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許兵)日前,從國家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文化和旅游部印發的《關于表彰全國文化和旅游系統先進集體、先進工作者和勞動模范的決定》中獲悉,石泉縣文化和旅游廣電局榮獲全國文化和旅游系統先進集體。
近年來,石泉縣先后創建國家A級景區10個、國家森林公園1個、全國鄉村旅游重點鎮1個、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2個、省級旅游特色名鎮5個、省級鄉村旅游示范村9個,全縣旅游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增長至24.87%,旅游業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由弱到強的巨變,讓石泉縣成為全市首個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
近幾年來,石泉縣累計爭取投資50余億元,游客服務中心實現了縣、鎮、景區全覆蓋,重要景點實現了智能導覽;建成縣域四通八達的旅游公路環線,開通了旅游景區公交班線;開發了富硒特色美食、精品民宿和旅游商品,定期開展絲路情景劇等演出活動,讓游客吃得舒心、住得安心、買得放心、玩得開心。首創“游長制”和書記游客“三本帳”,及時受理游客意見建議、利益訴求、投訴舉報,回應游客關切、維護游客權益。建立部門聯合監管機制,常態化開展市場監管和游客服務工作,營造“人人都是旅游環境、個個都是流動風景”的全域旅游氛圍。
以抓實旅游項目、培育核心景區、豐富旅游業態為突破,做足“旅游+”文章。依托鬼谷子文化和絲路文化重要標志地資源,按AAAAA級標準開發建設了鬼谷嶺和金蠶小鎮;依托漢水文化資源和地質生態資源,建成了漢江石泉古城等4個AAAA級景區;挖掘利用非遺資源及農耕文化,建成了中壩作坊小鎮等6個AAA級景區。注重農旅、康旅等融合,先后培育了饒峰驛站、明星醉美桑海、五愛荷塘月色等農旅融合示范村,打造了本草溪谷、匯通福地等康旅融合項目。強化旅游產業帶動,積極探索出景區帶片、景點帶村、企業帶戶、服務帶人的“四帶”發展模式,全縣直接或間接從事旅游業的人員突破2萬,走出了一條鞏固脫貧成果與推進鄉村振興同頻共振發展的新路子。
石泉縣文化和旅游廣電局局長王守明介紹,下一步他們將圍繞建成全國文化旅游名縣和“山水田園、康養休閑”發展定位,全面助推文化旅游產業提質轉型、迭代升級,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扎實推進公共文化服務,為建設更高水平的宜居宜業宜游“三宜”新石泉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