瀛湖的美麗嬗變
——治理網箱守護瀛湖生態環境側記
瀛湖網箱治理前 羅濤 攝
網箱治理后的瀛湖 羅濤 攝
安康新聞網訊(記者 吳單 實習記者 黃慧慧)四月暖陽下的瀛湖,水如藍染,山色漸青。記者乘坐瀛湖庫區村民李善建駕駛的快艇,在水面上飛馳。
一艘滿載鮮魚的漁船,與另一艘拖著幾口大網箱前行的大快艇迎面而過,蕩起湖面層層漣漪。李善建駕的小快艇生怕被他們的余浪簸翻,遠遠避開,慢慢地靠近岸邊。我們看到,水面上曾經密密麻麻的網箱變得稀疏。又減了減船速后,他指著湖邊正在拆除的網箱說,“沒想到短短幾個月,瀛湖兩邊的網箱基本上沒有了。”
網箱的無序泛濫帶來陣痛
船慢慢行駛著,記者與李善建多聊了幾句。他說,“我們跑船的與他們養魚的關系很一般,是因為他們嫌棄我們跑船驚擾了魚,影響了魚的生長;而我們嫌棄他們建了這么多網箱,污染了這湖水。”
李善建一臉無奈地說,“給我印象比較深的是去年,一位游客坐在船上向我訴說,‘瀛湖這么美,可是拍個合影留念,背后全是網箱’。”
下了船,記者來到流水鎮,見到了正在與養殖戶交談的鎮農業綜合站站長劉琦。他是流水人,從小就在水邊長大。酷愛冬泳的他每天早上6點半到7點半都會去湖邊淺處游一個小時。他說,“從2012年左右湖里的魚腥味日漸濃厚,游完泳還要沖個澡。到最近一兩年里便很少游了。”
流水鎮為了推進瀛湖庫區轄區段網箱養殖清理,成立了專門的行動組,劉琦就是其中一員。他了解到,村民們在2000年前就開始養魚了,不過,最初的幾年大家僅投放一些瀛湖常見的魚苗,比如花鰱、草魚等,只能維持生計,量不大,也不用特別地去“經管”。
2008年左右,有人從外面取得“真經”,大規模高效率養殖,需要投放餌料喂食。有人很快嘗到了甜頭,庫區周邊的村民們自此開始大規模發展網箱養魚。
水庫水面上從2010年開始,大大小小的養殖網箱越來越多。他回憶,那時網箱在水面上占的面積越來越大,最大的網箱有24米乘24米,面積比籃球場還大。
從2008年起,很多農民加入了養魚行列。據統計,僅流水鎮就有120戶從事網箱養殖,累計發展5000余口。劉琦說,這些年養魚的年收入都在10多萬元甚至更多。養魚的收益使庫區群眾生活水平迅速提升。數據顯示,流水鎮庫區周邊的幾個村人均純收入從2000年的1700元提升到2017年的9200余元。
然而,隨著網箱養魚的野蠻增長,問題也逐漸凸顯。近幾年,水庫到了春夏就會有大量的魚死亡,水質下降,不少漁民也開始犯愁。
瀛湖管委會漁業工作人員說,不僅是養殖戶在網箱內投放餌料飼料以及藥物,導致部分養殖區域內水體部分指標超標。還有些養殖戶為了省錢,將死魚用編織袋裝好后綁上石頭,又投入湖中。對此漁業部門嚴令制止,并要求他們必須將死魚消毒后退后500米進行深埋。
清理網箱養魚保護生態環境
瀛湖,距安康城區僅十余公里,影響著中心城市居民生活飲水質量。更重要的是,它也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重要水源地。
2017年11月24日,市長趙俊民深入瀛湖庫區詳細了解網箱養殖規模、類別、發展漁業與水質保護和產業脫貧有關情況,并召開現場辦公會議,研究瀛湖庫區網箱養殖清理整頓規范工作。隨后,市政府成立領導小組和工作指揮部。12月21日,瀛湖網箱養殖清理整頓規范工作動員會召開,攻堅戰正式打響。
在市政府的統一領導下,漢濱區政府和瀛湖生態旅游區管委會牽頭,市區有關部門和鎮、村上下聯動,形成合力,以瀛湖主景區、主航道、濕地自然保護區核心區域為工作重點,干部撲到一線、倒排任務、掛圖作戰,立下堅決打贏這場攻堅戰的誓言。
今年1月,瀛湖庫區涉及的漢濱區5個鎮專項小組連同漁業部門開始挨家挨戶宣傳并對網箱作了登記。“補助標準還是很可以的,真是補到了我們心坎里。”很多養殖戶得知清理補助政策很優惠,主動找到工作組,積極要求拆除。
正是由于扎實的前期走訪、調研,促成了高質量的《實施方案》和《補助標準》,一些溫情的元素寫入文件。“抓住元旦、春節期間銷售旺季,督促漁民銷售成魚,騰空網箱。”“以村為單位,進行張榜公示,存在問題的及時進行核實糾錯。”“3月3日前上交網箱的第一個養殖企業或養殖戶,另外進行一次性獎勵,規模為501口標準網箱以上的獎勵6萬元……”
“補助標準很快得到群眾認可,說明文件很接地氣,我們工作組在寇市長辦公室里熬了三晚上才定稿。”瀛湖管委會漁業局長吳安告訴記者。
去年12月以來,瀛湖管委會以及涉及網箱養殖的5個鎮采取掛標語、拉橫幅、發通告、流動宣傳車和執法快艇等宣傳方式,在人口聚集地、各個碼頭、網箱養殖水域和網箱所在村組,積極宣傳網箱取締法律法規、拆除期限和典型事例等,扎實搞好宣傳造勢。
取締網箱養魚,涉及方方面面,5個鎮廣泛發動干部群眾,組織相關部門、村干部、駐村工作組等力量,深入網箱拆除養殖戶家中進行面談約談,用心做事、用情感人,積極宣傳政策,督促養殖戶簽訂協議書,銷魚拆箱。廣大黨員干部群眾針對拆除網箱漁民賣魚難的實際,紛紛采取多種形式幫助漁民賣魚,切實幫助養殖漁民解決實際困難,確保網箱拆除工作快速推進。
耐心貼心地引導、不厭其煩地勸導,公開公正的工作、最高標準的補助,始終把人民利益擺在很高的地位。“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一些“釘子戶”終于同意拆除網箱。
三萬口網箱淡出瀛湖視野
瀛湖蒿坪河水面網箱集中拆除現場,工人們用切割槍把大型網箱分割成塊。“前幾天一個最大的網箱,我們6個人花3小時才切割完。”
不遠處的湖面上,一艘大快艇拖著十余個網箱朝岸邊駛來,3臺吊車分別把在河邊被切割成小塊的網箱緩緩拉上岸。
然而,讓漁業部門沒有料到的是,工作隊一邊“拆”,居然還有人一邊“建”。
“取締網箱養魚,難度不亞于搞拆遷。原因就是,聽說網箱養魚要取締,竟也有養殖戶夜里偷著增網箱。”在瀛湖鎮的轄區水域上,瀛湖管委會漁業局就發現,有養殖戶聽到風聲后,打算增加網箱數量,獲得更多的補助款。
雖然這些“如意算盤”都被扼殺在搖籃中,但這種行為也增加了此次取締網箱行動的難度。工作人員加大巡查力度,24小時不間斷地開展巡查,除了登記核實相關情況外,還要對非法增加的網箱進行制止和拆除。
在各方齊心協力下,網箱拆除和存魚銷售勢如破竹。這次瀛湖網箱取締涉及范圍之廣、人員之多、時間之短、任務之巨,是一場艱苦卓絕的大仗、硬仗。“干群同心,其力斷金”,面對如此規模的硬仗,領導班子運籌帷幄、科學決策,指揮體系堅強有力。各級干部全力以赴、沖鋒在前,作戰隊伍堅定頑強。各個方面精誠團結、傾情付出,實現了網箱養殖取締工作的重大階段性勝利。
瀛湖網箱養殖清理整頓規范工作指揮部總指揮、副市長寇全安說,瀛湖網箱養殖清理整頓規范問題,從表象上看屬于環境治理問題,實質上正是發展中的短板弱項。只有把瀛湖環境問題解決好了,將解決瀛湖水質安全及生態環境保護與調整優化經濟結構、推動養殖產業轉型升級結合起來,才能統籌解決好瀛湖的長遠發展問題。
4月19日,瀛湖網箱養殖清理整頓規范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市長趙俊民帶領市區相關部門負責人,到瀛湖庫區檢查調研網箱養殖清理整頓規范工作并強調,統籌協調生態環保與漁業轉型發展和旅游產業發展的關系,高度重視大水面生態漁業發展,著力打造富硒魚品牌,積極幫助養殖戶做好轉產幫扶工作。
瀛湖,三萬口網箱淡出了瀛湖群眾的視野。但瀛湖的水中,花鰱等濾食性魚類依然在生長,以后大水面養殖它們將清潔改善水質。近年來,瀛湖蓮花與漁業“蓮漁”綜合種養,也是水產養殖業的創新探索,漁業部門正在想辦法提高水產養殖全要素生產率。同時,他們還在著力研究走生態漁業與旅游“漁游”結合的方式共贏發展。
瀛湖,美麗的嬗變正快步走來。瀛湖,變在當下,贏在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