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陜西省安康市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保持資金投入總體穩定,爭取中央和省級財政銜接資金18.9億元,落實市縣配套財政銜接資金4.5億元。為優化資金項目支出結構,提升使用效率效益,創新建立資金項目綜合評估“1144”工作法,對所有銜接資金項目(含其他整合資金項目)從立項到竣工進行全流程、全覆蓋綜合評估,及時整改問題,充分發揮資金項目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中的作用。
緊緊圍繞提高資金績效這個中心開展綜合評估。從項目謀劃、項目入庫、項目實施、項目驗收等環節入手,由縣(市、區)財政部門牽頭,鄉村振興部門及其他使用資金的行業主管部門、鎮(辦)具體負責,對影響資金績效的各要素、各環節全面進行“回頭看”,開展評估、審視、修正和規范,每一個項目形成綜合評估績效表和整改清單,及時整改問題,確保項目資金充分發揮作用,實現績效目標。
堅持問題導向,鎮、縣、市三級排查問題,項目資金使用單位自查,縣(市、區)財政部門和行業主管部門復查,市級財政部門和鄉村振興部門抽查,確保排查不留死角和空檔。從2021年起,每年8月份實施年度項目資金綜合評估,9月底前完成縣級復查,10月份市財政局、鄉村振興局抽查。
突出四個重點。一是堅持全覆蓋評估。按照分級管理的原則和誰主管誰評估的原則,對當年使用銜接資金和其他整合資金安排的項目,逐一逐項開展評估,查缺補短、糾偏糾錯、規范提效。二是堅持全流程評估。對項目資金使用管理從項目立項、績效目標設定和審核、項目實施過程、資金撥付和支出、績效目標落實、公告公示等方面進行全面的審視和評估,確保項目資金使用全流程合規、有效。三是堅持以評促改。針對評估發現問題進行整改,該糾錯的糾錯,該糾偏的糾偏,該完善的完善,該規范的規范,該提升的提升。四是堅持常態化推進。把項目資金綜合評估作為規范項目資金管理,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一項基礎工作,常態化推進,一項目一評估、一年一評估,形成規范機制,持續發揮作用。
抓住四個關鍵。一是抓住“精準使用”。對照銜接資金和整合資金使用的有關政策規定,評估資金安排使用是否屬于產業就業、基礎設施建設、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等使用范圍,是否偏離政策規定的支持方向等,對存在的問題及時整改,確保項目安排和資金使用精準。二是抓住“規范實施”。對照項目管理的有關規定,評估項目立項是否符合程序、項目是否來自項目庫、項目是否按規定進行招標采購、項目是否按計劃開工實施、項目是否按照立項批復和招標合同正常有序推進、資金撥付和支出是否正常規范、已完工項目是否按程序組織竣工驗收、項目資料是否完善等,及時整改問題,確保項目規范實施。三是抓住“公告公示”。對照項目資金公告公示的規定,評估項目資金是否按照規定的內容、方式、時間進行公告公示,及時整改問題,確保公告公示制度落到實處。四是抓住“績效管理”。對照項目資金績效管理的有關規定和要求,評估項目績效目標設置是否科學合理、財政部門是否對績效目標進行審核、項目實施過程中是否對項目績效進行監控、項目績效目標能否完成、項目實施單位是否開展績效自評、自評報告是否規范。
通過綜合評估,項目資金使用進一步規范,支出結構進一步優化,效率效果進一步提升,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進工作重心向鄉村振興轉移提供了有力支撐。聚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提高用于產業發展的比例,培育壯大富硒茶業、魔芋、生態漁業等特色主導產業,扶持各類園區1375個、龍頭企業284家,帶動68.8萬群眾穩定增收。傾斜支持基礎設施補短板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續建和新建一批農村道路、供水、通訊、環衛等重點工程,啟動112個“百千工程”示范村建設,86.7%的自然村生活垃圾實現科學無害處理,清潔行動覆蓋所有行政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