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記者 楊京保 通訊員 李岳)8月中下旬以來的連續強降雨,致使我市10個縣(市、區)遭遇不同程度洪澇災害,共造成農作物受災5386公頃,農業經濟損失1.2億元。災害發生后,市財政局第一時間制定下發了《關于做好政策性農業保險氣象災害理賠工作的通知》和《農業保險查勘定損分工方案》,推動全市政策性農業保險查勘理賠工作穩步進行。截至10月底,全市各承保機構已實施理賠500余次,預計理賠總金額4750萬元,目前已賠付1050萬元,有力支持了災后重建與恢復生產。
積極協調配合,提升災情數據分析利用的及時性。市財政局發揮牽頭作用,各部門嚴格履行職責,依托市政策性農業保險工作聯席會議、督查督辦等工作機制,打通財政、農業、林業、氣象、保險機構的涉農數據和信息共享渠道,動態掌握全市農業保險承保理賠、查勘定損數據信息。同時,督促指導相關單位加強查勘定損、承保理賠信息數據的整理收集和統計分析,為政府機構和監管部門準確掌握農業受災情況和農業保險工作進展情況提供及時、全面、準確的數據參考。
精準查勘定損,提升農業保險受災農戶的獲得感。指導縣區探索由基層政府牽頭的農業保險損失核定機制試點工作,在建立由財政、農業、林業、農業專家等組成損失核定委員會的同時,組建由業務人員和有關專家構成的工作小組,協助承保機構做好查勘定損及災后農業恢復的技術指導,協助化解農業保險矛盾糾紛。督促保險承保機構加大人力物力投入,積極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遙感測繪技術等新技術、新手段,確保查勘定損的及時性、科學性、合理性和公正性。
優化理賠服務,提升農業保險受災農戶的滿意度。要求各政策性農業保險承保機構高度重視理賠工作,按合同約定應賠盡賠。建立快速理賠通道,優化理賠流程,簡化理賠手續,提高理賠效率。對受災嚴重的縣區做到優先快賠,確保受災農戶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盡快恢復生產生活。對災害損失金額較高且保險責任已明確,但因客觀原因一時難以確定最終賠付金額的案件,應按照能夠確定的損失先行預付部分賠款。
抓牢防災減災宣傳,提升政策性農業保險的知曉率。督促政策性農業保險承保機構和縣區相關部門采取集中宣傳和常態化宣傳相結合的方式,多層次、多渠道提高群眾對農業保險的知曉率,在做好政策性農業保險標的防災減災提示宣傳的同時,引導社會公眾關注農業保險,切實增強農業規模經營主體和小農戶的保險意識,引導農民積極主動參加農業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