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于延琴 通訊員 張宏亮 梁浠菡
如果以2021年為最新參照系,這一年無疑是市財政局爭先創優成績突出的一年:
財政部在命名肯定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改革“安康模式”的基礎上,委派陜西監管局專程赴安,調研總結新的做法經驗;被省財政廳、人社廳表彰為“十三五”全省財政管理改革先進集體,獲省以上表彰獎勵20多項;被市委表彰為“干事創業好班子”,年度目標責任考核取得“十四連優”。
這一年,也是全市財政系統務實創新經驗走出山門被廣泛傳播的一年:
接受財政部組織的2019、2020兩個年度地方預決算公開檢查,為全省2019、2020兩個年度“預決算公開”均位居全國第二立下“戰功”。
2021年12月14日,全市財政工作現場會召開,市長武文罡出席會議并講話,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高晶華主持會議,財政工作經驗正式在全市推廣。
今年1月25日,在全省財政工作會議上,省財政廳黨組書記、廳長丁云祥再次表揚安康財政:“預算績效管理措施有力、盤活資產成效明顯”。早在2019年,省財政廳專題調研總結我市財政整體工作經驗,以近7000字專刊進行推廣交流,丁云祥評價安康財政整體工作在全省具有表率和標桿作用。3月2日,再次安排調研組赴安,專題調研我市財政工作經驗。
全市財政如何做大做優財政“蛋糕”?如何管好興安惠民“錢袋子”?如何彎道超車實現“全省創一流、全國出經驗”?
以大局觀念和系統思維謀劃財政工作
兩眼向上盯政策、兩腳向外跑項目、兩手向內抓管理、全員提效抓落實
談起近年財政工作諸多成效,市財政局局長石昌林坦言,這與上級財政部門的重視關注、精心指導分不開,與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和市人大、市政協的鼎力支持分不開,與各部門、各縣(市、區)的密切配合分不開,與局黨組旗幟鮮明講政治、以系統思維謀劃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分不開,與有一支事不避難勇于擔當的財政干部隊伍分不開,“五者缺一不可。”
他認為,市財政局是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的“管家”,尤其面對安康“吃飯財政”實情,做好財政工作,必須打破思維定式,跳出一時一地、一部門一行業視野局限,以系統思維,“摸清上情、吃透下情,從政治和全局高度把握形勢、找準定位、分析問題、謀劃工作”。
這一說法得到了市財政局黨組成員、市紀委監委派駐市財政局紀檢監察組組長葉啟勝的印證。他告訴記者,正是局黨組以系統思維整體謀劃財政工作,始終堅持“兩眼向上盯政策、兩腳向外跑項目、兩手向內抓管理、全員提效抓落實”工作理念,做到全局與局部相配套、當前與長遠相協調、整體推進與重點突破相統一,不斷凝聚共識聚集合力,使得全市財政收支連續三年創歷史新高。財政總收入累計完成391.74億元,年均增長9.5%;財政總支出由2018年的364.65億元增加到2021年的435.13億元,三年增長19.33%;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由2018年的319.66億元增加到2021年的347.88億元,增長8.83%,三年累計達到1109.23億元。
他舉了這樣一個例子:2019年,省上分配中央車購稅脫貧攻堅基礎設施建設資金,擬按總量測算并扣減過去年度超額爭取部分,安康的份額可能極為有限,這將導致全市脫貧攻堅“交通戰”嚴重缺乏“彈藥”支撐。得知信息后,市財政局連夜趕赴省財政廳和相關部門,通過多方匯報爭取,將漢濱區財政赤字且被列為全省9個“三保”重點關注縣區之一作為突破口,半個月內連續赴省匯報3次,懇請給予傾斜支持。最終,爭取到7.19億元。“對安康這樣的弱財政來說,能辦多少事啊!如果局黨組班子和主要領導沒有大局意識,不用系統思維去謀劃,肯定不行!”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
2020年年初預算中可用財力出現較大缺口,債券資金爭取尤顯重要。按慣例,安康財政局到每年6月份才向省上銜接匯報債券爭取工作。當年1月,以市政府名義向省財政廳報送了專項報告。當年3月,在省財政廳初步安排全年債券時,又趕赴省財政廳懇請給予傾斜。隨后,又多次匯報銜接,最終爭取政府債券資金80.38億元,在2019年增長152%的基礎上,又增加了7.55億元。2021年爭取專項債券資金35.67億元,增長39%,推動57個項目落地見效,資金規模實現“三連增”,居陜南三市之首。這些資金,對全市打贏脫貧攻堅戰、實施鄉村振興等事業發展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
“十個指頭彈鋼琴”齊頭并進推動落實
鞏固提升抓增收、協同配合抓項目、精準謀劃抓爭取、強化效益抓管理
“鞏固提升抓增收、協同配合抓項目、精準謀劃抓爭取、強化效益抓管理”,下好全市財政一盤棋,這種統籌兼顧、協調聯動的方法論,貫穿于全市近三年財政工作始終。
在市財政局黨組一班人看來,做好財政工作,必須堅持“十個指頭彈鋼琴”,具體就是做好“加減乘除”四則運算,首先做強收入端的“加法”。一方面把爭取上級支持作為重中之重,僅2021年就爭取中省各類轉移支付資金291.73億元。
2021年入汛以來,我市連續遭遇多輪強降雨,引發山洪泥石流損失嚴重。8月29日,安康再遭暴雨,10縣區損失慘重。災情發生后,市財政局立即協調制作災情視頻資料,當晚冒雨趕往省財政廳匯報請求資金支持。省財政廳在了解災情后,在原下撥救災資金的基礎上又增加了1.02億元,為搶險救災和災后重建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撐。
另一方面通過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活力,培育涵養財源,做大財政“蛋糕”。全市出臺產業扶持政策“放水養魚”,打造富硒產業、旅游康養、新型材料三大千億級主導產業集群。先后設立專項基金4.4億元培育新業態,支持包裝飲用水、毛絨玩具、生態旅游、文化創意等產業發展。同時落實普惠性獎補、稅收優惠政策,鼓勵各類主體加大研發投入。
平利縣一茗茶業公司總經理宋小紅算了一筆賬,近三年來共享受到各類項目扶持資金達300多萬元,“送來的不僅是真金白銀,更是發展信心。”
企業的成長離不開政府部門的支持。2019年來,全市財政部門在增加政府投資下好“先手棋”的同時,減稅降費政策紅利精準直達市場主體,累計減稅降費31億元。
陜西安康安建房地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曾忠森告訴記者,從2019年至今,公司減稅降費達3160萬元,因疫情影響及房地產行業的波動,少繳的稅費對企業而言,“真是‘救命錢’!”
為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全市財政“四兩撥千斤”,搶抓央行再貸款貼息機遇,籌集500萬元專項資金,撬動銀行投放貸款17億元。市縣采取抱團取暖的方式累計為安康市財信融資擔保公司注資15.11億元,使注冊資本由成立時的0.2億元增至17.08億元,實現縣(市、區)機構、業務全覆蓋,累計為3614戶企業5868個項目提供貸款擔保313億元。2019年我市成為國家財政支持金融服務小微和民營企業試點城市,政府性融資擔保工作始終走在全省前列。
做實“減法”節支。堅持黨政機關過緊日子,大力壓減一般性支出,嚴控“三公”經費預算,取消低效無效支出,長期沉淀的資金一律收回,把錢用在刀刃上,實實在在抓好“三保”。
數據最能說明問題:全市“三公經費”2018年減少1413.61萬元、下降10.49%,2021年減少1557.57萬元、下降12.76%,實現了四連降。
黨政機關過緊日子的另一面是群眾過上好日子。2018年來,全市民生投入占財政支出分別達到82.63%、84.17%、83.26%、82.46%,城鄉基本公共服務顯著提升,諸如住房、就業、教育、醫療等條件明顯改善。
作為國家秦巴山連片特困地區的核心區安康,脫貧攻堅是最大的民生。全市“集中財力辦大事”,2016年至2020年共投入各類脫貧攻堅資金985億元,其中財政資金619億元。2020年,全市現行標準下79.9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如期步入全面小康。
做優“乘法”提質。強化績效管理,更好發揮財政資金作用,把每一分錢都用到刀刃上。全市印發了《關于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實施意見》,市委、市政府“一把手”出席全市預算績效管理工作推進會,以大動員、大培訓、大落實、大宣傳、大督查的強有力“五大”舉措,扎實推動績效管理落實。全市財政扶貧資金績效考評連續6年獲得全省第一,市本級及10縣區在2020年度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績效評價中全部獲得“優秀”等次,實現“大滿貫”。在國務院大督查和全國縣級財政管理績效考核中,我市寧陜、漢陰、旬陽、石泉、鎮坪、平利、紫陽縣先后進入西部前50名;2019年,鎮坪縣位居全國第三、全省第一;2020年,紫陽縣位居全國第14位,全省第一。“十三五”期間,我市累計獲得中省獎勵資金11.26億元。
做好“除法”化險。防風險位列三大攻堅戰之首,在疫情常態化及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當下,化解和防范地方財政風險意義重大。全市致力于從“建機制、重清理、控人員”入手,尋求化解財政風險最大公約數,加強源頭管控,全力遏增量化存量,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確保了財政安全可控,推動財政更可持續發展。近4年均超額完成年度債務化解任務,全市債務管理績效評價工作自評比以來連續兩年居全省第一。
全力打造財政工作靚麗“風景線”
有知無畏、擔當作為、拼搏進取、務實干事
實際上,相比很多直接和市民們打交道的部門,財政部門直接面向市民的業務并不多,沒有很強的外部需求和倒逼形勢。但安康財政一直都在自我改革、自我加壓。
2021年5月20日,北京市財政局專程到安考察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改革工作。
作為一線城市的北京,改革創新的方方面面,早已領先全國諸多城市,不遠萬里前來秦巴腹地考察學習,足見安康此項工作在全國的影響。
事實如此。在沒有現成經驗可供借鑒的情況下,全市財政部門敢闖敢干、先行先試,按照“國有資產所有權和使用權相分離”原則,實行產權集中統一管理、使用集中統一實施、收益集中統一調配,開創了全國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改革的“安康模式”。
此后,此項工作便不斷在《中國改革報》《中國財經報》等“國字號”媒體露臉。2021年5月28日,《中國改革報》頭版頭條以《“安康模式”為國有資產賦能增效》為題再次予以報道。
近幾年來,改革創新、干事創業已成為全市財政部門的鮮明標識。2019年,安康市率先在全省完成鎮辦財政體制改革,10縣區138個鎮(辦)財政所作為縣(區)財政局派出機構,全部完成掛牌并正式運行,改革經驗被省財政廳《財政簡報》推介;全市縣、鎮(部門)、村三級項目建設和資金使用情況納入臺賬管理的扶貧資金“三級兩賬”監管經驗,被省財政廳轉發各地學習借鑒;安康財信擔保體系建設項目,成為全省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建設樣板,等等。
改革出活力,實干是推力。
全市財政工作,既能得到各級領導肯定,也讓群眾滿意,正是全市財政系統近年來始終把作風建設及隊伍建設擺在首位,以建設發展型、共享型、績效型、法治型、服務型“五型”財政為抓手,建章立制,深入踐行“安康創優精神”,不斷提高財政干部隊伍的政治業務素質,打造出一支有知無畏、擔當作為、拼搏進取、務實干事的干部隊伍的成果。
人才是干好一切工作和事業的基礎。全市財政系統全面落實“三項機制”,建立鮮明的干事創業用人導向。一方面為大家創設舞臺,以實績論英雄,營造拼搏競進、創新爭先的濃厚氛圍,促進廣大干部職工練就了過硬的本領和實干作風。另一方面多方位關愛干部,激發出強大內生動力。
2020年7月份,時年57歲的市財政局國庫支付局局長楊政成被任命為市公共資產經辦處處長,提拔為正縣級。時至今日,楊政成仍感嘆自己“沒想到”,他告訴記者:“這個年齡還能提拔,在安康乃至全省都罕見。”
之所以被提拔,是因為楊政成扎根旬陽市石門鎮諶家院社區6年,使一個交通閉塞、自然條件惡劣、弱勢群體集中的深度貧困村變為遠近聞名的省級美麗宜居示范村,工作極為出彩。
2019年以來,全市財政系統把承擔急難險重任務、處理復雜問題、應對重大考驗作為“試金石”和“磨刀石”,先后提拔重用在“三大攻堅戰”、疫情防控等急難險重工作中表現突出的科級領導干部23人。并使德才兼備的干部穩步晉職晉級67人次,極大地激發出干事創業熱情。
市委書記趙俊民這樣批示:“市財政預算績效管理及整體財政工作均走在全省及全國前列,很好!市財政局相關做法值得市直相關部門學習借鑒!”對此,石昌林表示,這既是肯定贊賞,更是鞭策鼓舞,必將激勵財政人堅守初心、牢記使命,踔厲奮發、篤行不怠,扎實走好新時代趕考之路,向全市人民交出財政工作高質量發展的滿意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