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茨溝“香菇小鎮”建設契機,村干部、黨員帶頭發展香菇產業,吸納62戶農戶成為菇農,發展香菇15萬棒,年產值達到150余萬元。
聯系職業教育部門有針對性地開展月嫂、服務員、家政等服務業技術培訓,確保群眾掌握實用技術,讓好就業、高薪酬成為現實。
……
近年來,漢濱區茨溝鎮瓦鋪村黨支部緊盯基層黨建示范、黨風廉政示范、產業發展示范、農村治理示范、鄉村振興示范等“五個示范”發展目標,組織發動群眾攻堡壘、戰貧困,用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高質量完成了各項工作,群眾生活條件、村容村貌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抓班子、帶隊伍,建強支部堡壘
瓦鋪村黨支部始終把村干部和黨員隊伍建設放在重要位置,制定黨員定期學習計劃,建立完善黨員教育管理目標責任制,由黨支部委員督促黨員完成每月“學習強國”APP、“智慧黨建”等平臺的學習內容,認真落實“三會一課”、民主生活會、民主評議黨員等各項制度,將黨員教育管理引入制度化、規范化軌道,做到用制度來規范黨員言行。
班子成員堅守立黨為公的理念,始終將群眾的事作為自己的事辦,第一時間解決群眾遇到的問題,建立政策宣傳微信群,讓群眾足不出戶便可了解各類政策并反映遇到的問題。創新開展代辦活動,村干部到區、鎮辦事時,為群眾集中代辦各類手續,讓群眾少跑路。加強后備人才培養,及時吸納年輕高學歷人才加入黨組織,激發農村黨員活力,確定2名業務能力強、政治覺悟高的同志作為后備干部,將其放在重要崗位任職鍛煉。
抓產業、促發展,實現脫貧摘帽
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瓦鋪村黨支部堅持抓黨建促脫貧工作方法,深入落實“黨支部+產業就業+貧困戶”模式,以“一社三園”建設為契機,不斷壯大集體經濟,帶動群眾共同小康。
升級改造傳統清酒產業,積極爭取項目資金643萬元,建成瓦鋪村清酒廠,引入陜西瀘康酒業股份有限公司負責生產經營,在產生經濟效益的同時,也為瓦鋪村培養了一支懂技術、會管理、善經營的人才隊伍。目前,農戶甜桿種植擴大到250余畝。
堅持把克服疫情影響千方百計強就業放在首位,動員鼓勵群眾就近到瓦普清酒廠、茨溝社區工廠就業,協助解決務工群眾交通、子女托管等問題,讓農民就地就近變身產業工人。
充分挖掘瓦鋪百歲抗戰老兵革命事跡,建設黨性教育基地,全力打造瓦鋪王莽紅色旅游路線。配套建設瓦鋪民宿、私人農場等,讓游客體會紅色文化的同時,感受返璞歸真的田園生活,有效帶動村內服務業發展。
抓民風、促轉變,建設文明鄉村
持續強化新民風建設,修改完善村規民約6項,充分發揮村民議事會、“五老”調解、“紅袖章”巡邏隊作用,將不良風氣、問題矛盾消除在苗頭時期,瓦鋪村總結出了一套“規約”治村和“賢人”治村的有效方法。成立“紅白理事會”全面推行移風易俗,堅決止住了大操大辦、鋪張浪費、厚葬薄養等不良風氣。深入挖掘本村優秀家風家訓,建成“瓦鋪村史館”,一方面記錄了瓦鋪村的發展蛻變歷程,另一方面也讓良好的家風家訓永續流傳。發揮模范帶頭作用,該村每年開展道德評議4場次,表彰“好媳婦、好婆婆、好家庭、脫貧攻堅標兵”共計24人次,舉辦表彰文藝匯演3場次,通過選樹模范典型,增強了群眾的看齊意識,有力推動了民風轉變。
瓦鋪村取得的成績不開黨支部的帶動和引領,離不開每位黨員群眾的默默奉獻。昔日,這個有著建檔立卡貧困戶129戶、441人,貧困發生率高達52.1%的貧困村,如今已變身為“中國原生態清酒之鄉”“中國景觀村落”“陜西省美麗宜居示范村”,瓦鋪村黨支部也先后于2016年、2019年被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安康市脫貧攻堅先進基層黨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