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孫傳澤 吳忠森
近年來,安康高新區建立健全“一委九中心”全要素保障平臺、“一網”通辦全周期便捷審批、“一對一”聯企包幫全方位優質服務的“營商環境最高新”工作體系,打造開放層次更高、輻射作用更強的開放新高地,匯聚吸引更多高新產業、高端人才、高級生產要素,在開拓與進取的創新與創業氛圍中,努力創造出“無中生有”“有中生優”的條件,不斷提高招商引資的精準度和實效性。
在全力打造最優營商環境的一系列切實有效措施之下,安康高新區實現了市場主體數量5年間翻五番的佳績,獲評全國“十佳優質營商環境產業園區”,并被認定為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消費類電子產品)和陜西自貿試驗區首批協同創新區,以及西北地區首個國家創新型特色園區。2020年,該區招商引資到位資金157億元,新增市場主體2133家,固定資產投資總量、“保市場主體”考核均位列全市第一;2021年上半年招商引資到位資金86億元,區內產業發展勢頭良好、穩中求進。
“一委”統籌,搭建全要素保障平臺
該區成立營商環境委員會,統籌協調營商環境建設,分設全程代辦、落地運營、大招工、現代金融、科技資源統籌、高級人才、知識產權和口岸外貿、法律援助、監督投訴“九大服務中心”,精細化做好項目落地建設要素保障。
——全程代辦服務中心,讓企業“零精力、零跑路”辦好各類證照,提高企業生產經營效率,采取線上線下全程代辦服務;
——落地運營服務中心,提供項目建設水、電、氣、訊、暖、物業和用房裝修、綠化亮化、設備安裝等全過程服務,保障企業建設各環節有序銜接、壓茬作業;
——大招工服務中心,精準對接企業用工端和就業需求端,出臺子女就近入學等系列激勵政策,破解企業招工難用工難問題;
——現代金融服務中心,設立產業發展、產業引導和風險投資三只基金,運用“股權投資、債權融資、融資租賃、融資擔保、供應鏈金融、資本市場”六大模式支持企業融資;
——科技資源統籌中心,先后建成17個國家級創新創業平臺、18個省級重點研究機構和3家院士工作站,嫁接高端資源指導企業創新,有效彌補貧困地區創新乏力短板;——高級人才服務中心,配套完善高級人才服務機制,統一
——配建人才公寓和餐廳,用非營利保障方式、最優質服務,解決人才“留得住”的問題;
——知識產權和口岸外貿服務中心,創新設立企業出口退稅周轉資金池,由財政出資墊付企業退稅資金,給予退稅貸款貼息補助,壓縮退稅周期,保障資金周轉;
——中小企業法律服務中心,對企業涉及的勞動爭議等提前介入、訴前調解,無償提供法律援助服務;
——監督投訴服務中心,建立監督投訴服務“直通車”制度,及時受理解決營商環境、干部作風等方面投訴和建議,為市場主體發展排憂解難。
“一網”通辦,推進全周期便捷審批
網上通辦。該區以審批網絡化、服務自助化、辦事移動化為重點,縱深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推動“數據流動”和互認互通,開發以全程代辦為基礎業務,以流程再造、信用承諾、容缺受理、電子監察等閉環應用為核心的“營商環境綜合服務網上辦事系統”網站及APP,實現了企業落地后設立登記、項目備案、融資擔保、法律服務等252項政務審批事項和77項建設運營事項全程“一網通辦”,完成了從縮短行政審批時限到縮短項目建設周期的升級。
量身定辦。該區在“營商環境綜合服務網上辦事系統”量身開發法人全生命周期“智能樹”,推出企業開辦類和企業投資類全生命周期主題套餐式情景服務,實現了全流程智能快捷審批。
隨時可辦。該區將“營商環境綜合服務網上辦事系統”整體嵌入陜西省政務服務網和安康智慧治理政務服務平臺,使用同一賬號即可登錄省市政務服務網、“i安康”APP和微信小程序、高新政務微信公眾號辦理各項業務,實現了系統用戶單點注冊和線上PC端、移動端等各渠道業務辦理應用場景互聯互通、無縫對接、異地可辦;探索建立“掌上辦事大廳”和24小時“智慧政務”自助服務終端,推動網上服務與實體大廳互通、線上與線下功能互補、窗口服務與自助服務互融,實現了集中審批事項達98%以上、網上可辦率達95%以上。
“一對一”包幫,提供全方位優質服務
該區堅持用干部的“辛苦指數”換取企業的“發展指數”,全面推行“增量企業全程代辦制、存量企業親商助企制”,實行一名干部員工包幫一戶現有重點企業或新增企業,提供“一對一”“媽媽式”聯系服務,確保每周聯系企業1次、每月走訪企業1次,全力幫助企業解決投資建設、運營管理、產品銷售等方面的要素保障和矛盾化解問題。
對新增企業,該區在“一對一”聯系服務的基礎上,建立以“重點項目+征地拆遷+X”推進機制,全方位解決企業用地、項目建設、生產運營、環境保障過程中的各類問題。同時出臺《高新區損害營商環境行為責任追究辦法》,強化干部職工服務企業的考核監督,建立健全營商環境責任落實、提醒教育、定期巡察、檢查督辦、從嚴問責、考核獎懲機制,并細化到項目到責任單位。比如,明確了企業辦理業務所需資料要一次性書面告知卻未一次性書面告知的,每出現一例扣責任單位5分。深化問責治庸、問效治懶、問廉治散的“三問三治”活動,做到企業有求必應、無事不擾,全力當好服務企業發展的“金牌店小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