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人”出山記
——“新社區工廠”模式下的安康就業脫貧實踐
安康新聞網訊(記者 譚西 通訊員 樊光星 杜秋琰) 2018年1月23日,安康自產的第一只毛絨公仔在紫陽縣蒿坪鎮誕生時,可能誰都沒料到,它的勢頭會如此迅猛。
這只公仔的出現,本就是速度的象征。2017年11月在蘇陜協作中才提出的構想,12月就落了地,次年1月下旬成功首秀,隨后就是雨后春筍,有新社區的地方,就有“新工廠”。
在白河,在紫陽,在漢濱,在平利,在旬陽,在嵐皋,在安康其他縣區,毛絨玩具都是熱詞。到底熱到什么程度?江蘇、河北、廣東、山東、河南等全國各地的毛絨玩具企業,共有近100家來安康考察,已有35家和8個縣區簽訂招商引資協議,11家已經投產,4家生產出了成品,有的遠銷英國、丹麥,有的進入國內知名商場超市。
毛絨玩具的下線,背后是一種理念和模式的“出山”。
玩具帶來新生活
樓上居住,樓下上班
“樓上居住,樓下上班。就業一人,脫貧一家”——在白河各個集鎮和農村社區,一種新的生活模式已然成型。
這種模式的初衷,也被制作成標語,懸掛在各廠房的顯眼處:“讓兄弟姐妹在家門口就近就業、務工增收、脫貧致富!”
白河縣卡子鎮藥樹村五組村民楊德林,已不自覺地參與其中。作為一個男人,今年51歲的楊德林,在一群做毛絨玩具的女人中間,被襯托得格外顯眼。5月9日,白河縣毛絨玩具產業家庭作坊技能培訓班,在藥樹村正式開班。經過初步篩選,包括楊德林在內的50多位附近村民成了首批學員。
楊德林家現有三口人。老母親70多歲了無人照料,本跟著兒子一起在武漢務工的他,不得已留在家里。楊德林說,在外打工也不咋樣,做樓層保溫說是一天能有兩百多塊,但危險,活不是天天有,干了也不一定結得到賬。現在樓下辦工廠,他就報了名,一個月能掙點總是好事。
楊德林的弟媳婦黃國云,也住在樓上的藥樹安置小區。老公和兒子都在武漢打工,她因為身體不好,出不了門,F在找到這個事做,剛好能緩解一下買房欠的賬。
藥樹安置小區共有100戶,目前入住80多戶。駐村干部阮仕洋介紹,這里的男人大多外出務工,“三留守”問題比較突出。今年他們從安康引進客商,成立了安康市白河縣河馬動漫文化創意有限公司和卡子鎮藥樹社區毛絨玩具合作社。群眾相當踴躍,老問什么時候開班。第一期報名的有90多個,經過大致篩選,留下了50多人。
藥樹村共465戶,貧困戶有103戶。在一個月的培訓期內,貧困戶每天會得到50元的交通生活補助,非貧困戶則是20元。培訓合格后進入一個月的試用期,計件領取報酬,但每人會有不低于1000元的保底工資。正式上班后,廠方會跟工人簽合同,每月收入大致在2500到3500元之間。對住得遠離工廠直徑超過2公里的,在這里培訓合格后,允許把活帶回家做,在家里成立小作坊。
藥樹安置小區的這個毛絨玩具工廠,在卡子鎮尚屬首家。整個白河毛絨玩具產業做得最好的,則是在西營鎮。西營鎮黨委書記王海波,已通過一系列努力,將嘉藝玩具廠和恒元玩具廠兩家毛絨玩具生產企業,打造成了白河甚至安康毛絨玩具產業的標桿,F在這兩家工廠又到白河倉上鎮和雙豐鎮各開了一家毛絨玩具廠。“相當于逮了只雞,又下了個蛋。”王海波說。
就在2018年春節后,短短的幾個月,結合蘇陜扶貧協作,借助安康打造毛絨玩具集群的大氣候,白河11個鄉鎮,8個都有了毛絨玩具廠。
生產線后有看頭
小工廠連著大世界
安康首只毛絨公仔的出現,是因為落戶紫陽的安康愛多寶動漫文化產業有限公司。這只公仔的象征價值,遠大于它的市場價值。它的誕生,標志著安康承接毛絨玩具產業轉移邁出實質性步伐。僅僅過了三個月,位于漢濱區譚壩鎮的安康哈德堡玩具公司,作為安康首家全外貿出口玩具企業,就生產出了10000只“抓機娃娃”銷往英國。
這個對安康發展來說“無中生有”的產業,已經凸顯出其里程碑式的意義。“新寵”背后,是安康“新社區工廠”的發展壯大。
何謂“新社區工廠”?在正式語境中,它指小微的勞動密集型企業,在城鄉社區內或社區附近,利用村鎮和農民的閑置房屋,吸納農村富余勞動力,進行來料加工或農副產品加工,創辦的生產加工型工廠。而很多村民,直接理解為“樓下的廠”。
據市人社局提供的資料顯示,截至今年3月底,安康已建成各類“新社區工廠”152家,吸納就業7000多人,其中貧困勞動力2000多名。除毛絨玩具外,主要集中在服裝、手套、鞋業加工,電子裝接、手機耳機、電子配件以及農產品初加工等領域。
位于平利縣城關鎮藥婦溝社區的嘉鴻手套廠,堪稱安康“新社區工廠”的鼻祖級企業。這個成立于2015年9月的公司,把各類運動手套和機械手套賣到了歐美市場。除了藥婦溝社區,公司還相繼在平利10個鎮創辦社區手套加工廠17家,提供就業崗位1000多個,員工月平均工資超過2000元。
“新社區工廠”在安康的發展壯大,確實有著深層次原因。2011年以來,隨著移民搬遷的深入推進,安康建設移民搬遷集中安置小區達到了1154個,累計完成搬遷25.2萬戶90.1萬人。如何實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成了一個現實難題。脫貧攻堅戰役全面打響后,2017年我市還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8.04萬戶51.35萬人。一大批貧困人口缺技術和就業門路,就業脫貧成了最有效、最快捷、最可持續的脫貧方式。
江蘇句容人曾憲鳳是白河恒元玩具廠的老板娘,家里做毛絨玩具產業已有多年,經人介紹通過招商引資渠道進入西營。曾憲鳳說,她家在江蘇仍有相關業務,但白河剩余勞動力多,政策也好,28歲的獨生子都跟過來了。因為生意往來,老公一個月會回江蘇兩次。跟其他落戶的外地企業一樣,他們的到來,給西營人帶來的不僅是經濟上的創收,還有思想觀念上的沖擊。“在我們那兒,任死都不能窮,窮是很丟人的事。”曾憲鳳說。恒元玩具廠的毛絨玩具,正經過西營人的手,源源不斷地從山里出發,走向全國各地。
鼓勵服務組合拳
一種模式的吸睛度
以毛絨玩具為代表的安康“新社區工廠”,在外界獲得了相當的知名度。“新社區工廠+貧困戶”就業扶貧新模式,也作為一條“興辦新社區工廠、助推精準扶貧”的新路子,被外界熟知。
一個窮鄉僻壤的脫貧選擇,終于登上了“大雅之堂”。2018年1月,安康市“新社區工廠”被中國改革網評為“2017年度中國改革十大案例”。“新社區工廠”就業扶貧模式,被國家扶貧辦和國家發改委列為經典扶貧案例,榮獲首屆全國創業就業服務展示交流活動“最具人氣獎”,并先后被人民日報、光明日報、陜西日報、陜西廣播電視臺等主流媒體深度報道。
但安康對“新社區工廠”的打造,也是相當給力的。除了高規格的領導小組,安康還將發展“新社區工廠”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脫貧攻堅大盤子,進行重點研究、重點部署、重點傾斜。市政府將其納入對縣區脫貧攻堅專項考核內容之一,定期督查評比通報。
市人社局領導介紹,為盡力培育“新社區工廠”,我市設立創業就業基金500萬元,各縣區按照每10萬人安排不少于60萬元的就業配套資金,設立創業就業基金,主要用于重點群體創業一次性開業補貼及“新社區工廠”資金補貼等項目。從全市公共就業服務經費中建立支持“新社區工廠”發展專項補助資金200萬元,主要用于“新社區工廠”實訓設備購置及維護費用補助。創新信貸扶持,對擔保有困難的,招用一個貧困家庭勞動力或殘疾人,縣區可按每人5萬元的標準給予授信擔保。對“新社區工廠”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的,給予企業每人1000元的一次性補貼。對企業給予培訓補貼,并對其生產經營場地租賃費、水電費給予補貼。
至于對引進“新社區工廠”的單位和個人給予獎勵,全方位給“新社區工廠”提供“保姆式”服務,早已是常態。
白河之所以能在短時間內成績如此明顯,也與好政策和好服務分不開。在白河開辦的毛絨玩具“新社區工廠”,兩三年內不用付房租和水電。其他行業的“新社區工廠”,只用自己承擔一半。每個“新社區工廠”都正在配套建設兒童托管中心,讓上班的人能夠安心掙錢。
以白河為代表,這或許也是今天的安康,能夠給自己定下“2025年,力爭建成毛絨玩具‘新社區工廠’ 300個,吸納就業4萬人,全市毛絨玩具創意產業產值超過100億元,安康成為中國毛絨玩具新都”的底氣和信心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