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利.
近期閱讀紀實文學《梁家河》,讓人一次次陷入沉思……
2017年10月底,有幸第一次來到了梁家河,讓人從內心深處受到很大震撼!習近平總書記說過:“不要小看梁家河,這是有大學問的地方。”
初識梁家河,第一感覺就是很偏遠。新時代的梁家河村美民富,成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發展進步的一個縮影”。但在上世紀70年代中期以前卻被知青們稱作“很原始,很窮困”的地方。住著窯洞,物質匱乏,干旱少雨,土地貧瘠……極度貧困讓老輩梁家河人飽受煎熬。
習近平在梁家河當了7年知青,人的一生中,這是一段不短的時光。在當時那種艱難困苦、人地兩生的環境中堅守下來、成長起來的。跳蚤關、飲食關、生活關、勞動關、思想關,每一關都是一場身體和精神上的苦熬和洗禮。那個年代,生存都成問題,能有多少人想著干事?然而習近平卻在堅守中收獲了人生第一步所學、人生第一步所為。帶領大家修知青井,開辦鐵業鋪、代銷店,建成陜西第一口沼氣池……一件件當地群眾想也想不到、想都不敢想的新鮮事,在習近平的苦干實干巧干下都實現了!拼命勞動、從不“撒奸兒”參加打壩造田,讓大家對這個農民化的“北京娃”贊不絕口;再苦再累也要讀書學習,使他不斷成長、修身精進。
人生在勤,不索何獲。習近平憑著勤苦,在小村落創造了大業績;憑著勤苦,走出了人生雖艱辛卻精彩的第一步。他的這種精神深深烙印在梁家河、烙印在梁家河老鄉心里,成為寶貴的精神財富。
梁家河的故事中,都是一些淳樸的人、樸實的事,卻讓人不斷觸碰到心靈的力量。這種力量改變了梁家河,改變了梁家河的老鄉,也正在改變著用心感受他的每一個人。其實,這個世界絕大多數人需要平凡中的力量。
“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虛度年華而悔恨……”這些萬世不朽的人生哲理,時時激勵和鞭策著人們練就鋼鐵人生。蕓蕓眾生,不可能都去從事所謂高貴事業,但卻能錘煉高貴品格。黨辦工作的功能和屬性,要求每一個崗位上的同志必須把勤苦作為從業之基、立身之本。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不勤苦哪兒來精彩文章,不勤苦哪兒來優質服務,不勤苦哪兒來一流業績,不勤苦哪兒來首善形象。我們學習梁家河精神,就是要細細咀嚼、感悟、吸收每一個平凡故事蘊藏的無窮能量,立足平凡崗位,在勤苦中練就事不過夜、案無積卷,馬上就辦、辦就辦好的作風與本領,在勤苦中強化忍清貧、耐寂寞、經誘惑的從容與堅毅,在勤苦中走出漫漫人生路的意義與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