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艾蓓
3月29日,伴隨著一陣陣熱烈掌聲,在安康市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2022年安康市民生實事項目人大代表票決結果公布。這是安康市首次在市級層面實行人大代表票決民生實事項目,也標志著這項工作在安康市縣鎮三級全面展開。
“這10大類民生實事項目,涉及具體項目206個,年度計劃投資53億元,涵蓋出行、上學、就醫等多領域,契合經濟高質量發展要求,順應人民高品質生活期盼。”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高晶華表示,全市各級政府將言必信,行必果,當好新時代的答卷人,兌現莊嚴承諾。
“以人大代表票決的方式確定年度市級民生實事項目,將政府辦的和群眾盼的緊密結合,推動民生實事從‘為民作主’到‘由民作主’,既解決了人民群眾最關心的身邊事,又激發了代表履職積極性。”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王孝成表示,此次票決確定的10類民生實事項目,將被市人大常委會作為2022年度重點監督的項目,綜合運用走訪、調研、視察等形式,全過程監督項目實施,加快推動項目建成見效,力促民生實事項目辦得更實、更好,群眾更滿意。
2021年,我市通過社會公開征集、認真篩選梳理、擬定項目候選了13件民生實事。在本屆人代會上,票決出的10類民生實事項目,是323名市人大代表從市政府提交的13類民生實事候選項目中選出的,其中包括了教育強基、醫療能力提升、生態環境治理、應對老齡化、易地扶貧搬遷社區“六小”建設等。讓人民群眾通過人大代表參與到全市重大民生事項的決策上來,以此實現從“為民作主”到“由民作主”的深刻轉變。
“手中這張表決票,一頭連著群眾,一頭連著政府,分量很重。”市人大代表高英頭一回用手中的表決票,選出了群眾關注的民生實事項目。“作為人大代表,我見證了莊嚴投票的那一刻,感受到強烈的履職責任感和使命感。”高英的一番話,道出了不少人大代表的心聲。“這些由人大代表票決的民生實事項目,涉及面廣,社會關注度高。”市人大代表龔海濤表示,他在投票時很糾結,“既要立足當下,又要著眼長遠。最后我還是將選擇重點放在了民生實事項目的普惠性和緊迫性上。”
據了解,2021年10月,我市出臺《安康市推行民生實事項目人大代表票決制工作的實施意見》。同年11月,我市下發《關于公開征集2022年市政府民生實事建議項目的公告》,通過各種方式向全社會公開征集民生實事項目。經梳理和相關部門會商后,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初選20個市政府民生實事項目。這些項目經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會議和市政府常務會議討論,報請市委常委會和市人大常委會議研究和審議后,提交市人民代表大會投票決定,由市政府組織實施,并接受人大代表和人民群眾監督評價。
“自己干,向先進學,是我們新時代推進工作促進發展的基本方式。票決項目使民生實事由‘政府自己定自己辦’轉變為‘群眾提、代表決、政府辦、人大評’,大家在商量和票決過程中,讓民生實事進一步貼近了群眾需求。”市人大常委會研究室主任楊平表示,在借鑒先進經驗的同時,我市各級人大也一直探索符合各自發展實際的民生實事項目人大代表票決制。
從試點情況看,縣(市、區)、鎮在開展民生實事項目人大代表票決制工作中,始終堅持在黨委領導下,加強與政府溝通銜接,重視發揮代表作用,積極開展票決后的跟蹤監督,取得了明顯成效,得到了各級黨委、政府、人大代表和人民群眾的普遍認可。2018年8月7日,旬陽城關鎮人大出臺人大民生項目票薦辦法。制度推行后,當年24個民生項目全部按期完成,代表們對實施項目測評的滿意率達90%以上。2019年,這一制度在旬陽21個鎮全面推開。同時,漢陰、石泉、鎮坪縣也就民生實事項目人大代表票決制探索出一系列好做法,有效推動了民生實事“不走樣”“不變形”。
我市各級人大代表票決出的民生實事項目,無不靶向瞄準了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民生“短板”、社會“痛點”,體現了人民群眾的呼聲和訴求。全市重點民生實事項目謀劃推進牽頭部門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項目管理科科長衡果說,這一制度的實施,實現了群眾盼的與政府干的“同頻共振”,人大監督也從“事后跟進”到“全程參與”,體現了全過程人民民主。
目前,我市10個縣(市、區)全部啟動縣鎮票決制工作,其中,漢陰、石泉、鎮坪、旬陽、嵐皋5個縣(市)實現了縣鎮兩級票決制全覆蓋。全市10個縣(市、區)、78個鎮完成票決制試點工作,累計票決實施民生實事項目1639個,總投資107.96億元。
鏈接消息→安康市2022年民生實事項目10個(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