、觀賞性強的景觀區域。如今的漢江漢濱段,一河碧波,夾岸翠綠,鳥語花香,生態優勢日益凸顯。漢江大堤上,護岸林與濕地公園和景觀種植區共同構成了集洪暢、堤固、水清、岸綠、景美于一體的綠色生態長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