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劉 帥)為規范公共資源交易活動,實現公共資源交易監管集約化、配置市場化、運作陽光化,從源頭上預防和治作為先行理腐敗,漢陰縣在全省范圍內首次正式啟動運行了公共資源電子化交易系統。系統運行2年來,成果斐然,累計運行完成公共資源交易項目226起,涉及資金10.9257億元,為財政節約資金6241.14萬元,節資率達5.71%。從根本上實現了提速增效減能預防行業腐敗的初衷。
據悉,為解決工程中存在的資質掛靠、圍標串標等問題,規范參與各方行為,漢陰縣政務服務中心牽頭建成了涵蓋交易室、評標室、詢標室及專家獨立休息室等總面積達693平方米的公共資源交易大廳。通過多輪詳細排查,摸清全縣公共資源交易項目底數,列出一張權力清單,對縣公共資源交易市場的運行、管理和監督體制進行了“七統一”改革,實現統一項目受理、統一信息發布、統一線上運行、統一場所管理、統一專家抽取、統一保證金管理、統一電子監控管理,要求全縣所有工程建設、政府采購、地礦出讓、國有資產交易等四大類項目195項全部進場交易。系統上線運行2年以來,實現了所有項目從抽取招標代理機構開始,到立項啟動、公告發布、投標企業報名、招標文件下載,保證金收退、項目開標到交易完成檔案資料存檔交易全程陽光透明,相比以往的公共資源交易模式,電子化交易模式將交易時間縮短了一倍有余,運行一個項目平均時間僅需要20天,全省首例醫療耗材采購、投資1.6億元的漢陰縣實驗中學建設工程等一批省市重點建設項目成功在系統平臺招標完成。同時搭建投標保證金電子化繳退系統,投標企業參與投標從報名到保證金繳納全程網上操作,無需奔波,有效的降低了投標成本,據統計,目前累計繳退保證金近8億元。
統一規范的交易制度,高效低耗的電子化交易模式,提高投標企業的違法成本,降低了招投標活動的準入門檻,極大的激發了漢陰縣招投標市場的活力。特別是在全省率先實現公共資源電子化交易模式,為解決招投標中存在的資質掛靠、圍標串標等問題開辟了新的途徑。作為先行先試的典型,成熟的交易模式,今年8月省上將漢陰縣確立為公共資源交易改革的試點縣,為省公共資源交易平臺的整合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