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董良軍
懸壺入三秦,白衣做戰袍。面對未知的病毒,沖鋒是義不容辭的選擇。
2月19日上午,市中心醫院重癥醫學科執業醫師三芬英、市人民醫院重癥醫學科主治醫師蔣方杰、市中醫醫院重癥醫學科主管護師王靜、漢濱區第二醫院重癥醫學科護士陳姣姣奔應征赴鄂,開啟我市第三批馳援戰“疫”的征程。至此,我市援鄂醫療隊隊員已達10名。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上,全市衛健系統2450余名醫護工作者發揚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的精神,從“白衣戰士”變身戰“疫”先鋒,始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首位,全力以赴抗擊疫情,把“白衣天使的使命”寫在抗疫一線,以“硬核”擔當為人民安康筑起一道道堅固的生命防線。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
“媽媽,你什么時候回來啊?我想你了!”聽見女兒的聲音,半個多月沒有見過兩個孩子的漢陰縣人民醫院主管護師沈紅紅的眼眶濕潤了。
其實“戰疫”打響時,沈紅紅正在休產假。“看到疫情防控形勢,我坐不住了,就主動聯系了院領導,好在家人都非常支持。投入戰斗以來,我們都沒有回過家,最小的護士才22歲,大家沒有一個人退縮。” 沈紅紅說。
“在這個特殊時期,慈父在各位親友幫助下入土為安,我深表感謝。我要化悲痛為力量,繼續投入防疫阻擊戰。”這是漢濱區疾控應急股股長張翔因抗疫沒能見上父親最后一面而在朋友圈寫下的誓言。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沒有國,哪有家!”國難當頭,面對肆虐的疫情,連日來,我市醫務工作者展現出來的家國情懷令人感動。
作為紫陽縣人民醫院隔離病區唯一的男護士,張亞運瞞著家人遞交了請戰書,除了包攬修理、清潔、搬運等體力活,他還要把10余個醫廢轉運箱從負一樓搬到四樓,“一到晚上,渾身痛得睡不著,兒子1歲生日也錯過了,希望疫情早點過去,和她們快點團聚。”張亞運愧疚地說。
平利洛河鎮中心衛生院檢驗科的王紫薇,本來打算在春節訂婚,接到任務后,毅然延遲訂婚日期,從去年臘月二十八就堅守在崗位。
同樣,嵐皋縣醫院感染性疾病科護士宋景艷,原本與男友相約春節期間去拜見她病中的老父的,在接到上級遴選醫務人員赴鄂開展支援的通知后,第一時間遞上了 “請戰書”。
每次“回家”,吉河鎮衛生院院長賈曉橋就讓懷二胎的妻子把干凈衣服送到樓下,換完后再把臟衣服包好放在地上,眼巴巴看著大女兒近在咫尺,卻只能隔空“嘻戲”。
夫妻在“疫線”,母子上戰場。在這場特殊的“戰疫”中,這樣的感人故事不勝枚舉。 為了戰勝疫情,他們攜手并肩,守望相助,成為“疫線”戰場上的最美風景。
農歷正月十五, 恒口示范區梅子鋪衛生院醫生張寧的父親不幸因病去世,同在該院工作的丈夫李永文聞訊后難掩悲痛,即便如此,夫妻倆只能強忍痛楚,擦干眼淚,繼續構筑抗擊病魔的防線。
從協調專家組會診、完善發熱門診到布局隔離病區、安排產科工作……疫情發生后,漢濱區第一醫院醫務科主任王曉紅怎一個忙字了得。正就讀于大連醫科大學的女兒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在媽媽的精神感召下,主動申請成為漢濱區疾控中心流調組的一名志愿者,積極投身防疫大戰。
他們是戰士,也是父親、母親、妻子、丈夫抑或兒子、女兒。疫情來襲,他們放下親情,化身“白衣戰士”,“舍小家、顧大家”,義無反顧,奔赴戰場,用擔當和大愛寫就無悔人生。
“只要有需要,我隨時都在!”
從帶隊入戶、醫學檢測到公共場所消毒、督查各村衛生室,石泉喜河鎮中心衛生院副院長程高志的身影永遠都沖在最前面。一次掛完女兒電話,程高志的眼角濕潤了:“本來想利用假期好好陪陪家人,但現在我不能退縮,只要醫院有需要,我隨時都在。”
在這場與死神賽跑、與生命較量的戰場上,無數個程高志不計報酬,無謂生死,沖在防控最前沿。他們很多都是距離感染病例最近的人,但此時此刻,他們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用責任與擔當詮釋醫者仁心,其原因很簡單——“因為患者需要”。
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生物檢驗科副科長杜冬冬在核酸檢測實驗室一待就是六七個小時,期間不吃不喝、不上廁所,幾天下來,鼻梁腫了,手也糙了,整個人瘦了10來斤。
接到命令時,正在給三歲兒子看病的市中心醫院骨一科護師李雙會二話沒說,趕往發熱門診,一天接診16名患者,沒吃一口飯、沒喝一口水,整個人都累癱了。
1月25日,有1例高度疑似患者需轉入漢濱三院,三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羅為接到指令后,立即趕往地點將疑似患者平安接回,在20天時間里主持院內會診50余次,培訓20余次。
市中心醫院感染性疾病科主管護師陳鳳妮每次脫去外層隔離衣,防護服外、護目鏡上都是水,“口罩里的水都流到嘴里了”,但是看見病人期待的眼神, “再累也值”。
口罩遮住了他們的容顏,卻擋不住他們那鏗鏘的誓言和堅定的目光!那里面,有初心不改的信念,更有戰勝疫情的決心和勇氣!
堅守“疫線”的市中醫醫院導診護士張亞姝由于經常憋尿,以致于泌尿系統被感染。疾控中心流行病學調查組組長原凌云帶領業務骨干全程指導與湖北交界6個縣區密切接觸者數據調查分析,不漏一個細節。
“離病人那么近,你就不怕被感染?”面對朋友的不解。一直奮戰在發熱門診的市中心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主治醫師畢婧說“這是一名大夫的本份,關鍵時刻我們不上,學醫有啥用?
疫情來襲,漢陰縣澗池鎮中心衛生院院長方德春拖著因病導致的跛腿戰斗在“疫線”。平梁中心衛生院院長羅品芝,本打算春節與一年時間沒見面的二老團聚的,接到任務后毅然奔赴一線,而她們的孩子多數時候只能靠方便面充饑。
這個特殊春節,對這些白衣天使來說少了一份團聚的溫馨。而對于廣大群眾來說,卻多了一份安全的溫暖。他們肩負如山的使命,用愛心和責任抗擊疫魔。
“我是黨員,我先上!”
“我先是一名黨員,其次是一名醫務人員,然后才是一個丈夫與父親,在國家危難的時候,理應我先上”。面對疫情,寧陜醫院內科二病區主任李明亮無暇照顧身患惡性腫瘤的妻子,以院為家,連續奮戰在發熱門診、預檢分診高危崗位。
“疫情洶洶,我應該出現在一線,請收下一名老黨員的請戰書!” 大年三十,市中心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任暉讓同事們回家吃團年飯,而自己卻在發熱門診連續奮戰10余小時,以行動將初心鐫刻在這份紅手印“請戰書”上。在他的感召下,內科支部20余名黨員自告奮勇投身發熱門診、支援傳染病區。
是家人、是醫生、是護士、抑或醫院領導,但是這一刻,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共產黨員。疫情來襲,他們沒有忘記黨旗下的誓言,而是將黨旗高高舉起,無懼兇險,身先士卒,成為“最美逆行者”,用實際行動將初心和使命踐行在 戰“疫”前沿。
正月初一晚,回到許昌鄢陵縣老家不到30個小時的市衛健委健康扶貧辦主任張松濤電話驟然響起。接到命令后,他初二一早驅車750余公里趕回安康。在市防控指揮部醫療救治組工作期間,一次2歲的兒子上吐下泄,他無暇顧及,只好讓妻子和老母親背著去看醫。他不顧安危,多次走進發熱門診、隔離病房搜集整理醫護人員典型材料推送給主流媒體,及時傳播“疫”線好聲音、弘揚戰“疫”正能量。
“今年過年不回來了,院里有事”。1月21日,接到上級指令后,平利大貴鎮中心衛生院院長羅唯給丈夫在電話里撂下這句話后,隨即奔赴各村投入抗疫大戰,以實際行動兌現了她在支部會上“我是書記,我帶隊先上”的諾言。
大年初一,寧陜縣醫院外科一病區護士長王瑋接到任務后,匆匆把7歲女兒和3歲半的兒子托付給老母,奔赴感染科防控“疫線”。“作為一名黨員,我有這個責任,” 她說。
在這個異樣的寒冬,這樣的暖心畫面每天都在上演。
“我不能回家,更不敢回家。”這是旬陽呂河鎮中心衛生院院長王榮鋒反復說的一句話。原來,該院被改建為縣醫院隔離病區后,有著23年基層臨床經驗的老黨員王榮鋒,從大年初一,就帶領大家堅守在防控“疫線”,在他的感召下,該院陸續受收到23份請戰書。
這一刻,作為救治專家組責任副組長的市傳染病院院長江自成不懼危險,在與湖北接壤的四個縣區連續奮戰60余小時……。這一刻,漢陰人民醫院感染性疾病科副主任醫師何厚芳將兒子托付給奶奶;市人民醫院門診部主任吳榮連續8天8夜駐守發熱門診;即將退休的白河人民醫院護理部主任郭大紅忍著頸椎疼痛鏖戰;本該享受天倫之樂的長安鎮中壩村村醫朱倫寶主動承擔10名防控對象監測重任……
仁心無界,大愛無疆;守望相助,共克時艱。
用生命赴使命,用生命守護生命——在這場特殊的戰“疫”中,白衣天使們用責任、擔當乃至生命詮釋了何為“醫者仁心”,用行動踐行著初心和使命,源源不斷為我們傳遞決勝戰“疫”的溫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