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吳亞君)“說真的,我做夢都沒想過自己會養蜜蜂。不過,通過大半年學習和實踐,我已熟練掌握了養蜂技術。”說這話的干部叫涂應輝,45歲的他曾在石泉縣曾溪鎮財政所、計育辦工作,愛崗敬業的他曾多次被縣財政局,鎮黨委、鎮政府評為先進個人。今年初,涂應輝成了曾溪鎮油坊灣村駐村工作隊的一名工作隊員。
油坊灣村地處偏遠山區、經濟基礎薄弱,脫貧任務艱巨,全村共有貧困戶91戶222人。今年3月,駐村工作隊召開大會,包聯單位及駐村工作隊在認真調研基礎上,確定在村里發展養蜂產業。駐村工作隊隊長譚家銳說:“要實現穩定脫貧,發展產業是關鍵 ,油坊灣村樹多林密,花種豐富,蜜源充足,適合養殖中華蜜蜂,養蜂是項‘空中產業’,不爭田、投資少、見效快。”
可村里的青壯勞力基本都外出務工了,誰來牽頭負責這項產業發展呢?正在大家愁眉不展時,涂應輝主動請纓:“要不我來試試,我從小在農村長大,以往見過別人養蜂,我對這項產業也挺感興趣。”
經充分醞釀,油坊灣村養蜂產業以“合作社+貧困戶”運作模式于今年4月落地實施,駐村工作隊從西安戶縣引進126箱中蜂,采取活框養殖方式。因是頭年養蜂,不少村民顧慮重重,擔心失敗,一時還不接受這項新產業。
為打消村民顧慮,涂應輝先學一步,除了鎮政府專門聘請技術員來現場手把手指導外,他還通過網絡視頻學習,打電話咨詢等方式,在實踐中克服了一個個難關,基本掌握了養殖技術。
深秋時節,涂應輝帶著60多歲的貧困戶李齊銀穿梭在樹林里,認真查看一個個蜂箱。他和李齊銀配合默契,動作嫻熟,不知情的還以為這是父子倆。“這是我們村發展積極性最高的一戶,他妻子有病,家里困難,一開始我帶著他一起學技術,技術成熟后6月份他領了11箱自己養,現在發展到14箱。”涂應輝說。
今年9月底,油坊灣村工作隊召開脫貧攻堅大會,村里成立的格一蜜蜂養殖專業合作社向貧困戶現場分紅6.3萬元,42戶每戶受益1500元。李齊銀高興地說:“現在的干部確實好,帶著我們發展產業,還有產業獎補。”
在包聯單位石泉縣委宣傳部大力扶持下,通過貧困戶每箱出資200元,包聯單位每箱補助300元,采取由能人集中代養模式,經大半年精心養殖,現已初見成效,蜜蜂規模從126箱擴大到210箱,目前取蜂蜜300公斤。
“頭年養蜂還算成功,蜜蜂沒有死亡也沒有飛逃,產出蜂蜜銷售一空,駐村干部涂應輝功不可沒。”隊長譚家銳稱贊道。
為了養蜂,涂應輝沒少吃苦頭。“現在蜜蜂都認識我了,不會扎我,剛開始養,一天能扎二三十個包。”翻看涂應輝的微信朋友圈,都是蜂蜜銷售廣告,他幫村民在網上購買包裝盒,還將蜂蜜銷到外地。
涂應輝說,“最忙是今年5月,因為要在晚上分箱,分離的蜂箱要帶到另外一個養殖場去,每個蜂箱只允許一只蜂王,一旦出現第二只蜂王,如果不及時分箱,這只蜂王就會帶著部分蜜蜂逃離蜂箱。”
采蜜時節是涂應輝最高興的時候,抖蜂、割蜂蠟、搖蜜……雖然累,但心里特別甜。“再過段時間,我們就要對蜂箱內外保溫御寒了。只要蜜蜂成功越冬,明年春天百花蜜出來了,老百姓又能增收了。”涂應輝樂呵呵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