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葉榮斌
近期連續用三個晚上看完了長篇紀實文學《梁家河》,讓我對習近平總書記當年在陜北插隊時的那段經歷、那七年知青歲月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了解。書中許多細節的描寫,深情講述了總書記以人民為中心、為梁家河群眾辦實事解難事的故事,帶給我強烈的心靈沖擊。
給我印象最深的一個細節是習近平為解決梁家河人民燒柴、照明這一老大難問題,他在看了《人民日報》有關報道后,下定決心要在梁家河辦沼氣。經請示縣委同意,他會同北京支延干部柏根柱等三人前往四川實地考察沼氣池建造技術。學習回來,他立即付諸行動,開始建設實驗池。面對群眾的一片質疑,習近平堅信事實是最好的辯手,建好的池子“會說話”。建造中他連續攻克一系列技術難題,在經過反復試驗后終于建成延川縣和陜西省第一口沼氣池。實踐證明,習近平的想法和做法是正確的,一舉打破了“沼氣不過秦嶺”的謬言,在當地引起強烈反響,受到延安地委、延川縣委領導充分肯定和群眾廣泛好評,迅速在全縣掀起大辦沼氣的熱潮。最終建成沼氣池3200多口,15個公社、47個大隊基本實現沼氣化。從根本上解決了群眾做飯、取暖、照明缺乏燃料的難題,同時減少了對樹木的砍伐,有效保護了當地脆弱的生態環境。
通過這一件事的描述,讓我不禁對青年習近平帶領群眾辦沼氣這一歷史性創舉由衷敬佩。這在當時是多么不容易、多么了不起的事啊!這是他這種創新精神和創新實踐,徹底改變了陜北鄉村沿襲幾千年的生活方式,也為他后來倡導的生態文明建設和“五位一體”戰略布局奠定了根基。
創新引領發展,科技改變未來。當今時代是一個科技飛速發展進步的時代,我們要以人民領袖為榜樣,大力弘揚總書記當時在梁家河不畏艱險、敢為人先、大膽探索、勇于創新的精神,進一步提高社會各界對科技創新重要性的認識。要加快推進科技體制機制改革,打破一切制約科技人才創新創造的桎梏,為廣大科技工作者干事創業、發揮作用搭建更多的平臺、創造更好的條件、提供更優的服務,讓創新之火在安康大地熊熊燃燒,為推動安康追趕超越、綠色崛起提供更加強勁持久的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