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朝清
用心讀完了《梁家河》。習近平總書記的光輝形象再一次顯而易見。作為一代偉人就是新時代為官者的楷模,就是新時代的豐碑,就是當今中國的旗幟,習近平總書記及其梁家河精神,就是指引當今中國向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目標邁進的原動力!
從《梁家河》中得知并讓人感觸頗深,北京知識青年習近平在過去那個條件艱苦的年代,不怕苦,不叫苦,在苦中建功業。帶領村民打壩造田、修沼氣池、建鐵業社、發展生產、改善生活。在窯洞里讀書求知,在逆境中砥礪上進,在實干中樹立了“要為人民做實事”的堅定信念。
從大隊支部書記到中國共產黨的總書記,我們看到了習近平曾經作為村級小官不變的意念和行動。他埋頭實干,他努力奮斗,他為官親民。他走群眾路線,腳踏實地,從群眾中來,又到群眾中去。習近平七年的基層插隊實踐,奠定了堅實的群眾基礎,堅定為官為民的信念!40年后回到梁家河,仍然能親切地叫出當年在一個戰壕里打拼的人,當年的鄉親們也熱情似火的接待習近平,不僅僅因為他是主席,更重要的是曾經的他就走進了鄉親們的心里。習近平回來了的場面足以證明,當年他的為人處事是理想的。只有單純的正直的人際關系,方可永存。真正在基層、在群眾中扎下了根,就不會孤單,人生有了夢想,就不會被眼前的困難所嚇倒。就像習近平總書記講的:“基層的艱苦生活,能夠磨煉一個人的意志。”
一口小小的沼氣池,看似小事,但在當時的條件下,卻是一個勇敢的創新,它極大地方便了梁家河村民的生產生活,點亮了梁家河村邁向新生活的希望。這是為官的敢作為愿作為。群眾需要什么,他就干什么!梁家河村黨支部原書記石春陽說:“當年的知青習近平,從群眾最需要、最迫切的一樁樁實事做起,為當地百姓謀幸福、謀發展,身體力行地詮釋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
為官核心是為。為有“行為、作為、為人、為作”之意。習近平向我們詮釋了一個干部一個共產黨人一個為官者應該有的本色。梁家河就是習近平成長的搖籃。
凡是有大情懷的有作為的人,都是從基層歷練出來的。知百姓冷暖,問百姓所需,想百姓所想,干百姓所事,如此一來,百姓擁護百姓愛戴。毛澤東深受人民群眾擁戴,是因為自身講究原則,嚴格要求,和人民百姓打成一片,他的政權就來自于此。習近平也是一樣。他和梁家河鄉親一道大膽干事,有干勁有信心。做出了一番事業。人民就信服他。只有接地氣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領袖才能走得更實更遠!正如臧克家說:他活著為了多數人更好地活。騎在人民頭上的,人民把他摔垮;給人民作牛馬的,人民永遠記住他!
正因為有了習近平以及他所帶領的隊伍具有埋頭實干,努力奮斗,廉潔親民的高尚品質和偉大精神,才使得當今中國逐步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