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成家寧 張凡)近日,從陜西省科技廳關于2021年第一批至第四批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公告中獲悉,2021年安康市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達299家,增幅達32.9%,評價入庫數量和增幅均創歷史新高。
2021年,我市把培育壯大科技型中小企業作為培育發展新動能、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采取一系列真招實招,加快推動民營企業特別是各類中小企業走創新驅動發展道路,增強技術創新能力與核心競爭力。
加強企業包聯,精準施策促發展。以實施企業創新主體培育工程為抓手,重點抓好10戶科技創新示范企業、40戶科技型“小巨人企業”、200戶科技型小微企業的精準服務。深化部門包聯科技型企業機制,由50個部門包聯50家重點科技型企業,印發《2021年安康市包聯重點科技型企業工作實施方案》,細化明確包聯工作重點想、主要內容、工作要求和保障措施,建立聯系溝通、問題解決、協調聯動、信息反饋“四項機制”,針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面臨的具體問題,組織包聯單位深入企業一線,傾聽企業心聲、現場解決問題,從資金、用工、技術、市場多方面支持企業創新發展。
落實政策措施,推動紓困解難。制定出臺《安康市創新驅動引領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措施》《安康市加快融入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的若干措施》,對首次通過國家備案的科技型中小企業,并且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給予1萬元資金補助,連續三年備案再給予1萬元資金補助。對經認定的科技創新示范企業、科技型“小巨人”企業、科技型小微企業分別給予20萬元、10萬元、3萬元科研資金補助。對新獲批的高新技術企業、瞪羚企業給予20萬元資金獎補。對納入科創板培育庫及其他擬進入資本市場的企業,在土地供給、規劃手續辦理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建立“綠色服務通道”。
用活產業基金,破解融資難題。針對企業面臨的融資難題,充分發揮“安康市循環經濟產業科技創新基金”和“安康貧困地區科技產業發展基金”作用,加大對富硒食品、裝備制造、生物醫藥、電子信息等產業領域的企業投資力度,推動產業基金加快投資、規范運營、科學管理。主動加強與金融機構的合作,通過投貸聯動等方式,加大金融政策支持,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提升科技服務,優化營商環境。加快融入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征集科技創新合作需求83項,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42項。舉辦安康市加快融入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沙龍活動,組織12家企業與西安交通大學等6所高校的13個科研團隊現場對接,有效破解企業技術難題。組織召開2021年全市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培訓暨稅收政策宣講會,大力宣傳科技型中小企業相關政策,市科技局、市稅務局聯合印發《進一步落實稅收優惠政策服務企業創新發展的若干措施》,建立部門協同機制,落實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深化科技領域放管服改革,優化提升營商環境,推動工作職能從研發管理向創新服務轉變,進一步擴大“一網通辦”覆蓋面,推動全市科技型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
2022年,我市將進一步加大科技型中小企業培育力度,認真落實科技部《關于新時期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加快創新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以培育壯大科技型中小企業主體規模、提升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能力為主要著力點,完善科技創新政策,加強創新服務供給,激發創新創業活力,引導科技型中小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完善技術創新體系,增強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企業競爭力,奮力推進我市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再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