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唐波 朱貴文
走進位于紫陽縣高灘鎮八廟村的紫陽縣陸鑫運動制品有限責任公司生產車間,入眼即是快速旋轉的縫紉機和工人們忙碌的身影,入耳則是機器聲及工人們釘鞋的砰砰聲,一派繁忙景象。
48歲的總經理梁開科穿行在工人中間,隨手拿起一只鞋子,仔細查看做工是否精細標準,與工人們交流著制鞋技藝,言語間透著一股子親和感。從制作鞋子的行家里手,到返回家鄉、創辦公司,梁開科的最終想法是帶領鄉親們一起增收致富。
1973年3月,梁開科出生于紫陽縣高灘鎮繞溪村的一個貧困家庭,在兄妹五人中排行老四。1991年,高中畢業后,18歲的梁開科告別了校園生活,回家和父母共同扛起家庭的重擔。
“記得有一次,母親帶我去賣從山上采摘的野獼猴桃,結果一天一分錢也沒有賣得。回家的路上,母親把壞掉的果子倒在路邊的溝里,她轉過頭的瞬間,眼里是無奈的淚水。”梁開科回憶說,從那時候起,讓母親少一些這樣的淚水,成了他最大的愿望。
1993年,剛滿20歲的梁開科,在親戚的帶領下,踏上開往東莞的火車,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打工仔。“我第一次出門,從紫陽火車站坐火車,站了三天三夜才到中轉站廣州,下火車時腳腫得連路都走不了。”梁開科說。
梁開科開始了自己的打工生涯,進入鞋企做一名普通的車間工人。“剛開始是一個普通的學徒工,在車間里,什么都要做,而且工資也低。”回顧過去的這段經歷,梁開科至今記憶猶新。
艱辛的生活條件,沒能阻擋梁開科勤學技藝的心,他反而更加刻苦,常常到深夜還待在車間里,利用制鞋子的邊角料,一遍一遍地練習,困了就趴在座位上打個盹兒,醒來后又繼續。
“有時候晚上睡覺,耳朵邊都還是叮叮叮的敲鞋子聲音。”看他如此用心,師傅也毫無保留地教他技術。制鞋關鍵靠的就是經驗,熟能生巧,所以必須得勤快點。梁開科說,也許正是因為自己目標明確,學得認真,進步很快。一段時間之后,他便熟練掌握了制鞋的基本技巧,成為車間里的制鞋好手。
憑借日漸精湛的手藝,梁開科后來又跳槽到了東莞另一家鞋企,從事制鞋檢驗工作,也算是車間里的管理層了,每個月的工資比當普通工人的時候漲了不少,日子過得不錯。
但骨子里的那股闖勁兒,讓梁開科沒有安于現狀,而是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自己創業做鞋子生意。“跟鞋子打交道了這么多年,制鞋工序了解得一清二楚,如果繼續在廠里做下去,也就是給別人打一輩子工,這并不是我想要的。”談及自己創業的初衷,梁開科眼神中滿是堅定:要做自己的鞋子。
2018年,梁開科迎來了創業的機會。紫陽縣政府領導到廣東省東莞市進行招商引資,聯系紫陽籍外出務工能人回鄉創業,梁開科剛好也有回歸建設家鄉的想法,雙方迅速達成一致,簽訂了合同。
當年10月20日開始培訓,通過自身的努力和政府的幫助,梁開科開了一家鞋業公司,也由打工仔變身成為老板。2018年12月份成立了紫陽縣陸鑫運動制品有限公司。
截至目前,該公司已經發展成為擁有6000平方米現代廠房、先進的技術設備、科學的管理模式、現代化的辦公環境、完善的管理體制以及廣泛的銷售渠道,專業生產休閑運動鞋、真皮皮鞋,是集開發、裁斷、針車、成型及銷售于一體的企業。公司產品銷往美國、歐洲、澳大利亞等國,年產值達410萬美元,上繳稅收220萬元。目前,公司在紫陽共4個加工點,分別是高灘廣城、紅椿、向陽、瓦廟鞋面加工點,現有員工24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