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李萬華 陳莉
2011年以來,我市累計易地搬遷26.73萬戶93.78萬人,占全市總人口的31%。為確保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快融入、能致富”,我市堅持把發展新社區工廠作為解決搬遷群眾就業的基礎工程和鞏固脫貧成果、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堅定發展方向不動搖,咬定發展目標不放松,通過持續努力,順利實現了建成1000家新社區工廠、吸納就業3萬人的階段性目標。
2021年12月29日,隨著漢濱區8家新社區工廠集中投產,全市在營新社區工廠達1023家,在廠就業人數達31667人,其中脫貧人口8278人,在安康新社區工廠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
自2017年以來,市委、市政府先后印發《關于培育和發展新社區工廠的實施意見》《安康市實施新社區工廠“兩個全覆蓋”實施方案》《關于加快新社區工廠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等政策舉措。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先后主持召開9次專題會議,研究解決具體問題,黨政“一把手”始終把解決好群眾就業的責任牢牢扛在肩上。
全市各級各部門全面準確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主要領導始終堅持親自部署、親自協調、親自督辦,把最好的資源、最優的干部拿出來攻最難的堡壘、啃最硬的骨頭。漢濱區連續3年提前超額完成目標任務,在全市沖刺1000家新社區工廠的攻堅時刻,該區超額完成年度任務的情況下,再建成30家。
市縣人社部門主動擔當作為,扛起牽頭抓總責任,協調整合資源,全程“保姆式”服務,無時無刻不在感動企業、感化群眾。面對質疑毫不動搖發展信心和決心,面對困難毫不退讓和懼怕,始終保持越是艱難越向前的斗爭精神,使全市新社區工廠發展實現了歷史性突破。
全市新社區工廠發展歷經了試點探索、全面推進、提質升級三個階段。如何實現全面推進、提質升級?我市借助蘇陜協作和東部產業轉移機遇,明確以毛絨玩具(服飾織襪)、電子線束為重點,地方特色產品深加工、特色手工藝品制作補充的新社區工廠產業發展格局。
為打造新社區工廠產業集群,我市堅持實施全產業鏈招商,先后在雄安新區、江蘇揚州、廣東東莞、浙江義烏、江蘇蘇州舉行毛絨玩具、電子線束專場招商活動12場次,成功引進揚州安貝斯玩具、義烏超其特玩具、南京通孚玩具、寧波康達電子等260多家企業落戶安康。
在發展新社區工廠的進程中,我市各級干部始終保持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的干事創業勁頭,遇到什么問題解決什么問題,敢于為企業清障搭臺、保駕護航。
為規范發展,我市制定發布全國首個《新社區工廠地方標準》,提請省市場監管局頒發陜西省地方標準——《社區工廠建設與管理規范》;為解決物流貴問題,我市與上港物流集團聯合共建安康“無水港”建設,開通了公鐵海多式聯運直達上海羊山港、“安西歐”中歐班列、“安武港”等物流通道;為解決貸款難問題,我市聯合建行推出免擔保、免抵押、純信用的“新社區工廠貸”金融產品,累計為207家新社區工廠發放貸款13899萬元;為解決穩崗難問題,我市在工廠周邊配套建設兒童托管中心和老人日間照料中心,切實解決好企業員工孩子托管和老人照料問題;為解決技能提升難問題,我市連續組織開展3屆新社區工廠“最美女工”評選活動和2屆“新社區工廠技能大賽”,持續開展新社區工廠“巡回大講堂”,幫助企業提升員工職業素養,樹立技能標兵。
通過綜合施策、重點突破,全市新社區工廠正向“建設新社區、培育新產業、推廣新模式、鍛造新工人、完善新功能、創造新生活”的“六新”目標邁進。
下一步,我市還將以強鏈延鏈、破難補短為重點,扎實推動新社區工廠高質量發展,努力打造就地就近“幸福就業”的安康樣板,力爭實現“中國毛絨玩具文創產業新都”目標,推動 “中國電子線束產業新基地”建設邁出實質性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