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吳蘇
水晶肉、紫陽蒸盆子、神仙涼粉、辣子雞……當數百種極富紫陽地方特色的菜品都匯聚于一家農莊之時,其火爆便幾乎成為一種必然。
在紫陽縣蒿坪鎮的金石村,硒園生態農莊便是當地頗負盛名的存在。“這里的食材都很新鮮,做的也都是本地融合菜,味道很可口,環境也很好,服務更是周到,我們經常過來,現在這里還增加了不少景觀,打卡游樂,邊吃邊玩,更有體驗感了。”家住漢濱區大竹園鎮的陳先生一家,便是趁著周末,帶著家人趕來品美食、賞美景的常客。
對于創立硒園生態農莊的老板曾立平來說,能讓顧客乘興而來,盡興而歸,就是他最開心的事。為了做好農莊,從2014年開始,他和妻子畢錦梅便把生活的重心都放在了這上頭。“每天都想著怎么創新菜品、服務再提升、環境再美化,能讓顧客有更好的體驗。”曾立平直言,他們夫妻倆,早已把農莊當成自己的終生事業在經營。每日天剛蒙蒙亮,畢錦梅便開始張羅安排一天的各項事宜了,曾立平則在環境的優化和服務的提升上下功夫。
這座占地百畝的農莊,僅核心位置就有3000多平方米。而除了可同時接納500人用餐的大小包間和露天卡座外,被人稱贊有加的花園、池塘、菜地、游樂場等區域,無一不凝聚了曾立平夫妻倆的心血和付出。
當過兵、包過礦的曾立平,身上有著堅毅頑強的品格,出生于1966年的他,從二十來歲開始,便跟著同鄉四處闖蕩,在山西、河北的礦場上,他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2010年左右,對故鄉頗為眷戀的曾立平,和妻子一起經營蔬菜大棚,經過三年的耕耘后,曾立平感知到老家的發展越來越好,人們的消費觀念也發生了積極的變化,自己何不趁著這個機會做一家有特色的農家樂,既滿足人們吃喝玩樂的需求,也讓自己后半生,有值得用心追求的事業可做。
多重契機的催動下,硒園生態農莊于2014年應運而生。在曾立平的心中,故鄉蒿坪鎮是最讓他安心愜意的地方。從開始建設農莊的那刻,既充滿鄉土特色,又兼具實用美觀性的建筑便在他的腦海中有了雛形。他跟著施工隊一起,用一磚一瓦,一石一木,壘起了自己理想中的農莊。
8年來,潛心經營的過程中,曾立平致富不忘帶鄉親。在當地黨委政府的支持下,他不斷擴大規模,與村民簽訂供銷訂單。肉蛋蔬果,皆由周邊農戶供應,農莊里的務工人員,也都是周圍的鄉鄰。而在發展的過程中,硒園生態農莊始終圍繞鄉土鄉味做特色,春天,畢錦梅會帶著店內的工作人員一起,把從村民們手中收購回來的蒿子葉做成特色蒿子饃;到了冬天,紫陽蒸盆子和特色蒸碗便從中央廚房走向市場。這些頗具時令,又具有紫陽特色的美食,經過巧思制作、真空包裝后,成為顧客爭相采購的俏貨。“硒園生態農莊做了這么多年,在本地口碑很好,他們的菜品質量、口感也一直很穩定,這些禮盒包裝的產品做的又精致,我相信味道不會差。這不,我自己也買了不少,帶回去給親戚們嘗嘗。”顧客李女士拎著幾盒蒿子饃饃,言語間滿是對農莊菜品的肯定。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線上引流、賣貨成為一種趨勢,畢錦梅經常舉著手機,向廣大網友介紹農莊里的美食美景。下一步,夫妻倆還準備開發更多樣性的農土特產,進行線上銷售。此舉不僅能讓地方美食走向更大的市場,也將為鄉村振興作出力所能及的貢獻。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歲月中,矗立在蒿坪河岸的硒園生態農莊有著獨屬于此的熱鬧,一道道精致的菜品、一次次暖心的服務、一點點變化的風景、一個個新穎的產品,共同交織成曾立平、畢錦梅夫妻倆對更好、更優的完美追求。如今,兩人已是被人爭相稱道的“網紅夫妻”,和他們的硒園生態農莊一道,成為紫陽蒿坪的閃亮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