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樊星)近期,《半月談》雜志第十七期《金融精準扶貧的“陜西模式”》一文中“‘兩權抵押’:盤活鄉村中‘沉睡’的資產”部分對平利金融扶貧進行了深度報道。
因抵押物缺乏,兼之受困于金融改革滯后,貸款難問題在農村一直難以破解。
2015年,陜西省安康市平利縣被國家批準為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和農民住房財產抵押權貸款雙試點縣。
平利龍頭實業公司總經理肖業雙告訴半月談記者,當地一共有四家銀行,以前因為沒有合適抵押物,老百姓總是貸不成款,發展產業的積極性備受打擊。
平利縣試點“兩權抵押”貸款后,肖業雙成了直接受益者。
他將公司原有的博物館和20畝土地一起抵押,僅半個月就完成第三方評估等手續,成功貸到1500萬元。目前,公司經營的肖家大院已被評為國家3A級旅游景區。
當地一些農戶也從“兩權抵押”中獲得實惠。
農戶吳華忠在平利農商行的幫助下,通過抵押房產貸款30萬。“以前房產都不能抵押,新政策幫了我大忙。”老吳說,他自產自銷拖把的生意規模擴大后,每月零售額有4萬元左右。
平利縣農商行董事長陳平說,平利縣專門創建了農民住房財產權交易中心和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流轉交易中心,同時還設立了1000萬元的“兩權抵押”貸款風險補償金,實現了對縣內所有金融機構發放“兩權抵押”貸款。
原文鏈接:金融精準扶貧“陜西模式”:滋潤最貧困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