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勞模精神 助推脫貧攻堅
——平利縣總工會
勞動模范是中國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群眾的杰出代表,是社會的中堅力量、時代的楷模,他們以出色的業績和高尚的品質,成為廣大勞動群眾學習的榜樣。在當前的脫貧攻堅工作中,平利縣各級勞動模范充分發揮榜樣作用,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縣委、縣政府的決策部署上來,立足崗位發揮示范引領作用,自覺肩負助力脫貧攻堅的歷史使命,與貧困群眾同舟共濟、守望相助,以決戰決勝的勇氣和釘釘子精神,為全縣脫貧攻堅戰役添磚加瓦、助力加油,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建功立業。
一、基本情況
平利縣有勞動模范68人,其中全國勞動模范2人、省部級勞動模范20人、市級勞動模范13人、縣級勞動模范33人,其中長期奮戰在脫貧攻堅主戰場一線的勞模16人。這些勞模中包括普通農民、村干部、企業業主、干部職工,他們以脫貧攻堅為己任,扎身脫貧攻堅最前沿,帶動家鄉的貧困群眾增收致富,用實際行動書寫脫貧宣言、踐行勞模精神。近年來,平利縣總工會按照省市總工會和縣委縣政府關于做好勞模工作的有關要求,堅持定期分析研究新形勢下勞模工作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通過強化勞模動態管理、完善勞模關心慰問機制、執行好勞模療休養制度、完善勞模特困幫扶機制,逐步實現勞模管理服務工作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全縣勞模工作整體水平顯著提升,勞模力量在決勝脫貧攻堅戰、建設中國最美麗鄉村工作中的積極作用得到充分展現。
二、主要做法
1.農民勞模成為發揮示范引領作用的主力軍。平利縣屬全國、省市縣“四級”勞模中,農民勞模或具有農民身份的勞模占勞模總數的60%,平利縣在選樹培養勞模過程中,特別注重從一線農民、一線職工中,推選群眾認可、代表性強的群眾作為勞模對象重點培養。從農民身邊選出來的農民勞模,他們是誠實守信、辛勤勞作的典范,他們是睦鄰友好、遵紀守法的代表,他們是發展產業、帶頭致富的榜樣,他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最能引領和帶動身邊的群眾向模范看齊,他們在農村的成長經歷和取得的豐碩成果更是群眾身邊活生生的“教科書”,他們用滿滿的正能量,不斷激勵著身邊群眾努力增強主動脫貧致富的信心和決心。
2.橋梁紐帶作用力促勞模在脫貧攻堅中大顯身手。只要有平臺、有保障,勞模在脫貧攻堅戰中便大有可為。平利縣總工會經過長期探索和總結,將工會組織扶貧的著力點瞄準了全縣的勞模群體。2017年4月24日,平利縣組織32名縣內全國、省市縣四級勞模代表,圍繞脫貧攻堅、追趕超越召開座談會,通過談脫貧體會、想超越辦法,各級勞模凝聚智慧和力量積極為脫貧攻堅建言獻策,座談會共收集歸納建議和意見13條,涵蓋黨的建設、產業發展、創業就業、職工服務等方面。結合勞模座談會,平利縣總工會積極發揮橋梁紐帶作用,抓好座談會精神的貫徹落實,一是健全了由各基層工會主席為“第一責任人”的助力脫貧責任體系,為勞模助力脫貧攻堅行動提供組織保障;二是以縣總工會為牽頭單位,組織各級勞模成立勞模助力脫貧攻堅工作隊伍,各基層工會負責協調扶貧職能部門,結合本級勞模自身優勢和貧困戶實際,提出結對幫扶意見,指導勞模與貧困戶制定幫扶規劃,共商脫貧措施,協調解決技能培訓、轉移就業、扶持創業等實際問題,為勞模搭建一展身手“平臺”;三是建立勞模微信群、勞模qq群,通過“曬”幫扶日志、“亮”幫扶成績,增強勞模之間幫扶“比、趕、超”意識;通過談幫扶體會,討論交流幫扶過程中好的經驗和辦法,不斷解決幫扶難點,找準工作重點,促推各項幫扶工作扎實高效開展。
3.勞模們發光發熱,助力平利建立起多樣化扶貧特色品牌。勞模們在脫貧攻堅工作中當先鋒,打頭陣,必定能激發全縣脫貧攻堅的昂揚斗志,一場覆蓋全縣范圍的“勞模助力脫貧攻堅行動”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68名各級勞模各顯身手,將勞模精神從點到面融入全縣脫貧攻堅工作。
特色一,樹立勞模中的榜樣。年近八旬的全國勞模、原張店村支部書記樊文來,三十年的村干部生涯始終體現了他心系群眾、甘為公仆、艱苦創業、一心為公的勞模精神。樊文來是勞模中的一面旗幟,平利縣通過在勞模中豎旗幟、找榜樣,以勞模中的典型為標準,衡量和評定推選各級勞模,確保勞模保持先進性,不褪色。
特色二,組織勞模開展“大宣講、大走訪”活動。各基層工會牽頭,成立勞模助力脫貧攻堅宣講隊伍,在各自轄區內,進行脫貧攻堅政策宣講和事跡報告,增強貧困戶通過辛勤勞動擺脫貧困的堅定信念。全縣各基層工會共成立宣講隊伍11支,召開院落政策宣傳會議50余場,各級勞模帶頭走訪貧困戶1700余戶。
特色三,企業家勞模發揮產業幫扶作用。平利縣企業家勞模占勞模總數的40%,其中茶飲和農牧產業勞模又占企業家勞模總數的90%,農業產業收入是平利縣貧困戶增收的重要途徑之一。各農企勞模充分發揮職能和資源優勢,依托農村“三變”改革,加大對貧困戶的幫扶力度。一是土地流轉幫扶。將貧困戶閑置土地,在貧困戶自愿的基礎上,優于當地土地租賃價格,優先租賃使用,讓閑置土地生金。二是勞務用工幫扶。結合貧困戶自身實際情況,在企業預留一部分固定崗位專門用于貧困戶就業,提供穩定收入;在企業園區建設或基地建設中,優先使用貧困戶參與工程建設增加收入;在農產品采摘或收獲時節,貧困戶在園區務工增加收入,以鮮茶采摘為例,春茶和秋茶上市期,貧困戶一年兩季在茶園務工,每季人均2000元為標準,僅采摘鮮葉貧困戶就可直接增收4000元。三是技術指導幫扶。一方面以勞模先進人物中的技術人員為骨干,義務開展種植養殖技術和適用技能培訓。另一方面成立專門的培訓機構,進一步讓貧困戶掌握實用的就業創業技能,我縣省級勞模萬琴棋創建的“創客培訓基地”,就已為2000余名群眾進行了創業就業培訓,其中貧困戶達到860余人。四是訂單銷售幫扶。以訂單的形式與貧困戶簽訂銷售協議,為貧困戶農產品打開銷售渠道,解決貧困戶后顧之憂。以全國勞模洪善存領辦的平利縣女媧銀峰茶葉公司為例,貧困戶采摘的鮮葉、加工的毛茶,公司都以高于市場5%的價格進行回收,每斤茶葉貧困戶就可多增收20元。
特色四,勞模參與社會組織助力脫貧攻堅。在平利縣,活躍著這樣一支女企業家隊伍,她們興辦企業解決就業,抱團入戶捐資助學,為脫貧攻堅獻上一份別樣愛心,這只女企業家隊伍就是平利縣女子創業協會。協會成員,省級勞模、平利田珍茶業有限公司經理田珍,每年都會拿出一定預算,作為扶貧開支,一方面免費發放茶苗、有機肥和添置茶葉器具,一方面為一些貧困學生發放助學金。來到平利的各個鄉鎮,都能看到慈安橋的身影,老百姓親切的稱它為幸福橋,這一座座幸福橋的建成,是因為有了像勞模屈孝余、吳祥義、程用賢這些人士的愛心捐助,才讓大山里的人們擺脫“望河興嘆”的困擾。勞模參與社會愛心組織,開展愛心捐贈活動,進一步凝聚了社會組織參與脫貧攻堅的力量。
特色五,“支書”勞模打造紅色“引擎”。火車跑的快不快,全靠車頭帶。平利縣注重將甘于奉獻的企業能人培育成為村級“帶頭人”。支部書記“能人”挑,他們充分運用自身優勢,帶領全村群眾脫貧致富。例如我縣市級勞模、平利縣長安鎮雙陽村支部書記,屈孝余,自2015年5月擔任雙陽村支部書記以來,利用換屆契機將一批鄉賢能人選進村“兩委”班子,建強村級戰斗堡壘;為改善群眾出行,多次赴省、市、縣,爭取新建權限唯一一條21.2公里通村水泥路;引進陜西潤景農業、隆昌中藥材、陜西華豐牧業、安康市益豐農業、女媧友緣富硒名茶、平利蓮花生態野豬養殖等6家企業落戶雙楊村。截止2017年,雙楊村建成實際農業園區1個,縣級農業園區2個,發展經營主體16家,種植絞股藍1500畝、魔芋1200畝、核桃2000畝、中藥材1500畝,貧困戶人均收入達到5600元,雙楊村脫貧攻堅工作成為全縣典范。全國勞模、原張店村支部書記梵文來,全國勞模、長安鎮高峰村支部書記洪善存,這些“支書”勞模,無不在自己的崗位上發光發熱,他們從農民到支部書記的華麗變身,踐行和發揚了勞模精神的優秀品質,體現了共產黨員的責任與擔當。
平利縣各級勞動模范切實發揮領頭羊作用,利用自身優勢辦實事,他們緊緊圍繞省市縣脫貧攻堅總體部署,貼近各自行業、職業構成和能力、影響力特點,以產業扶貧、就業援助、技能培訓、基地建設為切入點,扎實開展勞模助推脫貧攻堅工作。他們在各自崗位上發揮了作用,干出了成績,影響和帶動了身邊一批又一批優秀干部職工向勞模看齊,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充分展現出了“三苦三真”硬作風。平利縣總工會作為縣委縣政府聯系職工群眾的橋梁紐帶,將繼續做好勞模管理服務工作,切實解決勞模工作生活中的實際困難,為他們干事創業創造環境和條件,使他們能夠更好發揮勞模的榜樣、示范、引領作用。平利縣全體干部群眾將不斷把勞模精神發揚光大,把學習勞模精神體現在工作上、落實到行動中,以決戰決勝的勇氣和釘釘子精神,為打贏脫貧攻堅硬仗作出貢獻。