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楊志貴)近日,人社部就業促進司副司長宋鑫率隊來安康開展就業扶貧調研工作,調研組深入安康職業培訓機構、走進創業孵化基地、基層人社服務窗口,通過查看技能脫貧成果展示和召開基層干部、創業者代表、貧困勞動力代表座談會等方式,調研安康就業扶貧工作。在調研組專門聽取了紫陽縣人社局就如何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引領貧困勞動力脫貧致富的專題匯報后,宋鑫對近年來安康就業扶貧特別是創新探索出技能脫貧的“紫陽模式”給予充分肯定,并用“美麗、創新、責任、激情”八個字概括了安康人社干部扎實做好就業扶貧工作的思路舉措、責任擔當和工作激情,高度評價贊揚了安康“一步一個腳印”,通過實踐探索總結出一條適合自身發展的就業扶貧新路子,尤其是技能扶貧彰顯了安康智慧和“紫陽經驗”值得推廣。
近年來,紫陽縣積極適應市場變化和外部用工需求,針對新生代勞動力的結構特點,創新思路,加大以“紫陽修腳”為重點的職業技術培訓,并將此作為提升勞動者素質、引領就業、增加農民收入、引領脫貧攻堅的民生工程主抓。按照“政府推動+培訓基地+龍頭企業+貧困戶”的培訓就業脫貧模式,與鄭遠元修腳集團簽訂培訓及就業協議,實現培訓與就業的無縫銜接。充分發揮免費技能培訓的政府公益效應和鄭遠元修腳誠信品牌的市場效應,形成:政府主導、人社部門主抓、勞動就業培訓中心主管、培訓基地主辦,政企聯合、相關部門密切配合、縣鎮村上下緊密結合、齊抓共管的培訓就業新格局。
紫陽通過整合人社“就業培訓”、教育“人人計劃”、扶貧“雨露計劃”、農業“陽光工程”四大培訓資源,將祖國傳統醫學與現代養生保健、勞動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培訓及就業、技能與脫貧有機地緊密結合起來,開展以紫陽修腳為重點的五大技能培訓,對參加培訓的學員實行包吃包住包安置、免學費免日用品費、補助交通費、穩就業穩收入的“三包兩免一補兩穩”一系列惠民政策,積極探索出“組織報名、技能培訓、就業安置、維權服務”四位一體“一條龍”輪流滾動培訓精準脫貧的創新模式。
從2014年4月至2018年6月四年間,紫陽累計投入資金3000多萬元,共舉辦修腳足療等技能培訓300多期,結業學員2.85萬人,培訓后就業率超過70%以上,有2萬余名“紫陽修腳師”身懷“腳”技走上就業崗位、實現穩步就業,月工資穩定在4000元以上。目前,在全國各地開修腳店有5000多家,從事修腳行業的從業人員達3萬余人,年創經濟收入超過15億元,是該縣財政總收入3億元的5倍,支撐起勞務經濟的半壁江山。成為紫陽創業經濟、農村經濟、縣域經濟的一大亮點和技能脫貧的一面旗幟!
一個洗腳盆將老百姓、政府、市場“容”為一體;一把修腳刀“剖”解培訓招生、學員就業、企業用工、農民脫貧四大難題。詮釋了“勞動者自主擇、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和鼓勵創業帶動就業”的就業方針,紫陽將好“鋼”用在“刀”刃上,通過對貧困勞動力授之以漁,變輸血為造血,不但提高從業人員的就業質量和含金量,從而使貧困勞動力創造出一個又一個振奮人心的財富和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