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吳靜文
初冬時節,漢陰縣澗池鎮紫云南郡蔬菜大棚,陳興松正在里面查看著草莓苗。見走來眾多生人,他靦腆地笑了,向大家介紹起大棚種植情況:“我這個1畝地的大棚,今春全部種的圣女果,純利潤5000余元,秋季又栽種了草莓,開年即可賣錢,一年總共可收入1萬多元,加上和妻子在合作社務工每月共6000元,日子有盼頭啊。”
只要無特殊意外,陳興松的家庭是無需擔心返貧的,而他的生活現狀,也是漢陰縣7萬余脫貧人口的一個縮影。今年以來,隨著“三農”工作重心的轉移,漢陰縣明確嚴守防返貧底線、穩定就業增收、率先產業振興的工作思路,全力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你的困難我來解”
整合脫貧攻堅大數據平臺、“321”社會基層治理平臺和行業部門信息,創新開發防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手機APP系統及PC端,是漢陰縣在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振興工作中的重大舉措。該系統將全縣所有農戶納入防返貧致貧監測范圍,村、鎮、縣級對監測的農戶情況進行核實、研判后,對“風險戶”及時落實幫扶措施,防止返貧。
平梁鎮二郎村村民成典勇,去年5月確診為主動脈關閉不全,住院花費醫保報銷后還欠下一筆賬,又因生病后無法進行重體力勞動,家庭收入驟減。村干部幫其在防返貧系統申報了風險,經村級初核、鎮級復核、縣級審定后,確定該戶為突發嚴重困難戶,同時,經村委會申請、鎮民政所核實、縣民政局審批程序后,將其全家納入低保對象,并向縣醫保局申請大病救助,暫時解決了其生活困難,并對該戶實施長期重點監測。
目前,利用防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手機APP系統,全縣共排查出脫貧不穩定戶204戶651人,邊緣易致貧戶231戶653人,突發嚴重困難戶616戶1902人,落實幫扶措施1634項。
當農戶家庭因病、因學、因災、因意外等重大情況支出遠超家庭承受能力,通過行業部門政策支持后依然無法消除返貧致貧風險時,由縣鄉村振興局組織啟動防貧保險,保險公司按程序和標準進行賠付,賠付金額1萬至5萬元不等。
澗池鎮東風村村民李應波因突發腦出血,住院治療花費15萬余元,落實各項幫扶措施后,欠賬依然很大,縣鄉村振興局啟動防貧保險,保險公司為其理賠8000余元。
該防貧保險是漢陰縣與中國太平洋財險公司合作,縣財政預算185萬元建立的防貧保險基金。若當年賠付基金不足時,可追加保費,若當年有結余,結余保費遞延至下一年度使用。
“你的增收我來幫”
家住平梁鎮興隆佳苑搬遷社區的王錦顏,是個干凈清爽、手腳麻利的女人。“以前在外打工,兩個人每月也能掙幾千塊,但一家人花銷太大,尤其兩個娃在外上學。”今春,她和丈夫承包了社區農業產業專業合作社30畝桑園、1個蠶室,開始在家養蠶。一年養4季,收入近10萬塊。王錦顏預算,除去承包費和工人務工費、管護費,一年可凈掙5萬左右。
興隆佳苑蠶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蔡清介紹,該合作社有1200畝蠶桑基地,建成標準化蠶室20個4500平方米,興隆佳苑443戶搬遷戶全部入社。至目前,今年合作社盈利28.72萬元,除去風險留存金外,社員每戶可分紅300元左右。蔡清說,今年是合作社第一年養蠶,桑葉產量還不到豐盛期,以后肯定收益更好。
近年來,漢陰縣致力做好集中搬遷點群眾穩定生活和穩步增收后扶工作,在各大型集中搬遷點配套建設農業園區,按照全縣“三個一”產業發展規劃,大力發展蠶桑、茶葉、蔬菜。在小型集中搬遷點,政府以流轉土地的形式,給每戶不超過2分地的“小菜園”,一個能養殖2頭豬的“小圈舍”,一個4至6平方米的“小儲藏間”,切實解決群眾生活所需。
除在園區務工,也可在社區工廠務工,尤其是“社區工廠+家庭車間”模式極大方便了群眾。蔣麗就是澗池鎮紫云南郡電子社區工廠的工人,計件工資每月2000多元,同時在藤編廠取些零部件回家,晚上和周末空閑時進行手工編織,藤編廠按照成品價格回購。“我們這兒有很多村民,尤其是老年人,不能出去打工,就在家做藤編。”蔣麗說。
“你的養老我來管”
“在這里,我和母親還是一家人,不僅能互相照顧,還有專門護理人員為我們按摩、治病、管吃管喝。”入住漢陰縣蒲雙敬老院的雙河口鎮鳳柳村村民吳興勝激動地說。
年輕時,吳興勝外出打工,不慎受傷,從此癱瘓在床,母親患病被送至安寧醫院治療,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吳興勝只能靠親戚朋友隔三差五照顧,身上還長了褥瘡。2017年,他被接到蒲雙敬老院,生活起居有了人照顧,醫生定期給他治療、按摩。去年母親病情有所好轉,也被送到蒲雙敬老院,母子二人過上了團聚的生活。坐在輪椅上的吳興勝表示,自己受益于敬老院,也會盡力為他人做點事,比如幫別人拿點東西、給生病的人按摩、打掃房間等。
為解決兜底群眾中的失能與半失能特困供養群體養老和防返貧問題,漢陰縣創新“醫養結合”模式,整合資源,在全縣11所敬老院中建立3所養護中心,建立醫療室、康復理療室、心理咨詢室,配備全科醫生長期坐診,并優先招聘脫貧戶培訓后成為護理員。目前,共有45名脫貧戶護理員,其中殘疾脫貧戶18人,月工資達2300元以上。同時,對分散供養的2591名特困供養戶,一旦發生因病、因突發事故導致失能半失能及返貧風險的,及時納入集中供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