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英宇
如今,《梁家河》成了備受大眾追捧的熱書。這不僅為全民閱讀時代注入了一劑強心針,同時,當我們細細品讀這一部珍貴讀物時,能夠切實感受到習近平同志在青澀時代就釋放出的人格魅力。在當前的時代,在全社會大力推進脫貧攻堅的大背景下,《梁家河》不僅值得廣大黨員干部品讀、感悟,也對現實中的每個人具體深刻的啟發意義。
親民。為什么時隔40年,當習近平再次回到梁家河時,仍然能夠得到當地鄉親們的追捧?為什么在當時,鄉親們總是喜歡來到習近平身邊,聽他講歷史、聽他講故事?因為,習近平用實實在在的行動,詮釋著親民愛民的真諦,他設身處地在為鄉親們謀利益,他時刻心系群眾,他始終在用腳踏實地的行動,真情愛民,真情為民。
勤奮。七年知青歲月,習近平始終嚴格要求約束自己,無論是學習,還是帶領鄉親們干活,他總是不怕苦累。通過勤奮的學習,讓他積淀了豐富的知識養料,這不僅堅定了他的黨性,也讓其樹立了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習近平用身體力行的吃苦精神,帶領著鄉親們一道打拼,也用行動展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的拼搏情懷。
從當年梁家河的知青,到如今成為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梁家河的七年歲月,無疑是習近平此生寶貴的財富。當然,習近平的梁家河歲月,又何嘗不是擺在每一位黨員干部,乃至每一位公眾面前生動的教科書。無論我們置身社會的哪個行業,也無論我們從事怎樣的工作,我們都應當不斷加強自身學習,要隨時注意積淀提升自我。
特別是在當下,很多干部都深處脫貧攻堅一線,也許,面臨的扶貧工作十分艱苦,也許,存在的困難與問題還有很多,但是,只要我們能夠堅定黨性原則,能夠端正為人民服務的情懷,能夠時時刻刻設身處地為群眾著想,那么,辦法總比困難多。想想習近平的七年梁家河知青歲月,我們又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