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手相牽謀脫貧
——市人大機關傾力幫扶嵐皋縣南宮山鎮西河村脫貧攻堅
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朱榮軍 余代根)6月的西河,到處都是一片繁忙景象,脫貧攻堅產業發展、危房改造、基礎提升三大工程建設如火如荼。
自今年市人大機關包抓幫扶嵐皋縣南宮山鎮西河村脫貧攻堅工作以來,駐村干部說,有了市人大的支持,我們干事有底氣,敢想敢干;貧困群眾說,有了市人大的幫扶,我們發展有動力,大干快干。
抓調研找路徑,“慧”編脫貧攻堅線路圖
西河村是深度貧困村,貧困面積大、程度深、人口多。面對2019年脫貧退出的艱巨任務,市人大機關從理清發展思路、找準脫貧路徑入手,常委會主任陳勇先后三次到村調研指導,針對村上提出的實際困難和具體問題,逐一分析研究,并召開現場辦公會議,落實項目資金;黨組副書記、常務副主任袁子順帶領市脫貧辦分管領導到村“解剖麻雀”,尋找致貧原因,商定幫扶措施;脫貧攻堅領導小組成員先后13人次到村實地調研……經過廣泛深入的調查研究,確定了“扶產業穩增收、挪窮窩保安居、強基礎促振興、樹新風增內力”的幫扶工作思路。
抓交友暖民心,“走”進貧困群眾心間
只有走進群眾心田,才能得到群眾信任。市人大機關40名副科級以上黨員干部與40戶貧困群眾結對交友,幫助貧困群眾解難題、辦實事。駐村工作隊員深入開展“民生大走訪”活動,上群眾門、聽群眾言、訪群眾苦,對群眾提出的利益訴求認真記錄,努力解決。
據不完全統計,進駐幫扶3個多月來,常委會機關先后有黨員干部80余人次到村與貧困群眾開展了交友活動,為貧困群眾辦實事好事50余件次;駐村工作隊員走訪群眾300余戶700余人次。通過機關干部的交友幫扶和駐村工作隊的走訪調研,拉近了干群距離,結下了深厚友誼,幫扶工作的認可度、滿意度不斷提升。
抓產業穩增收,“催”開產業富民花
發展產業是扶貧的關鍵舉措、脫貧的重要保障。市人大機關根據西河村的村情實際,把養殖黑土雞、黑豬、土蜂蜜等作為群眾短期致富產業,把種植厚樸等中藥材作為群眾長期致富產業,扶大戶獎先進,幫助群眾穩定增收。
今年上半年,全村新建豬圈、雞舍1500平方米,建設土雞放養場8000平方米,發展300只以上養雞大戶30戶,全村養雞3萬只;發展10頭以上養豬大戶18戶,全村養豬1200余頭;發展20箱以上養蜂大戶25戶,全村養蜂1000余箱;發展中藥材和林業育苗150畝。與此同時,還爭取蘇陜扶貧資金100萬元,發展壯大西河原生態養殖專業合作社;建設電商服務點,促使特色農產品走出縣域、賣在線上。
抓基礎促振興,“塑”靚美麗鄉村新風貌
按照條件較差區域整體搬遷、條件較好區域基礎提升的要求,積極做好全村139戶495人易地搬遷安置(安置住房均由縣鎮統規統建)的動員、信息填報、協議簽訂、核查報批、人房對應以及提前謀劃搬遷入住等工作;扎實抓好24戶53人危房改造工作,現已改造完成20戶,其余4戶改造工作即將竣工驗收。協調市、縣有關部門給予項目扶持,啟動實施12.8公里水毀通村水泥路和6.5公里通組砂石路修復工程,現已完成工程進度的90%;啟動實施127畝水毀農田修復和部分水毀橋梁、河堤修復工程,現已經完成規劃設計;啟動實施通村公路沿線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工程,推動美麗鄉村建設。
目前,全村人畜安全飲水達93%;通電覆蓋率達100%;通訊覆蓋率達85%,為2019年整村脫貧退出奠定了堅實基礎。
抓新風聚合力,“擰”緊干群奮斗一股繩
脫貧摘帽需要干部引路,脫貧致富要靠群眾奮斗。市人大機關堅持扶業與扶志相結合,整合四支隊伍力量,聚集干部群眾智慧,形成了強大的脫貧攻堅幫扶工作合力。發揮人大干部曉法律懂程序的工作優勢,指導村兩委依法有序完成了換屆選舉工作,保持了村級班子的相對穩定。通過邀請專家以“新時代 新民風 新生活”為題宣講十九大精神,召開村民代表大會修訂村規民約,組建愛心超市,制作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文化墻等,激發廣大群眾自主脫貧、勤勞奮斗的內生動力。組織17名女干部到村開展慶“三八”聯誼活動,自籌資金5000余元,為在校學生贈送書包、字典、雨傘和水杯等,與群眾手拉手、心連心,“擰”緊干群奮斗一股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