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羅偉
從小生意中看經營,其實處處都是門道。能在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靠得也絕不僅僅是一時的運氣。
“給我來5斤糖炒栗子,再來袋紫衣腰果和香芋片。”氣溫10℃以下,中心城區影劇院什字,皇栗皇門口排了半小時隊的陳剛,終于從店員手中接過等候已久的產品。
“沒辦法,這家生意太好了,看得我都想自己也開一家,不然想吃只能排隊。”陳剛搓了搓手,笑呵呵地對記者說。在他羨慕的眼光中,這家小店暖黃色的燈牌在夜幕下顯得格外醒目,店員們眼疾手快地為顧客稱重、結賬,隊伍陸續變長……
數年前,皇栗皇在安康開設店鋪,店長李東被派駐于此,負責店鋪運營管理。因為店鋪位置選得好,加之產品質量過硬,開業后生意一直很火爆。“最高峰時,我們一天就賣了上千斤板栗。”
如此大的客流量,自然吸引了不少像陳剛一樣的人前來詢問,想要開家同樣的店。“我們是直營店,不加盟。”這句話,李東在過去的幾年重復了上百次。因為直營店的壟斷性,優勢在于企業可直面消費者的需求、凸現公司品牌形象,法人和股東也擁有直接決策權,便于操作管理,能及時準確執行營銷理念,所以一般也不會輕易撕開加盟的口子。對于抱此想法的創業者來說,要么模仿,要么超越,可創業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最重要的還是要喜歡自己做的這件事,而不是因為看到別人盈利了就一時沖動蠻干。
而在安康,還真就有這樣一家品牌,因為創始人的熱愛,把小生意做成了大事業。2000年,江西人彭發成因為一個偶然機緣來到安康,和父親以售賣傳統手工糕點為生。因為物美價廉,彭發成靠著做糕點的手藝賺到了錢。隨著口碑日盛,彭發成有意將規模擴大,于2019年成立了彭甲灣食品有限公司,店鋪也從1家變成了5家。因為種類多而全,加之品控嚴格、物美價廉,彭甲灣頗受安康人青睞,客滿盈門幾成常態。
看到彭甲灣生意紅火,也有不少人表露想要加盟的意愿,彭發成對此頗有顧慮。“我用了20多年時間做品牌,現在初見成效,企業還不具備能夠做好后續管理的經驗實力。加盟店運營中,如果不能達到和我們一樣標準,那么對品牌也是極大的反噬。”
如彭發成所言,很多人只看到別人成功表面的光鮮,卻看不到收益背后所付出的艱辛。“創業是一件很辛苦的事,創業者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堅持下去,并不斷保持創新進取的斗志,對消費者要有責任擔當意識,才能長久地經營下去。”
當下部分創業者有自己開店當老板的想法,一些小而新的項目脫胎為實體店鋪,開設在不同大街小巷,為傳統行業與新興產業注入了活力,而瞬息萬變的市場,也在用自己的運行邏輯,不斷進行著篩選。短暫停留者有之,堅持者有之,但大多數沒有做過市場背調,也對經營鏈條一知半解,僅憑一時沖動決定創業,很難長久經營下去。
對此現象,安康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院長、陜南生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勇說:“創業從個人層面講,不但是一種充分實現自我的機會,更是發揮個人潛能的舞臺。在這個過程中,除了基礎的成本核算,創業者的素質要求,以及敢于競爭的精神、推陳出新的能力都非常重要。創業中,要按照干中學的要求,主動學習法律知識,識別商業機會、分析市場、了解消費者和競爭者等經濟、管理和專業技術知識。努力提升創新、學習、合作、經營管理、分析決策、人際交往等能力,并注重培養成員敬業精神、團隊價值觀、團隊使命、團隊愿景和團隊氛圍等團隊文化的塑造。”
從小生意中看經營,其實處處都是門道。而那些能把小生意做大做強,持續恒久地在市場上占得一席之地的創業者,靠得也絕不是一時的運氣。他們用熱愛與鉆研,驅動著自己在一個行業深耕下去,不斷充實自己,把生意干成了事業,從中找到了意義與樂趣,也回饋給了大眾優質的產品與服務,最終獲得經濟效益與社會價值的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