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李建軍
反映社情民意信息是人民政協的一項經常性、基礎性工作,是社會輿情匯集和分析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政協各參加單位、政協委員和各級政協組織應盡的責任和義務。2017年以來,市四屆政協把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作為履職的重要抓手,擺在突出位置,采取有效措施,取得了較好成績。五年來,市政協累計收到社情民意信息1114條,編報《社情民意》953期,近20篇信息被省政協采編并轉報全國政協、省委省政府等,絕大部分信息得到市委、市政府領導批示或有關單位辦理回復,較好地發揮了“直通車”和“連心橋”作用,日益成為全市政協系統的一項特色品牌工作。
完善機制強基礎。市政協始終把建立和完善工作機制作為社情民意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著力夯實信息工作基礎,注重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在總結中不斷完善提高。強化組織領導。不斷完善輿情匯集、分析與反映機制,建立了由常務副主席分管、秘書長牽頭、研究室主抓的組織領導機制和覆蓋全市的信息網絡,形成了各縣區政協、參加市政協的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市政協各專委會和廣大政協委員共同參與的工作格局;堅持季度通報和發布選題重點制度;修訂了《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辦法》《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評選表彰辦法》,堅持每年在政協全會上表彰先進,調動信息報送單位和信息員的積極性。拓展信息渠道。健全覆蓋全市的信息報送網絡,增加基層縣(市、區)政協信息聯系點,創建工作聯絡微信群,建立較為穩定的信息員隊伍,注重把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與政協履行職能各項工作結合起來,變被動接收社情民意為主動征集社情民意,使政協信息收集觸角得到了有效延伸。完善工作機制。通過運用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直報郵箱、QQ、微信等信息化技術手段,簡化信息報送流程。組織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專題培訓,不斷提高委員和信息員的采寫水平。堅持從信息收集源頭把好質量關,對政策不明、情況不清、數字不準的信息,組織人力重新核實論證;在實踐中不斷完善了信息收集、審核、指導、激勵、反饋“五項機制”,有力推動了全市政協系統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高質量發展。
服務大局有作為。圍繞黨政中心工作,服務改革發展大局,始終與黨委政府中心工作“同頻共振”,是市政協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的基本遵循。在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推動決策方面,社情民意信息具有獨特的內容優勢。五年來,市政協組織動員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和廣大政協委員以及社會各界人士,提高政治站位,堅持問題導向,緊密結合黨委政府中心工作、重點項目實施、生態環境保護,深入調查研究,精心組織了一批重點信息選題。如,民盟安康市委反映的《關于明確<陜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中有關政策的建議》、市政協研究室反映的《關于盡快制定出臺〈漢江生態經濟帶發展規劃〉落實規劃的建議》、農工黨安康市委反映的《建議加快完善恒口示范區財政管理體制》等建議被省政協辦公廳采編,有的直報全國政協,有的轉報省委、省政府辦公廳,得到省級主要領導批示,在為上級黨委政府科學決策提供有益參考的同時,也為安康發展贏得了更多關注和機遇。
助力民生增福祉。市政協始終把關注民生、服務民生、改善民生作為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本著“傾聽社情民意,為民紓困解憂”的原則,在選題和角度上下功夫,以嶄新的視野、細微的觀察來捕捉問題、反映問題。如,民建安康市委在深入調研、并與中小微企業主座談交流的基礎上,就減輕疫情對中小微企業影響報送了《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的幾點建議》,提出16條完善建議,被批轉至11個市直部門要求全力以赴抓好落實工作。在開展日常工作和調研中,注重廣泛接觸基層,直接傾聽民意,將調研中了解到的關于惠民政策落實、群眾生產生活困難、重大民生項目建設等問題,轉化為社情民意信息。如《用好騰退宅基地發展扶貧產業》《中心城市建設的兩點建議》《新社區工廠發展的建議》等信息緊盯發展、以小見大,起到了資政建言和凝聚共識的雙重功效。同時,注重引導委員從“街談巷議”中、從“微信聊天”中提煉群眾呼聲和意見訴求。針對群眾普遍關注的醫療、教育、出行、人居環境等問題,收集報送了一大批有分析、有對策的社情民意信息,如《實現職工醫保卡全家共享互濟互助的建議》《建議將成年重度殘疾人單獨納入低保》《關于延長夜間城區公交車運行時間的建議》《疫情影響下的民辦幼兒園生存困境亟待關注》《關于加大“兩場(廠)”建設投入力度、優化縣域生態環境質量的建議》等反映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具體問題的信息,一篇篇、一件件進入黨政領導視野,引起有關方面高度關注,促成相關問題的解決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