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高佳榮)針對轄區內老舊無物業小區多、院落環境差、物業管理難、社區管理難度大等問題,漢濱區老城辦培新街社區在油脂廠小區采取“支部+業委會+居民自治”的管理模式,讓黨員帶頭干事,領頭服務,開啟了“紅色物業”的探索試點,讓無物業小區有人管事,居民生活環境大變樣。
有人謀事 組織全覆蓋
培新街社區利用業委會這一平臺,由培新街社區黨委牽頭,小區黨支部配合,黨員帶頭參與,在無物業小區里籌建“紅色業委會”,按照《物業管理條理》《業委會選舉辦法》推薦優秀人選擔任業委會主任,社區黨委選派黨員在業委會中兼任委員,擴大黨組織覆蓋面,積極吸收退休黨員、轄區內“兩代一委”參與“紅色業委會”的監督管理。
通過建立業委會,積極與黨委、黨支部溝通,制定小區自治公約,變“無物業”為“有物業”,推動小區健康發展。
有人干事 區域化對接
培新街社區落實好共駐共建機制,通過召開黨建聯席會議與轄區內駐區單位做好工作對接,利用各駐區單位的有效資源,發動黨員響應“紅色物業”號召。發揮黨員先鋒帶頭作用,積極開展領崗服務、認領微心愿、志愿服務等黨員積分服務活動,發動居民群眾自發參與小區環境治理、衛生保護、物業管理等工作,確保“紅色物業”良好運行。建立“紅色議事會”、居民網上參與平臺,引導居民參與公共事務,調動居民的熱情與積極性,通過開展系列主題活動,增強居民對“紅色物業”的認同感與歸屬感,提升居民群眾的參與感與獲得感,共干共建。
有人管事 網格化管理
在社區原有的網格化基礎上,進一步細化網格管理,讓黨員進院落、進樓棟,鼓勵網格長、在職黨員、退休老黨員爭當樓棟業主代表,與社區選派黨員協同配合,建立黨支部、業委會、網格員、物管員“三方聯動”機制,定期共商共議居民事務。結合小區實際情況制定《紅色物業工作實施細則》,建立“紅色物業”任務清單、責任清單,實行黨員積分制管理,完善“紅色物業”及“紅色業委會”考評制度,進行“月通報、季考評、年總結”,由街道、社區、業委會、業主等多方成立考評組,定期開展考評并公示考評結果,根據考評結果與民意反饋調整物業管理人員與業委會成員,真正做到紅色物業的有序發展,實現共建共管。
“紅色物業”試點以來,共累計開展志愿服務活動30次,參與黨支部13個、企業5個,累計參與人數315人次(其中黨員228人次),黨員積分335分,解決居民矛盾糾紛3件、吸收退休黨員進業委會2人,居民群眾滿意率由原來的87%提升到95%,實現了從無物業小區到“紅色物業”小區的有效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