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唐紀創 李榮 宋海云)9月19日,陜西省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省林業廳和市政協組成聯合調研組,專題調研安康“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工作。
省政協常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主任周玉明,省政協常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董家蕙,省政協委員、國家林業局駐西安森林資源監督專員辦事處原黨組書記、專員侯龍,省林業廳副巡視員白永慶等一行,市政協副主席、市工商聯主席孟平陪同,深入漢江江灘公園、高新生態公園、高新運動公園、漢濱區瀛湖鎮天柱山生態經濟林果園,考察安康創建森林城市工作。召開座談會,聽取安康市城市管理局、市林業局、市住建局等負責人匯報安康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工作情況。
據介紹,安康市于2010年榮獲全國綠化模范城市后,市委、市政府就醞釀創建國家森林城市,2011年組織編制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總體規劃,2012年提出將國家森林城市創建指標融入園林城市創建同步實施。
在創建中著力破解難題。堅持問題導向,主攻創森短板,切實解決綠量分布不均勻以及“身邊缺綠”問題。一是調整造林綠化布局。實施“千里綠色長廊”建設,在境內4條高速、3條國道、5條省道及鐵路沿線直觀坡面造林74.1萬畝。完成漢江綠化治理工程,在石泉等7個縣區41個鎮辦沿江直觀坡面造林30.99萬畝、封山育林21.89萬畝,瀛湖核心區森林覆蓋凈增35.8個百分點。二是著力破解用地難題。采取規劃增綠、工程增綠、配建增綠、拆公增綠、見縫插綠、立體綠化、群眾綠化等多種方式,充分挖掘和拓展城鎮土地資源極為緊缺前提下的綠化用地來源,多渠道、多舉措推進市、縣城區綠化。中心城市及九縣城周邊建成20處大型城市山體公園,在建或待建城市山體公園5處,建設濱河公園綠地48處207.79萬平方米。綠水相連、森林圍城已經成為安康森林城市的最鮮明特征。三是強力推進造林綠化。創森六年,全市新造林面積333.97萬畝,平均每年造林55.66萬畝。
六年來,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工作取得了三大成效。一是大力發展山林經濟。圍繞“國土增綠、林業增效、農民增收”目標,堅持把綠起來和富起來有機結合,積極實施退耕還林等林業重點工程。大力發展山林經濟,加快綠色崛起。市委、市政府先后出臺了《大力發展山林經濟的意見》等文件,提出了“業主引領、園區承載、政府扶持、產業融合”的現代林業發展思路,明確了項目捆綁、基地發展、龍頭培育、品牌打造等政策措施。新建特色經濟林240.21萬畝。2016年,全市成功創建山林經濟示范縣2個、示范鎮10個、示范村20個。當年全市林業綜合產值達到154.18億元,農民人均林業收入3049.96元;與2011年相比分別增加123.98億元、1747.51元。二是提升森林健康質量。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工程,建成國家級和省級自然保護區6個,保護面積達到145萬余畝,開展朱鹮異地野化馴養和繁殖、珙桐擴繁等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全面落實了866棵古樹名木的保護。六年森林撫育129.25萬畝。三是努力培育生態文化。通過開設創森宣傳專欄、出動宣傳車、發送手機短信、設立大型廣告和文化墻、舉辦演講和知識競賽、召開教育培訓會、開展創建文藝巡演等多種方式,營造強大輿論聲勢,激發全社會的創森積極性。先后編輯出版了《安康動植物圖譜》、《民生林業看安康》、《綠染安康》等書籍,拍攝《森林安康》專題片和電視系列片《美麗陜西•大美林業》安康篇,開展市樹市花評選和綠地認建認養活動,營造良好的生態文明建設氛圍。建成國家級濕地公園(試點)6個、國家級森林公園5個、省級森林公園6個,創建國家4A級景區9家。六年,全市以生態旅游為主的游客接待量達到14223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670.96億元。
在座談中,省政協委員們還就安康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破解土地、資金等問題詳細詢問情況。調研組組長周玉明總結,“來安康調研,收獲非常大。滿眼青山,滿眼綠。”安康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工作領導高度重視,群眾高度自覺,高點起步,抓住了突出問題取得了成效。在破解短板時,結合當地實際,做的很好。創建國家森林城市與城市建設結合、與旅游結合、與脫貧攻堅結合,不僅環境優美,更重要的是改善了市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