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陳學紅)作為秦巴山區連片扶貧開發重點縣,面對貧困深度廣、脫貧任務艱巨、產業發展薄弱等困難,嵐皋“內外兼修”,通過向外借力,向內激發內生動力,盡全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嵐皋是國家秦巴山區連片扶貧開發重點縣,是全省11個深度貧困縣之一,也是安康4個深度貧困縣之一。面對貧困深度廣、脫貧任務艱巨、產業發展薄弱等困難,今年以來,嵐皋縣用鐵的擔當、“敢死隊”的精神和誓死不休的氣勢,始終做到“發展圍繞脫貧攻堅布局、工作圍繞脫貧攻堅開展、干部圍繞脫貧攻堅配備”,全力以赴沖刺33個村1.8萬人的減貧任務。
產業鋪就致富路
“興隆村香椿、雙向村云木香、車坪村芍藥要加緊種植和管護,這是今年第一仗,必須要穩抓穩打!”滔河鎮黨委書記張吉平在春季脫貧攻堅會議上強調說。
滔河鎮位于嵐皋縣東南部,全鎮地勢南高北低,獨特的氣候環境和廣袤的森林,為野生珍稀中草藥植物提供了優厚的生長條件。近年來,隨著國家對中草藥產業的重視和投入,該鎮圍繞“生態興鎮、山林富民”的發展布局,利用地域環境優勢,按照“企業+基地+農戶”“互聯網+”的模式,在全鎮大力發展各種林下中藥材種植產業。目前,全鎮發展中藥材種植公司6家,規模種植種類15種,面積2.2萬畝,探索出貧困戶采取以土地和林地資源入股經營方式,發展中藥材8000畝,帶動貧困戶524戶1310人實現增收。
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嵐皋縣將新型經營主體培育作為引領產業脫貧工作的主線,通過產業脫貧“五獎五扶五帶動”模式,著力打造一鎮一品特色產業,形成了以魔芋、茶葉為主導,以南宮山鎮獼猴桃、滔河鎮中藥材、藺河鎮瓜蔞、堰門鎮畜牧等特色增收項目的產業發展格局,確保每個脫貧村有一項支撐能力較強的主導產業、有一個集體經濟合作組織和新型市場經營主體,脫貧戶有短中長期相結合的產業增收項目。
目前,已建成省市級農業園區29個、農民專業合作社68家,力促將近3萬貧困人口都嵌入產業鏈實現長效增收;建成社區工廠11個和市級就業創業產業園區12個,2146名貧困群眾通過技能培訓,在家門口實現穩定就業;積極推進勞務脫貧工程,圍繞護路、護林、護水開發扶貧公益專崗1000個。
壯大一線幫扶力量
走進城關鎮萬家村,蜿蜒盤行的安保水泥路、白墻黛瓦的戶戶新貌、集中安置的新村氣象,看上去欣欣向榮。
村民都知道,這兒的變化離不開“四支隊伍”的努力。萬家村共有272戶754人,在冊貧困戶有58戶84人,已脫貧94戶299人。為打好脫貧攻堅戰,該村組成了8人團隊的“四支隊伍”,其中城關鎮黨委副書記梅才文任駐村工作隊長,省商務廳副廳長王宏偉任第一書記,省商務廳和城關鎮各派駐2名干部,村兩委4人。
“我們分工明確,管理從嚴,嚴格考勤制度,實行打卡制。”駐村工作隊長梅才文介紹說,“我們盡最大努力鞏固已脫貧戶,扶持未脫貧戶,推進整村發展,以達到長期穩定增收不返貧的目的。”
該村充分利用“四支隊伍”力量,提前制定出四年產業滾動發展計劃(下轉三版)(2017-2020年),完善產業獎補方案、整合幫扶單位資金大力發展香菇、魔芋產業,做強“外貿公司——省商務廳——盛源科技有限公司——村合作社”四重保銷保障;積極申請項目資金大力改善民生工程,全力推進整村脫貧。
據了解,近年來,在“四支隊伍”的精準幫扶下,全村共計投入資金1200余萬元,水電路訊基本全部得到解決,魔芋、香菇產業也正在蓬勃發展,為今年整村脫貧打下了堅實基礎。
萬家村是嵐皋縣在探索“四支隊伍”管理的一個縮影。為建強脫貧攻堅一線力量,統籌管理“四支隊伍”,嵐皋縣出臺《“四支隊伍”考勤管理辦法》、第一書記管理“八項制度”,成立縣整合“四支隊伍”工作辦公室、脫貧攻堅一線臨時黨支部,嚴格考核管理,嚴格執行工作紀律紀實和請銷假制度,確保“駐在村上”“蹲在點上”;調整召回第一書記、工作隊長18名,黨政紀處分14名,從縣直機關抽調86名科級領導、45名科級后備干部駐村任工作隊長和第一書記,落實專職駐村隊員942名,確保選優配強一線組織力量。
同時,嵐皋縣構建了縣指揮部、鎮攻堅團、村攻堅隊體系,設定時間表,繪制路線圖,立下軍令狀,形成黨委政府一體擔責、人大政協共同發力、社會各界積極參戰的大扶貧格局。對所有貧困村均落實了一名縣級領導包抓、一個以上部門幫扶、一支5人以上工作隊駐村攻堅,對所有貧困戶都落實一名干部包抓、確定了一項以上脫貧幫扶措施,全面落實幫扶干部“一周一聯系、一月一走訪、一年一慰問、幫扶一個以上增收項目、解決一個以上具體困難”工作機制。
構建脫貧攻堅最佳組合
藺河鎮新建村屬庫區移民村,全村767人,貧困戶有90戶251人。全村居住在山上,走的是寬不足4米的土路,坑洼不平,顛簸不斷,是全縣唯一不通水泥路的村。
為此,嵐皋縣整合項目資金1000余萬元,優化項目設計,破解百姓出行難題。如今,一條長達8.6公里、硬化路面4.5米、安保齊全的水泥公路繞著村莊延伸,讓村民看到了致富的希望。
地處秦巴腹地的嵐皋,基礎設施落后成為其主要致貧原因之一。為此,嵐皋縣出臺《統籌整合財政涉農資金實施方案》《統籌整合財政涉農資金管理辦法》,建立脫貧攻堅“項目庫”,做實“四個一”工作機制,成立了“一二五”有機一體的組織機構,集中火力抓好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
兩年來,全縣已投資9.82億元,完成39個貧困村交通、水利和村活動室、標準化衛生室等工程建設任務,8月底前72個貧困村所有建設項目可全部建成。明年8月底前,全縣貧困村“出行難”“安全飲水難”等問題將得到根本性解決。
不僅如此,嵐皋縣在財力、人力、政策、制度上等方面也建立了多重保障機制,凝聚多方力量合力攻堅。在財力上,加大涉農資金整合力度,確保國家規定的56項涉農資金全部整合,落實縣本級財政專項扶貧配套資金1440萬元,累計落實金融扶貧風險補償金2200萬元,推進貧困村互助資金協會全覆蓋;在政策上,實現對貧困戶“安全住房、產業項目扶持或公益性崗位就業、技能培訓、教育扶貧、健康扶貧、小額信貸、干部幫扶、兜底保障”八個政策全覆蓋;在人力上,認真落實《在脫貧攻堅主戰場選人用人機制》,配備12名鎮脫貧攻堅指揮部辦公室專職副主任,統一招聘了36名脫貧攻堅信息員,4995名干部職工與24000余戶貧困結對交友,實現了“干部包幫貧困戶、貧困戶都有干部幫”兩個100%。同時,為深入推進深度貧困村的建設,完善了《嵐皋縣攻克深度貧困實施方案》,全面推進深度貧困村落實“一個縣級領導包抓、一個縣級部門包聯、一個企業幫帶、一個學校幫扶、一個醫院幫助”的“五個一”幫扶體系;在制度上,修訂完善了《嵐皋縣脫貧攻堅成效考核辦法》,建立完善了一月一督查排名通報、一季度一考核點評、一年一考核獎懲制度。豐富完善了“事前列單、事中跟單、事后清單”管理辦法,對各類整改問題實行臺賬管理、定期銷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