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安康市委副書記、安康市市長 趙俊民
(2018年10月17日)
全面決勝脫貧攻堅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任務,更是推進可持續減貧和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性工作。安康地處秦巴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深度貧困核心區”,也是全省脫貧攻堅的主要戰區,全市10縣區均為貧困縣,“十二五”以來累計減貧超過55萬人,截至2017年底還有855個貧困村和16.52萬戶、45.39萬貧困群眾,其中深度貧困村168個,貧困人口數量仍居全省第一。近年來我們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脫貧攻堅重要論述,深入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舉全市之力、集全民之智,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來抓,牢固樹立“四個凡是”鮮明導向,深入實施脫貧攻堅“五大工程”,不斷提高政治站位、強化政策支撐、創新工作舉措,推動全市脫貧攻堅工作取得明顯成效,走出了一條秦巴山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特色之路。
以大發展引領大扶貧。發展不足是安康長期貧困的根本原因,要實現“一個都不掉隊”“高質量沒水分”的脫貧目標,唯有堅持發展第一要務,堅定方向、盡責擔當,苦干實干、久久為功,才能真正掌握解鎖貧困的“金鑰匙”。突出發展目標引領。緊扣打造休閑養生“秦巴明珠”和建設西北生態經濟強市目標,堅持綠色循環發展不動搖,著力打造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實踐典范,不斷提升“秦巴明珠”的綜合承載力、核心競爭力和對外美譽度,通過區域整體發展引領脫貧攻堅。突出戰略任務引領。牢固樹立“圍繞扶貧抓發展”“加快發展促脫貧”理念,始終把“培育新動能、構筑新高地、激發新活力、共建新生活、彰顯新形象”戰略任務貫穿落實到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全過程,通過區域協調發展帶動脫貧攻堅。突出實施路徑引領。切實強化“大發展、大扶貧”工作理念,圍繞“追趕超越、綠色崛起”發展總綱,按照“發展為要、生態立市、開放興市、產業強市”實施路徑,積極構建以工業為主導、農業為支撐的綠色循環產業體系,推進大開發,狠抓大招商,改善大交通,發展大產業,優化大環境,著力在關鍵領域攻堅突破,在全面趕超中奮發有為,通過區域突破發展助推脫貧攻堅。
以大統籌構建大格局。統籌政府和社會兩方面力量,構建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互為補充的大扶貧格局,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引領市場、社會協同發力,形成全社會廣泛參與脫貧攻堅格局。堅持專項扶貧主攻。始終把專項扶貧作為各級黨委、政府開展扶貧工作的直接有效抓手,堅持政府投入在扶貧開發中的主導作用,充分發揮專項扶貧資金引領撬動作用。堅持規劃引領、項目帶動、載體支撐,把“支部+X+貧困戶”、新民風建設、農村“三變”改革、新社區工廠、幫扶干部素質提升“五大工程”作為脫貧攻堅的核心載體,一系列創新舉措受到中省關注、肯定和推廣。堅持行業扶貧專攻。全面夯實各行各業在脫貧攻堅戰中的職能職責,根據人才、資金、技術、項目等方面比較優勢,科學制定行業扶貧專項規劃,建立健全行業扶貧協調機制、推進機制、落實機制,及時進行行業扶貧成效跟蹤,督促行業扶持政策落地生根。緊扣中央《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指導意見》,進一步細化扶貧方案,進一步加大行業政策、資金、項目爭取和落實力度,切實增強行業扶貧針對性、精準性、實效性。堅持社會扶貧合攻。持續完善領導聯縣包村、單位聯村包抓、干部駐村幫扶、牽頭聯縣包抓等定點扶貧機制。不斷深化蘇陜扶貧協作與常州安康對口幫扶,積極深化產業發展、教育提升、吸納就業、人才交流等多領域合作。優化完善國企、高校、醫院“3+X”幫扶機制,做優“萬企幫萬村”和科技、勞模、青年、巾幗助力脫貧攻堅系列活動,實現人人皆可為、人人皆有為。
以大督查促進大落實。一切從工作實際出發,不急躁,不糾結,不拖延,嚴督實導,真抓實干,確保扶貧工作務實,脫貧過程扎實,扶貧結果真實。強化作風建設。扎實開展扶貧領域作風建設年活動,堅決糾正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弄虛作假、急躁和厭戰情緒以及消極腐敗現象,認真踐行“安康創優精神”,切實把“忠誠、干凈、擔當、責任、落實、奉獻”內化于心、外踐于行,時時處處嚴守紀律、改進作風。強化工作督導。堅持問題導向、簡化程序、統籌整合、科學規范原則,注重運用“一對一”訪、“面對面”談、“背對背”聽、“實打實”查等務實管用招法,增強督查督導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堅持明察暗訪常態化,直接進村入戶,直接發現問題,做到指導在基層、督查在一線、解決在現場。強化結果運用。對標脫貧攻堅目標要求和任務指標,建立科學、積極、有效的考核機制,在考準、考嚴、考實、考真上下功夫。認真貫徹落實“三項機制”,在脫貧攻堅一線發現干部、培養干部、選拔干部,讓想干事的人有機會、能干事的人有舞臺,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讓”的鮮明導向和進步階梯。
脫貧攻堅勝利可期,全面小康美景在望,讓我們緊扣“追趕超越、綠色崛起”發展總綱,圍繞加快建設西北生態經濟強市目標,聚眾力、匯眾智、集眾志,盡銳出戰決勝脫貧攻堅,為了305萬安康人民的幸福美好生活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