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肖兵 朱潔
8月6日,沿著白河縣卡子鎮境內的厚子河逆流而上,河水潺潺作響,兩岸莊稼、植被長勢喜人,一副動靜相宜、山水融合的美麗鄉村圖景在眼前徐徐展開。
然而,20年前這里卻是另一番模樣——“磺水”橫流、臭味刺鼻,魚蝦難覓蹤跡,連蚊蟲都不敢靠近。即使回到1年前,厚子河河床依然呈黃褐色,“磺水”從源頭一直綿延到卡子鎮陳莊村。
從1957年至2000年,白河曾短暫享受硫鐵礦創造的經濟財富,卻欠下了一筆得不償失的“生態賬”。從2000年至2020年,硫鐵礦污染治理持續了20年,但取得的成效卻不盡如人意。
去年7月,白石河廢棄硫鐵礦污染問題被媒體曝光后,引起中央和省市領導的高度關注。時隔一年,記者深入白河采訪,發現這個困擾全縣多年的“老大難”問題已全面破冰,包括厚子河在內的多條河流的“磺水”逐漸變清、回退,污染治理、生態修復按下快進鍵。
無序發展,釀下難以估量的“苦果”
白河礦產資源豐富,遠在明、清時期就有開采硫鐵礦的記載。1957年,白河響應國家大煉鋼鐵的號召,組織探礦隊在全縣勘察開采硫鐵礦。到上世紀80年代進入鼎盛時期,采礦工人達上千名,創造利稅占全縣財政收入的五分之一。
43年間,白河開采了14處礦點,污染源分布于卡子鎮里端溝、東壩河、西壩河和茅坪鎮小白石河4個區域、9個村、約122.4公頃土地,導致轄區內多條河流被污染,“磺水”經由厚子河、小白石河匯入白石河,最終流入漢江。縣志記載,上世紀80年代,厚子河中下游河蟹魚鱉絕跡、土地減產,流域內的5000多戶村民要到幾公里以外找水吃,這條河也因為污染嚴重被村民稱為“磺水河”“血河”。
說到底,硫鐵礦雖為白河帶來了短暫的榮光,卻也釀造了難以估量的“苦果”。2000年,自白河縣人大作出“停止開采硫鐵礦治理磺水污染的決議”后,白河開始啟動曠日持久的“治磺”攻堅戰。20年間,先后投資3600余萬元新建人飲工程65處,解決礦區所有群眾安全飲水問題。2004年至2005年向省上爭取環保資金300萬元,對東壩磺水污染進行治理。2015年向環保部門申報爭取項目資金2900余萬元,啟動白石河流域重金屬污染綜合治理一期工程,2019年又爭取2000萬元啟動二期工程,先后對里端溝轄區內的十里溝和發仁溝兩處礦點進行全方位治理。
經過20余年的治理與修護,“磺水”污染問題得到一定程度改善,特別是白石河入漢江斷面水質穩定達到國家地表水Ⅱ類標準。
“壯士斷腕”,打響系統治理攻堅戰
雖然下游水質達標,但由于礦區污染點多面廣,囿于資金和技術等因素,硫鐵礦污染問題并未根治,采礦區溝溪局部水體污染尤其是視覺污染仍比較嚴重,若遇到強降雨或山洪災害,重金屬被沖到下游,仍威脅著漢江水質安全。
2020年7月,白石河硫鐵礦污染問題被媒體曝光后,引起中央和省市領導高度關注。生態環境部等中央部委和省、市領導對此高度重視,主要領導、分管領導先后55次到白河實地調研指導。安康迅速成立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責任組長,15個市直部門主要負責同志為成員的治理工作領導小組,要求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全面系統抓好硫鐵礦污染治理工作。一年來,通過市委常委會會議、市政府常務會和專題辦公會、市生態環保委會議、領導小組辦公會等會議8次專題研究部署污染治理工作。白河縣委、縣政府也成立了工作專班,將廢棄硫鐵礦污染治理列為全縣生態環保的“頭號工程”,全力推進。
為擺脫過去“小而散”“治標不治本”的治理路徑,實現系統科學治理,該縣全力配合生態環境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編制了《白河縣硫鐵礦區環境影響綜合評估報告》《白河縣硫鐵礦區污染綜合治理總體方案》等26個專項調查成果和工作方案,明確到2025年完成所有礦點治理,為治理劃定了總綱和方向。
污染治理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在系統根治前,有沒有短期緩解過渡的辦法?2020年12月,白河縣按照國務院督查組“標本兼治、遠近結合、清污分流、先行先試”的指示要求,選定卡子鎮和尚廟、白巖頭、布袋溝和茅坪鎮黑虎埡4個污染較重的礦點,實施清污分流應急處置工程。經過3個月奮戰,今年2月,4處應急工程已全面竣工,4個點位沿線河流水質變清,“磺水”視覺污染明顯改善。
科學施治,漢江水質穩定達標
和尚廟礦點有廢棄礦洞20個,廢棄礦渣15萬立方米,總投資153萬元的和尚廟清污分流應急工程就位于這座巨大的廢渣堆腳下。據白河縣廢棄硫鐵礦污染治理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王紀國介紹,污水收集管道安裝在廢渣地勢最低處,為了堵截“漏網之魚”,還在河邊建了導水墻進行二次收集,最大限度防止污水入河。記者在現場采訪時看到,污水處理設備不斷發出隆隆運轉聲,工人忙著為收集的污水攪拌石灰和絮凝劑,以便進行沉淀分污,排出清水。
52歲的劉禮川是鳳凰村9組的村民,也是該處理點的工作人員。“我們每天早上5點上班,晚上10點下班,遇到降水量大的時候,要忙到夜里12點。”劉禮川告訴記者,為了確保污染零排放,當天收集的污水不能堆存,必須當天處理完。“上面管得很嚴,每天都有人來檢查,今天已經來了兩次。”他說,在這里工作絲毫不敢掉以輕心,每一次處理和排放,他們都做了詳細記錄。
沿著和尚廟應急工程往下游走,不遠處就是今年4月竣工的白石河流域重金屬污染綜合治理二期工程——發仁溝礦點所在地。在記者眼前,巨大的壩體攔截著堆積如山的礦渣,曾經“寸草不生”的土地已被綠植覆蓋,大壩下面是精密的污水收集、處理設施。“壩體底部做了防滲處理,中間是礦渣,礦渣上面鋪著防滲膜,防滲膜上覆蓋50厘米的土,壩體四周做了帷幕灌漿。”王紀國告訴記者,通過這種“包餃子”式處理,天上的水進不去,地上的水滲不進來。“對施工過程中排放的少量污水進行收集,然后加片堿進行中和、沉淀,達標后再進行排放。”
“你看處理過的水多清澈,現在都可以養魚了。”王紀國指著排向河道的清水說。與此相比,收集池里未經處理的黃褐色污水顯得觸目驚心。
“沒治理前,厚子河有一道鮮明的分界線,上游的水清澈見底,下游渾濁不堪。”劉禮川回憶,“過去種莊稼,眼睜睜看著河水從家門口淌過卻不能用,大家雖有怨言,但也沒辦法,F在好了,水變清了,再也不用從遠處引水灌溉了。”
現在,白石河重金屬污染綜合治理一期、二期工程已收到良好效果,和尚廟、布袋溝、白巖頭和黑虎埡4處清污分流應急處置工程發揮明顯效益。與此同時,卡子鎮大橋村廢石中轉站已于8月4日啟動建設,卡子鎮和尚廟、道班上、澗槽溝、鐵爐溝、硫鐵礦一工區5個廢棄礦點污染整治工程實施方案正在加快編制,廢石貯存場選址論證工作也在加緊開展。
加快推進在建項目的同時,還不斷加大項目資金爭取力度。自去年以來,累計爭取硫鐵礦污染治理資金4億元,其中,省級漢丹江流域涉金屬礦產開發水污染治理和生態修復資金2億元、2021年資源枯竭城市轉移支付資金2億元。另外,白河縣卡子鎮鳳凰村布袋溝重金屬污染綜合治理項目還爭取到中央土壤污染防治專項資金2100萬元。
有了前所未有的重視與投入,效果顯而易見。自2020年7月起,安康在白石河流域設置了水質監測斷面13個,同時在漢江安康段增設6個水質監測預警斷面,每月開展一次水質監測,監測結果顯示:白石河入漢江斷面及漢江出陜斷面水質均穩定達到國家地表水Ⅱ類標準,水環境風險穩定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