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胡曉蓉)日前,市重點產業鏈鏈長制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了《安康市秦巴生態肉業產業鏈鏈長制工作方案》(下稱《方案》),《方案》由總體思路、工作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四個部分構成。
《方案》提出,按照“育龍頭、強鏈主、補鏈條、搭平臺、保要素、建集群”工作思路,緊盯“延鏈、補鏈、強鏈”核心任務,聚力構建以骨干企業為支撐的養殖體系、以“豬沼園”為特征的循環種養體系、以“富硒豬肉”為代表的品牌體系,以陽晨集團等重點企業為支撐的良種繁育體系,做大做強“鏈主”企業,打造一批創新能力強、產業鏈條全、綠色底色足、安全可控制、聯農帶農緊的肉業全產業鏈企業,形成育種、擴繁、飼料、屠宰、加工、銷售于一體的全產業鏈發展格局,確保肉業生產規模適度、肉類供應市場穩定。到2025年,秦巴生態肉業全產業鏈產值達到180億元,帶動全市生豬飼養量達到350萬頭,牛飼養量達到28萬頭,羊飼養量達到113萬只,家禽飼養量達到1560萬羽,肉類總產達到20萬噸以上。
《方案》從組織領導、政策扶持、項目保障、服務能力、推進機制五個方面制定了“一圖八單”(即:產業鏈圖譜,政策清單、問題清單、企業清單、項目清單、招商清單、包企清單、年度任務清單、專家團隊名單),同時還確定了強化良種繁育、抓好示范引領、推進規模養殖、飼料加工轉型、完善屠宰加工、強化疫病防控、堅持綠色發展、全產業鏈企業培育、打造富硒豬肉品牌九大任務。
為加快推進秦巴生態肉業產業鏈建設,我市將以“一優兩高”(優結構、高質量、高速度),“一穩兩保”(穩產能、保生態、保安全)為主題主線,以全產業鏈培育為抓手,推動規模做大、質量做優。加快推進陽晨種豬場遷建、民榮本牧PIC曾祖代種豬繁育場、漢陰東方希望祖代和父母代繁育場建設,力促漢濱民榮、漢陰秦龍、嵐皋欣欣3個屠宰場遷建投產,分級建立國家級、省級生豬產能調控基地39個,確保能繁母豬存欄量穩定在13.2萬頭左右;新建、改造、提升一批肉牛、肉羊、家禽生產基地。抓好現代生豬產業“1+10+50+100”高質量發展示范工程建設,組建專家服務團隊開展秦巴生態肉業產業鏈養殖試驗研究,推動“富硒豬肉”行業標準的應用推廣,規范“安康豬”地標、“安康林下豬”區域公共品牌授權管理,支持鼓勵生產經營企業使用品牌、用好品牌、做靚品牌;加強“安康豬”“陜南白山羊”“中華蜜蜂”“鎮坪烏雞”等優良地方品種資源保護和開發利用。抓好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工作,倡導綠色生態養殖,全市大型規模養殖場畜禽糞污處理設施配套率達到100%,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90%。開展以非洲豬瘟防控為主的重大動物疫病防控,開展無疫小區、部級標準化示范場的創建,筑牢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