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李勝福 王鑫鑫 馬上
“五塊九三包,再送一袋雪魔芋,馬上開搶,三、二、一,開搶……”11月11日,張萬露在抖音直播帶貨,雪魔芋、油潑辣子、蜂蜜等17種農副產品線上走俏,接連爆單。
線上秒殺、搶購、接單,線下車間加緊包裝,快速出單發貨。“大姑,包裝快點兒,今天要發走2萬多單呢!”張萬露直播之余,抽出時間趕到樓下配送中心,叮囑包裝人員當日務必全部發貨,盡早將農副產品送到顧客手中。
包裝人員動作麻利嫻熟,一人充填制袋,另一人裝袋封口,迅速打包成盒,快遞單接連打印出單,張貼完成后便可發往全國各地。
憑借“秦巴奶奶 秦巴憶味”全網賬號400余萬粉絲量,更有“雙十一”優惠活動加持,安康特色農產品備受網友青睞,當日接單2萬余件,銷售金額60余萬元。“秦巴奶奶賬號每天接單5000件左右,富有安康特色的搨辣子、核桃醬、雪魔芋、蜂蜜等在網上一直很火,像油潑辣子就賣了100多萬瓶。”張萬露高興地說道。
如今,90后小伙張萬露是一位名副其實的網絡帶貨達人,但他也經歷過波折和坎坷。2008年,高中還沒畢業的張萬露,身無一技之長,只能選擇跟著父輩南下廣東打工,在企業車間里做著流水線工作,每天按時上下班,重復著“兩點一線”的生活,用張萬露的話說“每天就像復制的一樣”。
獨自在異鄉打拼,直到臨近春節才能啟程回家,春節過后又匆匆離別,像候鳥遷徙一樣,過著背井離鄉、思念親人的日子,團聚時奶奶做的飯菜是他抹不去的記憶,隨著爺爺奶奶的年齡增加,他再也按捺不住心中那份思念,終于在2018年結束了自己的打工生活,選擇回到了闊別已久的家鄉。
“剛回來也很迷茫,因為從一個城市過渡到另外一個城市,會有一個瓶頸期,自己也不知道要做什么。”回憶過去,張萬露抬起頭凝視著遠方。
正當迷茫時,一次偶然機會,張萬露將爺爺奶奶在地里挖魔芋的視頻,用手機隨意剪輯后,上傳在抖音上,出乎意料引來3萬人次觀看,有很多粉絲留言詢問挖的是什么,更有粉絲熱心評論奶奶做事干練。
從那以后,仿佛燃起了一抹希望之火,張萬露開始學習拍攝技巧、剪輯方式,不斷充實提升自己,以“秦巴奶奶”做飯、“滅霸爺爺”燒火,記錄爺爺奶奶一日三餐,展示家的味道,詮釋愛情真諦。
“婆,今吃啥飯哩?”
“你爺想吃油潑面咧。”
和面、搟面、下鍋、煮沸、切菜、燒油……不多時,一碗色香味俱全的油潑面就出鍋了。爺爺吃得樂呵呵,直喊美!這歡聲笑語也勾起了一大波鄉愁。
“看到視頻讓我想起了在老家的爺爺奶奶,真想回家啊!”“我姥姥做飯也好吃,可惜再也吃不到了。”無數網友留言評論,抒發思念的味道。
爺爺愛吃什么,奶奶便做什么。“只要他身體好,叫他吃去。”是奶奶常掛在嘴邊的話。爺爺奶奶之間的逗趣互損,打破了人們對黃昏戀的偏見,戳中無數網友淚點,直呼這才是向往的生活。
2019年,張萬露視頻創作迎來粉絲“暴漲期”,當年增加100余萬粉絲量,視頻中奶奶做的美食格外受追捧,網友紛紛留言求購。張萬露開始學習推廣產品,嘗試兼職“帶貨”,隨著網友需求量不斷增加,“帶貨”效益日益明顯。
經過大膽嘗試,張萬露發現一邊是粉絲需求日盛,一邊是安康優質農產品滯銷,于是他瞅準機遇,將“秦巴奶奶”注冊成商標,以祖孫三人溫馨生活創作視頻引流,運營“秦巴奶奶 秦巴憶味”賬號,做大網絡直播互動營銷,建立電商物流配送中心,不遺余力推廣安康“特產”,千方百計讓鄉村“土貨”成為線上“俏貨”。
目前,張萬露已整合17種安康“特產”線上銷售,既讓全國各地網友嘗到安康美食,也幫助農戶打開農產品銷路,帶動增加收入。“作為一名抖音新農人推薦官,我希望把安康的美食、文化以及民風民俗推廣出去,也希望更多的年輕人能返鄉創業,建設我們美麗安康,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對于未來張萬露滿懷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